做个精明人也要有个限度,不要聪明过了头。现实生活中有些表现得过于精明的人,遇事专爱和人较真儿,结果却“聪明反被聪明误”,事情没办好不说,还坏了自己的名声。这种人并非真的聪明,只不过是自作聪明。所以,处理事情时不妨装装糊涂,或许会得到比较圆满的结果。
人生哲理?
糊涂一点儿没什么不好,当然这里所说的糊涂并不是真糊涂,而是一种明哲保身的处世之道。一旦掌握了这种诀窍,就会让你受用无穷。
9。忍一时,风平浪静
清末黎元洪在湖北任职时,一直位于张彪之下。张彪是张之洞的心腹,还娶了张之洞一个心爱的婢女。可张彪是个嫉贤妒能的人,总与黎元洪唱反调,再加上当时报纸上有褒黎元洪贬张彪的报道,这更使张彪心生嫉恨,所以他总在张之洞面前进谗言诋毁黎元洪。不仅如此,张彪还经常以上级的权力,对黎元洪百般羞辱,想用此方法逼迫黎元洪离开军队。可是,任张彪怎样羞辱,黎元洪总是忍耐着,不动声色。见此状,张彪也无计可施。
事实上,黎元洪并非甘愿受张彪的羞辱,也并不甘心做他的属下,可是他却不与张彪争锋,而是“平敛锋芒,海涵自负,绝不显头角,以此来保全自身张之洞任命张彪为镇统制官,但他对军事一窍不通,为了辅助他,黎元洪呕心沥血,付出了许多努力。成军之日,张之洞前往检查,见成绩十分理想,就当着张彪的面称赞了黎元洪,可黎元洪却将功劳全部归到了张彪的身上。这让张彪心中十分感激,二人关系逐渐有所缓和。
1907年9月,张之洞任军机大臣,东三省将军赵尔巽补授湖广总督。赵尔巽认为张彪才能根本不及黎元洪,欲让黎元洪取代张彪的位置,可是黎元洪坚决地谢绝了赵尔巽的美意。同时,他又面见了张彪,并将这件事告诉了他,建议他致电张之洞,让张之洞设法帮助他渡过难关。张彪一听,心中对黎元洪甚是感激,并按照他的建议做了。由于张之洞的帮忙,张彪才保全了他的职务。张彪感念黎元洪的情不说,张之洞也觉得黎元洪宽宏大量,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
在遇到难办的事时,必须要有忍耐的精神,即使结果令你难以忍受,也要笑脸相迎。只要是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天大的羞辱都要忍一忍,不要为了面子做出一些冲动的行为。
人生哲理
俗语说“忍字头上一把刀。,可見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但是很多时候,你必须忍住一时的冲动。只有这样才能远离祸患,为自己的前途开辟一条宽敞大道。可以说,“忍”是在世间轻松行走的一条保身之道。
10。糊涂多一点,烦恼少一点
孔子在东游列国途中,遇到这样一件事:
有一天,他发现两个樵夫在指手画脚地争论着什么事情。看情景,二人似乎已经争论了许久。
出于好奇心,孔子便上前询问他们争论的原因,原来两人是为了一道算术题。一个樵夫说三七等于二十一,另一个说等于二十,而且双方都各持己见、振振有词。
最后,二人打赌请一个圣贤做裁定,败的那一方要将一天砍的柴给胜利的那一方。
这时,孔子便成了为他们解答“难题”的关键人物。
可是,孔子的回答令人大为不解,他竟然叫认为三七等于二十一的樵夫将辛苦砍来的柴交给说三七等于二十的樵夫。“胜利”的那个樵夫高兴地扛着柴走了。落败的那个樵夫气愤地说:“三七明明等于二十一,这样简单的算术题连小孩子都懂得,你是圣人却会出现这样的差错,我看我是看走了眼。”
孔子笑道:“你说得没错,三七确实等于二十一,这是连小孩子都懂的真理,既然你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想法是真理,何必与一个根本就不值得与之讨论的人计较呢?"
输掉柴禾的樵夫似乎领悟到了什么。孔子继续说道:“那个人虽然得到了你的柴禾,但他也得到了一生的糊涂;你失去了柴,但得到了深刻的教训。”樵夫点点头回家了。
现实生活中,人们在处理事情时,总显得过于死板。在他们的眼中,万事只存在对与错,一切事物都应该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就像小学生考试一样,从客观LL评定优劣。他们认为这样做就是在捍卫自己的信念与原则,殊不知这个愚蠢至极的做法,最终的结果,便是孤军奋战。
?人生哲理?
俗话说得好:“人算不如天算。”有时过分地精打细算,到头来还是一场空,所以,处世时要懂得难得糊涂的真正含义。很多时候,在处理事情时不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伤大雅就叫它过去吧!一个人要想做到这些,不仅需要有一定的修养,还需要有一定的度量。
11。放下架子,不耻下问
一个刚刚毕业的博士被分到一家研究所工作,成为同事中学历最高的一个人。
有一天研究所组织活动,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博士生选择了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不料正副所长分坐在他的左边和右边,正在专注地钓鱼。
他只是象征性地与二位所长打了个招呼。心想:对两个本科生,有什么好聊的。
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噌噌噌”从水面上健步如飞地走到了对面的厕所。
博士生眼睛都看直了。莫非正所长有水上飘的神功?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
正所长上完厕所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飘了回来。博士看得傻了眼,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出于面子,他又放不下高学历的架子,向一个本科生去请教,结果继续默默地低下头钓自己的鱼了。
没过多久,副所长也起身去厕所。结果同正所长一样,“蹭蹭蹭”地飘过了水面。这下子博士差点昏倒:怎么会是这样?莫非自己身处一个武林高手云集的地方?
正在嘀咕之时,博士也想去厕所了。可是池塘两边有很高的围墙,要去对面的厕所,没有10分钟不可能到达,回单位又太远,这可怎么办呢?自己又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忍了半天后,情急之下,他提起裤脚也往水里跨,只听“咚”的一声,博士一头栽到了水里。
幸好两位所长离他不远,及时把他拉了上来,正所长问:“你为什么要往水里跳啊?”博士问他:“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
两位所长相视一笑说:"因为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下雨的原因,水面漫过了木桩,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啊!可你为什么不问一声呢?"
学历不等于能力,有了很高的学历不一定就髙别人一筹,因此,也没有必要向别人炫耀些什么。如果只因为自己的学历比别人高就要把它当个宝,认为自己高高在上,这样的人只是自作聪明罢了。
人生哲理?
孔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的。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空摆高学历的架子就等于自认失败。因为,学历不能代表一切,只有不耻下问、学用结合才能把事干好,把事业做大。
1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日本矿业巨头古河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小时候他帮别人做豆腐。长大以后,又被放债的人雇去催收钱款。
古河有着神奇的力量,不管多难收的款在他面前都是小事一桩。为什么呢?很简单,他就是凭着那股韧劲儿,深深打动了每一位欠款人。因此,再难收的款,他也能顺利地收回来。
一次,古河被老板派到一个借债已久的人那里要钱。欠债人看到来了个讨债人,脸色顿时由晴转阴,对他不理不昧,态度相当冷淡。他把古河一个人晾在家里,自己跑到外面与人下棋、四处逛荡。到了晚上,他也不理会古河,绝口不提吃饭的事。睡觉的时候到了,他没有搭理古河,自己上床关灯睡大觉去了,把古河一个人留在一片漆黑的房间里。饥寒交加的古河,按理应该对欠债人勃然大怒,可是,他却没有那样做,而是静静地坐在板凳上直到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