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别人不说你一定要懂的人情世故免费阅读 > 第六章 剔除心中的毒刺(第4页)

第六章 剔除心中的毒刺(第4页)

几乎是与此同时,芝加哥大学的物理实验学家泰利格第,看到了李、杨论文的提议后,立刻提出用测量分子衰变的方法来检验李、杨的提议,并且马上为此付出了行动。可是,正当泰利格第的实验进行到一半时,他的父亲去世了,他利用圣诞节假期回意大利去探望母亲。那时候他还不知道吴健雄也正在做此实验。

当泰利格第回到芝加哥时,得知吴健雄已经成功地完成了实验。他立即将实验结果写成论文急送《物理评论》,盼望着能与吴健雄的论文同时刊出。不过事与愿违,还是晚了吴健雄几天,编者不同意将他的论文同时刊出,他找当时的美国物理学会主席威格纳去讲情也没起到任何作用。泰利格第的论文被刊登在吴健雄论文发表的后一期。他深受打击,宣布退出美国物理学会。

在这场激烈的科技角逐中,吴健雄以她强烈的敬业精神一举夺冠,赢得美国物理学界女中豪杰的光荣称号,被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主席。在此之前,美国物理学会主席的职位从来没有由女士担任过。

人生哲理

敬业精神是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不可缺少的一种职业精神,只有人人具苗了敬业精神,国家才能振兴,民族才可富强。

10。与人为善才能和谐相处

一位白胡子老人,坐在一个小镇郊外的马路边歇脚。这时一辆汽车在老人身边经过。

一会儿汽车又开回来并停在老人面前。当老人正要起身时,一个陌生人从车上走下来对老人说:“老先生,请问住在这个小镇上的人怎么样?我打算搬来住呢。"

老人看了一眼陌生人,反问道:“你以前住的那个地方,人應么样?”陌生人回答说:“糟糕透了,都是些不三不四的人。在那里我没有得到快乐,所以我打算另外寻找能够使我快乐的地方居住。”

老人叹口气说:“先生,非常抱歉,这个镇上的人恐怕要让你失望了,因为这里的人,和你以前住的地方的人差不多,也都是不三不四的人。”听完老者的话,这位陌生人转身离开了,继续去寻找他理想的居住地。

又过了一会儿,另一位陌生人来到老人面前,询问了同样的问题。老人也用同样的问题反问了他。

这位陌生人说:“在那里居住的人都非常好,他们都是我的朋友。在那里我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日子,可是由于工作问题,我不得不离开他们,重新寻找一个更有利于我工作发展的地方。为了前途,我不得不离开那些可爱的人们。"

老人面露笑容,说:“我想你可以在这里驻足了,你很幸运,这里居住的人和你的那些朋友一样好,只要你真诚地对待他们,他们也会用真心来欢迎你。”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快乐、大度、与人为善的人才能与他人融洽相处。

人生哲理

当你想寻找敌人时,敌人就在你身边;当你想寻找朋友时,朋友自然会围绕在你左右。不善于与人相处的人,无论生活在哪里,都会有敌人。善于与人相处的人,走到哪里,都能品尝到友谊的甘甜。

11。小处不可随便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相声段子:一位有心脏病的老先生的楼上新搬来一个小伙子。

这个小伙子每天夜里睡得很晚,基本都是夜里12点以后回家睡觉。这下楼下的老先生可有些吃不消了,为什么呢?原来这小伙子回来时的脚步重而急促,动静特大。

基本的动作流程是:噎、噎、噎——上楼了;毗当——开门了;哗、哗、哗——洗漱呢;最后一个环是上床脱皮鞋,先脱一只,一扔,哓!楼下老先生心一哆嗦,再脱另一只,又是W一声,老先生心又一哆嗦。这四个环节折腾完了,老先生才安静下来,这才入睡。

一开始,老先生以为过一阵就会好的,所以一直忍着,可没想到夜夜如此,再好的脾气也受不了呀!这天,老先生碰见小伙子,就跟小伙子把这事说了,小伙子态度非常好,虚心接受。

可到了夜间,那一套动作又来了——噎、噎、噎!哒当!哗、哗、哗!老先生想,忍着吧,不就再有两声就完了吗?只听溉”的一声。老先生再等第二声,奇怪,怎么不响了?老先生的心立刻悬起来了,就等着第二声响过好睡觉。他左等右等,等了一夜,第二声始终没响一原来小伙子脱第二只鞋时,突然想起了老先生白天提的意见,所以就轻轻地把鞋放在了地上……

这虽是一个相声段子,却反映了一个问题。

现实生活中,的确有看似小问题,却能反映大道理的事。有些小区的绿地上写了一个牌子:“芳草茵茵,踏之何忍!”牌子是写了,可有些走路的人,为了少走几步,省些力气和时间,仍旧我行我素,从草地上斜插过去,有一个人走,就有两个人走,时间一长,竟踩出一条小路来。这又是不是小事呢?

?人生哲理?

从一个人对待小事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这个人为人处世成功还是失败。如果连生活中的一点小事都做得马马虎虎,那么,老板怎么将重要的工作交给你办?女友怎么将自己的终身托付给你?父母怎么指望你养老?所以,做人要做个注重细节的人,细节可以决定成败!

12,不要小看身边的人

看人时如果能不以个人的好恶为标准,你就会发现别人身上有很多长处,如果能加以有效利用,也能成事,哪怕是“鸡鸣狗盗之徒”也有可用之处。

春秋时期,四君子以养门客闻名,其中以孟尝君为最,据说座下有门客三千。一次,又有两个人前来投奔,其中一个能钻狗洞、能学狗叫;另一个会学鸡叫,除此之外,别无所长。孟尝君还是把他们留下了。许多门客不服气,总觉得这两个人没什么能耐,和这样的人在一起觉得丢人,请孟尝君将这二人辞退。孟尝君劝他们说,世无不可用之人,有一技之长就是人才,让他们留下来吧。

没多久,孟尝君奉命出使秦国。鉴于孟尝君名声很大,秦昭王想让他留下来做相国。有人劝秦昭王说:“孟尝君是齐国人,又很有本事,如果在秦国做了相国,他不会替秦国谋利的,即便他肯为秦国出力,也一定是先想着齐国然后再考虑秦国,如果是这样,秦国不就危险了吗!"

秦昭王听完觉得有道理,就打消了让孟尝君当相国的念头,而且把他关起来,想把他杀掉。孟尝君的门客请秦昭王的一个宠姬帮忙说情。这个宠姬说:“我想要孟尝君的白狐裘。”

原来,孟尝君有一件白狐裘衣,价值千金,天下无双。他把这件裘衣送给了秦王,秦王的宠姬只有得到了这件裘衣才肯帮忙,这确实给孟尝君岀了一个难题。孟尝君很发愁,问遍门客,谁也想不出对策。

正在危难之际,那个能钻狗洞学狗叫的门客说:“我想我可以去偷白狐裘。”于是,夜里他从狗洞偷偷地混进了秦王宫中储藏东西的地方,将孟尝君原先献给秦昭王的那件裘衣又偷了出来。

得到白狐裘以后,秦昭王的宠姬果然没有食言,代孟尝君向秦昭王说了许多好话,秦昭王接受了宠姬的建议,把孟尝君放出了大牢。重获自由的孟尝君连夜逃往齐国。

时过不久,秦昭王后悔自己释放了孟尝君,赶紧派人去追。

半夜时分,孟尝君已逃到函谷关下,出了函谷关就相对安全了,当他们刚准备出关时,却被侍卫拦截住了。因为秦国有一条规定:鸡鸣以后才准放人通行。孟尝君担心被追兵捉住,心急如焚。这时,那个会学鸡叫的门客捏起嗓子,十分逼真地学着公鸡打鸣,使得附近公鸡也随声附和起来。侍卫听到鸡鸣声,就开关将他们放走了。孟尝君得以顺利脱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