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做人要本分 > 第五章 求变通水无常态随方亦(第4页)

第五章 求变通水无常态随方亦(第4页)

初入职场,好高鸯远是很多青年人的通病。对于较低的职位,他们从来不屑一顾。殊不知,正是这样的偏见才让他们在不起眼的小职位上呆了更长时间。

不少年轻人刚开始工作时,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在他们看来,自己是“人才”,因此,在工作中,应当受到重用,应当得到丰厚的报酬。但是,抱有这样观点的人往往会在现实中碰壁。

名牌大学毕业的吕南,在校园里是一个风云人物。在大学里,他是系学生会主席,曾组织过多次大型校内校外的活动,并利用假期,参加过许多社会活动。他自认为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

但他在应聘第一家公司的时候,就碰了壁。这是一家大跨国公司。他面试的时候,就把他自己在大学里的成绩以及对自己的评价以一种自信的姿态说了出来,希望先声夺人,给对方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但招聘人员却淡淡地问他:“如果我安排你去我们的机修车间干一段时间,你接受吗?”

吕南认为他们在试探他,便说:“我的目标不是做机修工,但我会努力去做到最好,直到你们满意。”

招聘人员微微点头:“好,你到公司培训过后,就去机修车间。”

吕南没想到对方真让自己去机修车间,他有点急了:“但是我觉得这样的工作不需要像我这样的人才去做,这是人才浪费!我完全可以做比机修更重要的工作。”

对方说:“在我们公司,没有一份工作不重要,也没有更重要的工作,只有重要的工作。我问你一个问题,在我们公司所生产的产品中,你熟悉哪一种产品?"吕南哑口无言。

招聘人员客气地对他说:"欢迎你参加我们公司的下一次应聘。请下一位进来!"

像吕南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他们都是“嫌弃"工作而找不到就业门路的大学生。他们好高鸯远,不讲实际,这导致了他们“失业"的结果。

事实上,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没有经验,又对社会不够了解,所以,是不可能被委以重任的,他们也没有这个能力。他们需要在工作中一步步地磨炼,逐渐成熟后才可能得到他们想要的结果。每个年轻人都是要从低做起的。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及早成功,一开始就能够担当重任,取得成就并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尊重。但是,这样的机会几乎没有可能。不可能一开始就让你做高职位,任何一个人都要从低做起。如果你不愿意从低做起,你就会连从低做起的机会也丢掉。这个时候,你还哪里有可能去做到更高的职位呢?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从底层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走,才是正道。

从低做起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相反,是我们的必经之路。事实上,很多成功人士都是从低开始做起的。且不说成龙、梁朝伟这些影视明星,看看商场上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哪一个不是从无人问津的小角色开始自己的成功之路的?

华人首富李嘉诚就是在一家钟表公司从低做起,之后又到一塑胶厂当推销员,也是从低做起。如果不是那些跑龙套似的经历,他能够做到现在的程度吗?答案是否定的。

所以,每一个员工在开始的时候都要从低做起。因为这个时候,我们的价值也就配从低做起。虽然你有很高的文凭,虽然你相信自己是天才,但所有这些都没有经过实践检验过。事实上你对自己所要做的事情一无所知,要想有所知,就只有通过从低做起,才能获得那些我们做工作所必需的经验、知识和人际关系。

其实,甘于从低做起,体现了一种务实的精神,这种精神才是最可贵的。如果我们能够在这些不起眼的低职位上踏踏实实,拿出热情来参与企业事务,会很快获得同事的尊敬和上司的认同。而这个时候,离你升迁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8。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

孔子曾说,"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被驱赶到罗网陷阱中去却不知躲避。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选择了中庸之道却连一个月时间也不能坚持气做人要低调内敛,不能自恃有才而骄傲自大,目中无人。锋芒太露,会遭人忌恨,以至永无出头之日。

俗话说:“人心隔肚皮,虎心隔毛衣。"所以,我们在做人的时候要切记,不要表现得比别人聪明,因为这样的结果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聪明人总以为自己比别人知道得多,”洛克菲勒集团的副总裁布雷特恩?塞克顿说道,“这离无所不知也就只一步之遥了。“

年轻的华裔斯蒂芬?赵可谓功成名就。他从哈佛毕业后就在好莱坞施展宏图,不久便显露峥蛛,飞黄腾达,到36岁时已成为福克斯电视台的总经理。

然而,在一个夏天,赵的顺风之船触礁了。在一次由总裁鲁伯特?迈都克主持的公司高层人士的会议上,当赵就新闻检查发表演说时,他别出心裁地安排一位演员在一旁脱衣以表现新闻检查之后果。可没想到这一弄巧成拙的噱头使董事们怒不可遏,迈都克只好将他解聘。

在人生的竞技场上,如果你真有才华,也千万别显示出你比别人聪明,尤其当对方的身份和地位在你之上时,你更不能让自己在任何一个方面超过他。这就是古人常说的“守拙",是一种掩饰自己、保护自己、积蓄力量、等候时机的人生韬略。

一次,曹操派人建一座花园。快竣工了,监造花园的官员请曹操来验收察看。曹操参观花园之后,是褒是贬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拿起笔来,在花园大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便扬长而去。一见这情形,大家犹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怎么也猜不透曹操的意思。杨修却笑着说道:“门内添活字,是个阔字,丞相是嫌园门太阔了。”官员见杨修说得有道理,立即返工重建园门,改造停当后,又请曹操来观看。曹操一见重建后的园门,不禁大喜,问道:“谁知道了我的意思?”左右答道:“是杨修主簿。”曹操表面上称赞杨修的聪明,其实内心已开始忌讳杨修了。

杨修还有一次聪明的表露。曹操亲自引兵与蜀军作战,战事失利,进退不能。是进是退,当时曹操心中犹豫不决。此时厨子呈进鸡汤,曹操看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觉得眼下的战事,有如碗中之鸡肋:“食之无肉,弃之可惜他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号令。曹操随口说:“鸡肋!鸡肋!”夏侯惇传令众官,都称“鸡肋”。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自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夏侯惇立即请杨修到帐中问他:“为什么叫人收拾行装?”杨修说「“从今夜的号令便知道魏王很快就要退兵回去了。”“你怎么知道?"夏侯惇又问。杨修笑道:“鸡肋者,吃着没有肉,丢了又觉得它味道不错。魏王的意思是现在进不能胜,退又害怕人笑话,在此没有好处,不如早归,明天魏王一定会下令班师退兵的。”

当天夜里,曹操心乱如麻夜不能寐,索性起床去各营寨巡视。却看见营寨内的将士们正在打点行装。曹操异常惊奇,便问属下为何打点行装,属下回答说是夏侯惇的指令。

曹操大惊,他急忙回帐召夏侯惇入帐。夏侯惇说:“主簿杨修已经知道大王想退兵的意思。”曹操叫来杨修问他怎么知道,杨修就以鸡肋的含意对答。曹操一听大怒,说:“你怎敢造谣乱我军心!”不由分说,叫来刀斧手将杨修推出去斩了,把首级悬在辕门外。曹操终于寻得机会,除掉了杨修,杨修也终于结束了他聪明的一生。

杨修聪明一世,却糊涂一时。他卖弄才华,锋芒毕露,非但不肯韬光养晦,连显露都不是个地方,把才华用在了一些雕虫小技上,不能像诸葛亮那样雄才大略建功立业,以致一再遭到曹操的忌恨,埋下被杀的祸根。

该糊涂时不糊涂,聪明反被聪明误,杨修之死实属咎由自取。

学会“守拙”,这是一种做人的韬略。特别是当你发现自己的才能的确在别人之上,并且这个人不是别人,而是你的上司的时候,使用这一策略尤其重要。如果你表现得比他聪明,就等于否定了他的智慧和判断力,打击了他的自尊心。所以,当你完全有能力赢了上司的时候,也要守拙,不要显示出你比他更聪明。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一再告诉他的弟子们:“你只知道一件事,就是一无所知。”

做人做事需要锋芒,如果一味地甘做陪衬,不思进取,只能一事无成,所以有锋芒是好事,是事业成功的基础。但是物极必反,在某些时候,锋芒也是双刃剑,可以刺伤别人,也会刺伤自己,所以运用时要小心翼翼。过分外露自己的聪明才华,很多时候都会导致自己的失败。所以我们在生活当中,要学会“守拙",这是一种招略,一种智慧。

做人聪明是好事,是事业成功的基础。然而,即使再聪明,也不能仗着小聪明在别人面前炫耀,小心聪明反被聪明误。做人不妨低调一点,才有向更高处攀升的空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