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匹千里马,身材瘦小,但却能矫健如飞,日行千里。这匹千里马混在众多马匹之中,黯淡无光,没有人知道它有与众不同的奔跑能力,因为它看起来实在太瘦弱了。马场的马一匹匹被买主买走,这匹千里马始终没有被人相中。但千里马并不为之所动,甚至在心里耻笑那些庸庸之辈,对那些买主更是不屑一顾,认为他们目光短浅,与其被他们挑中,倒不如自己永远这样待着。马场的老板对这匹马渐渐没有了信心和耐心,给它的草料数量和质量越来越糟糕。但千里马仍然信心十足,它相信总有一天,会有伯乐相中它的。
有一天真的来了一位伯乐,他在马场转了半天,来到了这匹千里马面前。千里马高兴极了,心想,这下机会来了。伯乐拍了拍马背,要它跑跑看。千里马见伯乐如此举动,心里很是不快,心想,如果是伯乐,肯定一眼就会相中我,为什么还不相信我,还要我跑给他看呢?这个人一定不是真伯乐!于是千里马拒绝奔跑。伯乐失望地摇摇头,走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马场只剩下这一匹千里马了。老板见它可怜,本想骑着它回老家去,好好饲养它,可千里马就是不走。无奈之下,老板只好把千里马杀了,拿到街上去卖马肉。
千里马至死也不明白,世人为什么要这样对待它。
中国人历来是不愿意表现自己的,而把谦虚视为一种美德。这在传统社会中没错,但如今的社会已经不是原来那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你有才能,你有创意,但是不表现出来大家怎么知道呢?没有人有时间去做伯乐到集市上耐心地挑选你,是好马你就要叫两声,你就要跑出来给人看。
一切需要你自己主动,美好的东西不会主动跑到你面前来,就算天上掉馅饼,也要你主动去捡,而且你必须抢先别人一步。金子如果被埋在土里就不会发光。如果它要发光有两种可能:一是被矿工侥幸发掘;另外则是通过自己的力量破土而出,如果你努力,如果你是真金,这种可能几乎等于必然。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但实现理想的第一步则是必须学会醒目地亮出自己,为自己创造机会。
小武和同学们去学校的大礼堂听一个著名企业老总的演讲。
这名老总很有威望,是德国人,他第一次来中国演讲。同学们听得都很认真,有的人还一边做着笔记。
大礼堂里面鸦雀无声,只有老总一个人的声音在回荡,偶尔有热烈的掌声响起。老总很是奇怪,如果是在自己的国家,同学们早就站起来对自己提问或者进行争辩了,气氛异常活跃;而现在除了自己在滔滔不绝地演讲之外,没有一个人附和或反应。难道是自己的演讲很糟?
在演讲结束的时候,老总终于忍不住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他期待着同学们踊跃地回答。可令他失望的是,许久没有一个人站起来。这位老总心里想,只要哪位敢站起来回答我刚才提出的问题,不管他回答得对不对,我都会为他提供一个出国深造的机会。
这时候,小武站了起来,说出了自己理解的答案。
老总为他鼓掌。同学们都以为小武的回答得到了老总的认可,可出乎意料的是,老总却说:“你的答案是错的。但你的回答为你嬴得了一次出国深造的机会。”
老总话音刚落,全场哗然。同学们都后悔了。可是机会往往只有一次。最后,老总送给同学们一句话:“记住,在今天,沉默并不是金。”
老总的话让同学们如醍醱灌顶。在人才济济、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机会不会无缘无故跑到你面前来。如果要让别人认识你,吸引别人对你的注意,你就要适当地表现自己,不卑不亢。在工作当中,不要把自己的才华和能力隐藏起来,要告诉你的领导你能够做到,让领导赏识你,这样你才有机会发挥你的才能。在公司召开的会议上积极踊跃地发言,提出自己独特、鲜明的观点;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把工作做漂亮,然后让大家分享你完成工作的快乐。如果只是默默无闻地工作,虽然做得很好但也很可能不被领导发现,不被同事认可。
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赏识,那么不仅要老老实实把事情做好,还要学会自夸,把自己的能力呈现出来。
既然是好酒,为什么要藏在巷子深处呢?同样,既然是好瓜,为什么就不能夸呢?
假如我们是王婆,我们又该如何?还不是一样要对来来往往的顾客夸赞自己卖的是好瓜?因为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把瓜卖出去。每个人都有权利对自己喜欢的东西进行赞美,如果你不喜欢也不要说别人在自夸,总有一天你也会在别人的面前赞美你喜欢的东西。
不要再信奉“好东西就是好东西,不用说自然也有人知道”的老观念。要明白,只有大胆“自夸”,把自己的“瓜”推销出去,才是你最终的目的。
6。工作不能太实在,有才华不能完全展露
刚刚毕业的学生,缺乏心机,个性单纯,自信心比较强烈,认为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越显示自己的能力就越能够得到老板和同事们的尊重。职场上,聪明的员工对自己的成就总是轻描淡写,谦虚,不张狂;愚蠢的员工则大声喧哗,哗众取宠,结果众叛亲离。
自己有才华就要完全展露出来,这种想法显然是错误的。很明显,持有这种想法的人把职场当成了学校。在学校里我们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才华;但职场不是学校,职场不是一个纯粹的言论自由、做事自由的场所。
初入职场的你,可能没有意识到,你和你的同事、老板在很多时候都处于一种利益相关的关系之中。如果你事事占了先,难免会被其他的同事疏远甚至抛弃。如果你得不到老板与同事的支持和认可,你能力再强又有什么用呢?一旦你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你就有危险了。
李伟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到杂志社应聘编辑一职。在向主考官展示自己发表过的作品后,他又说自己擅长策划,有领导才能,是编辑部主任的最佳人选,并将杂志社目前的办报方式说得一无是处。巧的是那位负责招聘的正是编辑部主任,因此第一关就没有让李伟通过。
谁都希望刚开始的时候就给单位留下良好的印象,这没有错,但要适度,做得过火往往得不偿失。李伟给我们的教训就是:对于选定的职位,只表现出自己胜任那一职位的能力即可;不要锋芒毕露,还没有进入职场就先树敌,这对自己有百害而无一利。
在职场,适当表现一下,可以给新单位留下良好的印象,但是一定要把握一个度。为人处世不可做得太绝,这个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世上每个人皆需依赖众生才能生存,只有在和谐平衡的情形下,方能向前发展。不要急于提意见,更不要越位。让上司、同事消除戒心,要懂得先保护自己,收敛锐气等待时机,切忌以自我为中心。
周宇航在一家周刊工作,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记者。敏锐的洞察力、良好的口才以及行云流水般的文笔常常使他的报道趋于完美。他策划的选题常常是周刊的头条,发表大多会引起轰动。
鉴于此,周刊一旦有什么重大选题都交给周宇航,他也从不推辞,认为能者多劳。起初一两次也没什么,次数多了,同事就不满了,认为他太张狂,好的选题老是自己霸占,从不给别人一个表现的机会。渐渐地,他被同事疏远了。但他不以为然,他觉得一个有能力的人,一个卓越的人,就应该显得与众不同。
后来,周刊记者部主任辞职了,周刊需要挑选出一个新的主任。周刊高层决定采用民主选举的方法,让所有员工投票选出自己心目中的主任。周宇航当时非常有信心,认为主任非他莫属,因为处于同一级别的同事没有谁比他更优秀了。然而,让他想不到的是,没有一个人选他,大多数人把票投给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
更惨的是,新上任的主任再也没有把周刊的重点选题交给周宇航负责,而只让他负责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周宇航由失落到失望,最后不得不辞职了。
周宇航的经历给我们的教训是,在追求优秀与卓越的同时,千万不要过分张扬,否则只能给自己、给工作带来障碍。
做人要低调一些,做事要考虑别人的感受。不是有一句话说“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吗?做事的时候要扎扎实实尽力做好,但也不要搞得沸沸扬扬,唯恐没有人知道你在做这件事。
有的人做出了点成绩,总是在同事面前谈论,甚至还借此来贬低别人,以此来显示自己的优越性。这种做法是最愚蠢的。只有在恰当的时候关心同事,在工作上该出力的时候全力以赴,才是聪明的表现。那些见缝插针,一有机会就刻意表现自己的人会给人一种矫揉造作的感觉,一定得不到大家的喜欢。
如果刚到工作岗位就表现得过于完美、咄咄逼人,即使你思路敏捷、
口若悬河,说得再好也不会改变你在同事心中的印象,只会让人感到厌恶,他们也不会接受你的任何观点和建议。总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处处想显示自己的优势,希望从而获得他人的敬佩和认可,结果却是失掉了在同事中的威信,这样做实在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人类喜欢表现自己就像孔雀喜欢炫耀美丽的羽毛一样正常。自我表现是人类天性中最主要的特点,每个人都希望展现自己美好的一面。但前提是,一定要适时、适当。
恰当、自然、真实地展现你的能力和才华值得赞赏,只知刻意地自我表现则是最愚蠢的。卡耐基曾指出:如果我们只是要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使别人对我们感兴趣,我们将永远不会有许多真实而诚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