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重新认识你自己克里希读后感 > 第六章 与无常共处(第2页)

第六章 与无常共处(第2页)

付出不一定有回报,是成功人士应具备的基本心理素养,做好失败的打算,赢起来反而更轻松。

人性的弱点

刘墉在《我不是教你诈》一书中讲了这样两个小故事:

有一天我到某地办事,下飞机之后搭计程车。

由于是初次到那个城市,就跟司机打听当地的情形。他除了为我介绍,还发表了不少对时局的看法,两人谈得很投机。

到达目的地,表上是180块。

“给一百就好了!”他居然手一挥,豪爽地说。

“那怎么成?”我递过去两百块,说:“不用找了!”就跳下车。听到他在背后连声喊着“谢谢、谢谢”,觉得好温馨。

办完事,我又叫车回机场。驾驶先生看来很严峻,我也就没跟他多说话。

机场到了,计程表上的数字是120元,我真是哭笑不得,发现和前一位司机虽然谈得投机,但在谈的时候,他发现我是外来客,也就大绕远路。加上我给他的小费,足足多要了我80块。

但是,再想想,他后来主动说“给一百就好了”,如果我照办,他不是反而亏了吗?他为什么降价?一定是谈得投机,心里过意不去了。

我有个朋友,夫妻二人到南欧旅行。临回国,特别跑去工艺品店,订了一个大号的画像复制品。

店老板是个很豪爽的人,仿佛一见面就成了老朋友,七折八扣,还附送女士一件小礼物。

但是当他们拿过账单时,觉得数字好像不对,细看才发现,居然老板把上面的1995年,也当作货款加了上去。

“天哪!多糊涂!”老板把两只手摊向天空,赶快作了“修正”,直赔不是地送二人出门,并保证东西准时寄到。

夫妻俩站在门口等计程车,偏偏碰到下班,一辆空车也没有。眼看飞机要起飞,他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叫不到车?”店老板探出头来,“飞机几点起飞?”接着跑到屋后,开出自己的车,飞驰到机场。

“快走!快走!不要付钱!下次再说!”店老板又叫又摇手地把他们推进机场,正好赶上飞机。

回国后,两人立刻寄了一张支票过去,还写了封信,感谢老板的临危相助。

不久,接到邮包,画像寄到了,包装得非常讲究,毫无损伤,只是——大号变成了小号。

我们不妨把故事中的第一位司机和工艺品店的老板拿出来做一个分析,他们是好人还是坏人?或者,既是好人又是坏人?

仔细想一想,你会发现这世上的许多人,都是这种不好不坏的人。当你不小心的时候,他们会占你的便宜;当你跟他有了交情,他又可能对你付出。

我们要在这个混沌的世界上生存,要和这个世界上的人打交道,就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每个人都是“人”,都有着人性的贪婪、自私、可憎的一面,这是人性的弱点。虽然在信奉“人之初,性本善”的中国社会,把人性的卑劣面放在太阳底下亮堂堂地展示出来,很难让人接受,但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每时每刻都会有人欺负你,又有谁会愿意天天像个傻子一样被人耍得团团转呢?我们永远不能因为对方一时表现出来的善良、真诚,就忘记了他也是有人性的弱点。当然,也不能因为他一时的卑劣就否认他可爱的一面。

认识并了解人性的弱点,不是说人要去学会使坏,用计谋、心计去害人,这只是一种防备。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知道人性的弱点并加以防范,会让你少吃一点亏。社会是光怪陆离的,人也是良莠不齐的。认清这个世界的真相,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人生无常是生命的真相

佛陀说:这个世间现实的真相是“人生无常”。生命随时都在走向死亡,上一秒还活蹦乱跳的鲜活生命,下一刻就倒在了疾驰的车轮前;生命又随时都在走向新生,世界上平均每秒钟都有44个新生命诞生。我们永远都不知道这一秒、下一秒将会发生什么。人心也是如此,一天24小时都在变。早上觉得很愉快,中午却烦恼沮丧得不得了;今晚说好的事情,明天就变了;今年决定的事情,明年就忘了。这就是人心无常。

无常就是凡事都会改变,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事情,无常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认识到这个真相,我们将会变得更坚强。

富兰克林·罗斯福于哈佛大学毕业后不久,便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先是1909年他参选纽约州参议员获胜,继而又积极为威尔逊获得民主党候选人的提名和为威尔逊竞选总统四处奔走。威尔逊当选总统后,罗斯福被任命为海军助理部长。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罗斯福与民主党党阀支持的詹姆斯·杰拉尔德竞争联邦参议员职位,结果党内提名遭到失败。1920年,在总统选举中,他被任命为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结果被共和党候选人柯立芝击败。同年,他回到纽约重操律师旧业,暂时退出政坛,积蓄力量,准备东山再起。

正在这时,一场意外的大灾难降临到罗斯福头上。1921年8月10日,他在海滨别墅扑灭了一个小岛上的一场林火后,汗流浃背地跳入芬地湾游泳。骤冷骤热加上疲惫,他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一场严峻的考验摆在了39岁的罗斯福面前。它比生死的考验更为残酷,也更叫人难以忍受。罗斯福从一个有着光辉前程、年轻力壮的硬汉子,一下子成了一个卧床不起、时时都需要别人照料的残废人,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让罗斯福痛苦极了。在他刚得病的最初几天里,他几乎绝望了,但他很快就振作了起来。他理智地控制住了自己的悲伤,不愿让自己的痛苦、忧愁传染给妻子和孩子们,更不愿让自己远在欧洲的妈妈牵肠挂肚。罗斯福对自己说:我绝不相信这种娃娃病能够整倒一个堂堂男子汉,我一定要战胜它。

为了不让自己的情绪停留在病情上,他拼命地思考问题,回想自己走过的路,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回想自己接触过的各种各样的政治家,谁是学习的导师,谁是可恶的政治骗子;他也想到了人民,那些正在饱受战争折磨的欧洲人民,以及饥寒交迫、朝不保夕的社会下层的人们。为了总结经验,他不停地看书,阅读了大量有关美国历史、政治的书籍,还阅读了许多世界名人传记和医学书籍,几乎每一本有关小儿麻痹症的书他都阅读过。

1922年2月,医生第一次给罗斯福安上了用皮革和钢板制成的架子。架子每个重7磅,从臂部一直到脚踝,架子在膝部固定住。这样,他的两腿就像两根木棍一样。借助于这个架子和木棍,罗斯福不仅可以凭身体和手臂的运动来走路,而且还能站立起来讲话了。但做到这一步很也不容易,开始时经常摔倒,夹着拐棍的两臂也经常累得发疼。尽管如此,他仍然以顽强的毅力和乐观的态度坚持锻炼。

经过艰苦的锻炼,罗斯福的体力增强了,他重新回到了病前任职的信托储蓄公司工作。罗斯福的名字又重新响亮起来。

1924年,又是总统选举年。民主党由于上届总统选举失败,迫切需要罗斯福出来竞争,重振士气。罗斯福表示:“在甩掉丁字形拐杖走路之前,我不想竞选。”但他决定出席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以发出他本人重新返回政坛的消息。在儿子的协助下,他拄着拐杖走上讲台。这时,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罗斯福巧妙地控制着演讲的节奏,完全把听众吸引住了,他充满激情地号召大家:“要记住亚伯拉罕·林肯的话,对任何人都不怀恶意,对所有人都充满友善。”他的讲话受到了代表们的热烈欢迎,他的心又插上了翅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