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家医院的手术室里,主治医生刚刚完成了一项高难度的手术,正在进行最后的缝合工作。旁边围着几位实习生,正在全神贯注地看着医生的动作。
六块沾满血迹的纱布摊在盘子里,突然,有一位实习生说:“老师,我看见您刚刚用了七块纱布,怎么只取出来六块?”
医生头也没抬,说:“我只用了六块纱布。”
实习生急了,跟医生争辩了起来,他肯定有第七块纱布,并要医生停止缝合的工作。
医生哪里肯听他的,继续工作着。旁边的实习生也开始指责那个跟医生争辩的同学,让他不要耽误医生的工作。
但是,这块纱布人命关天。万般无奈之下,那个实习生一把抓住了医生的手,阻止他继续缝下去。手术室里发出了学生们的惊呼声,大家都对那个实习生“惊世骇俗”的行为诧异不已。
但意外的是,医生脸上没有一丝的不高兴,反而是满脸的喜悦。他摊开手掌,第七块纱布就在他的手心里。
理所当然地,这个实习生留在了那家医院工作,因为他的认真细致能真正胜任医生这个工作。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这两句话揭示了很深刻但又很简单的事物成功的内在规律。
成功对于许多人来讲总感觉很遥远,许多人总是感慨自己付出了很多却收获很少,他们从来没有静下心来去认真研究怎么做才能成功。当然成功的原因很多,方式也各不相同,但是作为一种普通人都能做到的成功方式,在以上两句话上我们可以找到方法。
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从小事做起的人很少;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不缺少规章制度的约束,缺少的是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把细节做好,不是一句标语、一句口号就能做到的,重要的是要从内心里感受到细节的重要性。
古人云:“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说的就是要想成就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的道理。在工作中关注小事,反映的是一种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一丝不苟、善始善终的职业道德和精神修养,其中也糅合了使命感和道德责任感。把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做到完美,我们才有机会在工作中铸就自己的辉煌。
成就任何伟大的事业,都需要聚沙成塔,都离不开对细节的关注。久而久之,形成习惯,一定会给你带来巨大的收益。
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在这个细节制胜的时代,任何一件事件都是做出来而不是喊出来的。特别是在工作岗位上的员工更要把小事做细,一件没有预料的事件可能引起故障,一个常被忽视的问题可能导致一次危机,每一个大问题里都有一系列小问题露面。
如果你热爱工作,你每天就会尽己所能求完美。不久你周围的每一个人也会从你这里感染这种热情,大家都能从每一个小问题中感受到不一样的乐趣!
再坚持一下就成功
丘吉尔说,成功的秘诀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世上所有的成功,都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上个世纪70年代是世界重量级拳击史上英雄辈出的年代。4年未登拳台的拳王阿里此时体重已超过正常体重20多磅,速度和耐力也大不如前,医生给他的拳击生涯判了“死刑”。然而,阿里坚信“精神才是拳击手比赛的支柱”,他凭着顽强的毅力重返拳台。
1975年9月30日,33岁的阿里与另一拳坛猛将弗雷泽开始了第三次较量(前两次一胜一负)。在进行到第14回合时,阿里已精疲力竭,濒临崩溃的边缘。这个时候,一片羽毛落在他身上也能让他轰然倒地,他再无丝毫力气迎战第15回合了。然而,他拼着性命坚持着,不肯放弃。他心里清楚,对方和自己一样,也是只有出的气了。比到这个地步,与其说在比气力,不如说在比毅力,就看谁能比对方多坚持一会儿了。他知道,此时如果在精神上压倒对方,就有胜出的可能。于是,他竭力保持着坚毅的表情和誓不低头的气势,双目如电,令弗雷泽不寒而栗,以为阿里仍保存着体力。
这时,阿里的教练邓迪敏锐地发现弗雷泽已有放弃的意思,他将此信息传达给阿里,并鼓励阿里再坚持一下。阿里精神一振,更加顽强地坚持着。果然,弗雷泽表示俯首称臣,甘拜下风。
裁判当即高举起阿里的臂膀,宣布阿里获胜。这时,保住了拳王称号的阿里还未走到台中央便眼前漆黑,双腿无力地跪在了地上。弗雷泽见此情景,如遭雷击,但此时他已追悔莫及,为此,弗雷泽抱憾终生。
在最艰难也是最关键的时刻,阿里坚持到胜利的钟声敲响的那一刻,成就了他辉煌人生中的又一个传奇。
人生就是如此。任何通向成功的道路都布满了荆棘,充满了数不清的艰难与困苦、辛酸与煎熬。可以这么说,所有成功者在获得成功之前都是失败专家。在奋斗的征程上,有的人只走了几步便回头了,成为一个哀怨忧愤的小人物,湮没在茫茫人海中。
有的人走得稍远一点,但也未能坚持下来,因为多次的失败令他焦头烂额,心力交瘁,于是打起了退堂鼓。有的人走得更远一些,他甚至走到了离成功只差很小一步的地方——正如拳台上与阿里对峙的弗雷泽一样——而此时必定是他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看上去简直暗无天日。这个时候,一开始想要建功立业的豪情早已退却,激情也已磨光,热情也已消解,气力也已耗尽,全凭一股不甘失败、不愿放弃的超强意志来继续向前走了。
但有许多人偏偏在最不该放弃的时刻,信念轰然倒塌,意志全线崩溃,相信了错觉,以为自己不可能成功,于是便投降了、放弃了,结果前功尽弃,本来唾手可得的成功也不属于自己了。等到某个时候,他忽然醒悟:原来自己曾经离成功那么近,近得只隔了01微米,只要再坚持一下,哪怕一个瞬间,自己就是人皆向往的成功者了。然而,现在成功已经属于别人了,属于意志比自己更坚定的强者,留给自己的只有无尽的悔恨。
18世纪初,有人说在美国西部有丰富的金矿,大批淘金者涌向了西部。
可事情没有人们想像的那么顺利,许多人找了很长时间仍一无所获,最终他们离开了。只有两个人坚持了下来,一个是比尔,一个是尼克,他们都相信自己会找到金子,富裕起来。
他们早上出发,晚上一无所获地回到住处,就这样坚持了三个月。比尔开始烦躁起来,总是以天气不好为由躺在床上,尼克则总是乐观地想像美好的未来。
不久,比尔病了,他和之前的那些人一样离开了西部。临走时,他告诉尼克别浪费时间了,尼克说自己还能坚持一段时间,留了下来。
当比尔踏上离开的火车时,尼克又和往常一样去寻找金矿了。两个月后,他成功了,尼克找到了金矿。10年后,他成为美国西部最大矿务公司的董事长。
成功就如同在大谷仓中的一只金表,早已存在于我们的周围,散布在人生的每个角落,只是很难发现。而这时候,需要我们做的就是静下心来,执着地去寻找,并告诉自己一定会找到。我们不能只想着会找到,还要用实际行动、坚强的意志去让它成为现实。每个人都不能因为看不清前方的灯光,就放弃自己选择的道路。
人生有时就像走钢丝,需要保持平衡和克服恐惧,但是不管你有怎样高超的技艺,你都要有自己的目标,并坚持不懈地去实现它。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干扰,始终想着自己的目标,我们才不会与成功错过。
培养高度的自制力
自制力是成功人士必备的基本素质,有自制力的人善于激励自己勇敢地去执行采取的决定,又善于抑制那些不符合既定目的的愿望、动机、行为和情绪。
一个想要有所成就的人如果缺乏自制力,就像汽车失去了方向盘和刹车,必然会“越轨”和“出格”,甚至“翻车”。
控制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心中永远存在着理智与情感的斗争。清晨,闹钟丁零铃地响了起来。今天的工作任务开始在你的脑中浮现,你知道现在必须起床工作,否则今天就无法完工。但温暖被窝的诱惑让你开始陷入天人交战的状态,不断寻找可以晚一点起床的借口。10分钟、20分钟就这样过去了,最后迟到、挨骂、被扣工资。心情不好,工作效率自然就赶不上,最后不得不花更长的时间熬夜加班。
自制力在很大程度上就表现在意念控制上,自我控制不安定的情绪或冲动,在压力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随时都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对他人造成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当人的头脑被情绪控制的时候,很容易犯错误,有时甚至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在你怒火中烧的时候,要克制住自己的情绪把它转变成理智、平和的话语,选择最有建设性的方式处理问题。特别是在双方针锋相对的时候,正面的、感性的沟通可以起到缓和气氛的作用。
林肯在担任美国总统期间,曾有一位陆军部长斯坦顿找到他那里,气呼呼地对他说,一位少将用侮辱的话指责他偏袒某些人。林肯建议斯坦顿写一封内容尖刻的信回敬那个家伙。
“可以狠狠地骂他一顿嘛!”林肯说。
斯坦顿立刻写了一封措辞强烈的信,然后拿给总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