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据《真理报》披露,加加林在1961年4月12日驾驶“东方1号”飞船进入太空,绕地球飞行了108分钟。事实上在那次航天飞行中,加加林也曾遭遇过险情:当他从太空返回地面进入大气层时,他所乘坐的下降装置也一时无法与飞船脱离,加加林折腾了10多分钟才得以脱离险境。《真理报》还披露,当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进入太空后,前苏联曾提前准备了“三份声明”。其中一份声明就是“故障声明”。
4.消失在密林中的迈克·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家族在美国乃至整个世界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帝国之一。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是美孚石油公司的创始人,他靠着他独特的经营策略将事业做强做大,直到最后形成垄断石油工业。从此开始,洛克菲勒家族成为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家族之一。不过,这个家族也并非始终风调雨顺,老洛克菲勒的孙子、美国纽约州州长尼尔逊·洛克菲勒的儿子迈克·洛克菲勒却在一次探险活动中失踪,至今仍下落不明。有人说他已经被当地土著人杀死了,还有人在他失踪多年之后在新几内亚的一个小岛上看见他。他究竟是生是死?
迈克是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他突然对新几内亚的巴布亚人和美拉尼西亚人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原来他从荷兰来登大学的教授R·S华盛克那儿知道,在这个多信拜物教的多部族国家里,有个阿斯马答族所属的阿锥部落,至今还保留着一种“猎头”的习俗。
“猎头”是一种被当今的文明世界认为非常野蛮、残酷又开化的习俗,而在那些原始的部落里,却被当作一种至高无上的标志,他们在战斗中拚命厮杀,砍死对方,然后割下失败者的脑袋,挂在一根根竹竿上暴晒,又一排排地插在家门口,装饰庭园,并以此来炫耀自己,这种”猎头”悬挂得越多,就越表示这家主人的勇敢和无敌,也象征着他的权力和威严。
迈克就是一心想收集这种晒着人头的竹竿——“猎头”。
1961年11月16日,一支由来登大学教授R·S华盛克所率领的探险队,向荷属的新几内亚南部——爱兰丁河畔的阿卡多村出发了。阿卡多村也就是那个保留着“猎头”习俗的阿斯马答族人潜住的阿锥部落。
此刻和华盛克教授并肩前进的就是迈克这个富家子弟,他们已经踏进了那片隐藏着阿锥部落的茂密森林。这片原始的森林是那样幽暗和阴森,四处不断地传来一阵阵野兽的吼叫,令人毛骨惊然。林间的小道忽上忽下,到处都是大树,藤条以及错节的树根挡路,加上一片片深邃又锈黄的湖泊四处散布着,湖底里还不断咕噜咕噜地冒着水泡,简直就象地狱的小妖发出的怪笑,突然,荡漾在湖面上的无数条藤蔓游动了起来,原来那却是色彩斑斓的毒蛇,正昂起了头,吐出鲜红的舌头……迈克和华盛克教授每前进一步都必须小心翼翼,还要披荆斩棘,他们和雇佣的两名土著助手,都已到了精疲力尽的地步。
终于前方出现了一条汹涌的河流,目的地不远了。探险队的成员们迫不及待地登上了一条八马力的小船和一只土筏,当地人称这种土筏为卡鲁。小船和土筏在两名土著青年的熟练操纵下,在急流之中巧妙地避开了岩石,顺着水势往下游前进。
在这丛林环抱的河面上,万籁俱寂,只有小船的马达发出的声响,显得格外的轰呜,晌午时分,探险队一行正要渡过横切的河口时,突然迎面撞上了一个大浪,土筏打翻了,小船也灌满了水,坐在土筏上的两名土著人,随着土筏的翱落一跃跳入了大河,一眨眼不见了。失控的小船就好象片树叶,在急流之中颠簸着,向海口的方向漂去。一切都似乎发生在刹那的瞬间。
留在小船上的迈克和教授一时不知所措,等到他们清醒过来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试图启动浸在水里的马达,但是他们终于没有成功,不得不失望地颓坐了下来,眼巴巴地望着越来越遥远的海岸线,相对无言。此刻,小船被推入大海之后,随着海潮而晃荡着,离开陆地已经有五公里远了。
不一会儿海浪平静了,天空仍然是一片的蔚蓝,只是迈克和教授谁也打不起精神来,他们的心头浮上了厚厚的阴云,他们谁也不说话。在这寂静的天空和大海之间,似乎只能听见自己的叹息。是游到对岸去呢,还是坐在这儿待毙?看着小船四周回游的鲨鱼,他们举棋不定了。因为即使他们能避开鲨鱼,幸运地游到海岸,可那儿是一片深不可测的莽林,而且在莽林之中不仅野兽四出,还居住着更可怕的不开化的食人类土著,他们正饥饿地躲在那里等待着美餐。
迈克和教授束手无策地熬过了一个整天,年轻人开始按捺不住焦虑,急躁不安起来。为了不这样坐以待毙,迈克决定冒险向岸边游过去,找人来营救。迈克一跃跳入水中,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他便在华盛克教授的视野中消失了。就这样,迈克·洛克菲勒也消失在人们的视线当中。由于落水的向导奋力游到了岸边,他们将小木筏遇险的情况及时通知了岸上的荷兰当局,所以荷兰当局立刻开展水上救援行动。直到晚上,荷兰的海军才发现了仍在漂流的小船,飞行艇将华盛克教授成功地救上了岸。但与此同时,迈克却始终杳无音信。
迈克的父亲尼尔逊·洛克菲勒在得知儿子失踪的消息后,立即飞往出事地点,同时他也立即雇了一架波音707,直飞新几内亚参与救援。由于洛克菲勒家族的实力和影响,美国和荷兰驻当地的部队也不敢怠慢,纷纷加入到寻找迈克·洛克菲勒的行动中,而当地的土著在高额报酬(每人可得250支洋烟)的吸引下,也成为了搜救行动的一部分。这样轰轰烈烈的营救行动进行了大约l0天左右,不过搜救队除了在距离海岸6公里的海面上发现了迈克曾绑
在腰上的一个空油桶之外,其他的则是一无所获。20天之后,各国的营救队决定放弃搜救行动,当时的搜救部门提出了几个可能性:一是迈克早已在游向岸边的时候,不幸被鲨鱼吃掉了;二是虽然迈克奋力游上了岸,但最后被岛上的食人族部落所捕获,将其分食了。无论是何种过程,大多人都认为迈克已经没有希望生还了,再这样进行下去也只能是徒劳。
但也有人并不相信迈克会这样就死了。他的一个好朋友、当地著名的热带医学专家阿里博士就相信迈克仍在世。他认为迈克的水性相当好,可以说是一个游泳高手,况且腰上还系着空油桶,凭他的能力是能游到岸边的。而且阿里博士长期居住在岛上,对岛上的情况也是相当熟悉和了解,在迈克失踪的这段时间里,他并没有听说过例如一个白人被土著杀害的消息。
一名荷兰籍传教士杨·斯密特说,他认为他是最后一个与迈克接触的人。他的传教士团就在岛上的奥茨扎涅浦村边上,有一次他看到了岛上的土著好像拿着是迈克的衣服在挥来挥去,而且土著还给他看了一块年轻白人的骨头。虽然当时已经无法辨别这些东西是否属于迈克·洛克菲勒,但结合迈克失踪的时间,他认为这个被土著杀死的人很可能就是迈克·洛克菲勒。
在海岸附近还有一个叫欧拉卜的阿斯马答村,经过询问,据居民说村长阿里库在前不久曾经杀死了一个白人,并且砍下了他的头。这种说法在三年之后也得到了验证,1964年,从阿斯马答村逃出了许多的难民,其中大部分都说那个叫迈克·洛克菲勒的人是被他们的人抓来之后杀死的,并且最后还被大家煮食了。也就是说,迈克已经被土著人杀死了。
在大多数人都相信迈克·洛克菲勒已经被岛上土著食人族残害了的时候。有人又开始故事重提,这个人叫做路易·哈根,他是一位澳大利亚的商人。1972年11月,当他乘船在新几内亚南部海岸度假时,曾经看到从森林中走出一群大约30人的土著。他无意中发现在他们之中竟然还有一位金发碧眼的白种人,这个人身材高高瘦瘦,也带着一副眼镜,外形与失踪的迈克十分相像。如果这个人真的是迈克·洛克菲勒,那他为什么不向哈根求救呢?难道因为他是心甘情愿地与土著生活在一起的?
迈克·洛克菲勒究竟是生是死?直到现在,人们也无法得出一个肯定的结论。
5.徐福东渡日本之谜
我国最早文字记载徐福东渡的古籍是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的旷世伟业,可以说应有尽有:了广袤的国土、顺服的臣民、巍峨的宫殿、如云的宫女、无尽的财宝……但这些并未满足他一颗贪婪的心。他想“长生不老”,永远占有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于是,他以征服六国般的意志,开始了访仙山、寻仙人、找仙药的历程。
秦始皇在第三次巡游时,曾满怀希望与焦虑地奔波于大海之滨、大山之巅,用贪婪和企盼的目光搜寻着,探索着,却一无所获。
虽然他经历了很多困难,没有取得成果,但是并不死心,又先后派徐福、卢生等人到处寻找长生之药。
徐福是齐国的一个小有名气的方士。他毛遂自荐,上书秦始皇说大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自己愿代秦始皇入海寻仙,以求得不死之药。秦始皇信以为真,赐给他许多金银财宝,心想有了此药我的大业就可以永葆千秋万代,我就可以长生不老,永远享受荣华富贵。然而他在琅琊足足等了三个月也没有徐福的一点音讯,失望之余,他只好悻悻回到咸阳。
9年之后,秦始皇再次东巡,复至齐地琅琊,又一次召见了徐福。徐福花费巨万,仍无所得,但他面对秦始皇不慌不忙又说了一番谎话,说得秦始皇心花怒放,依照他的意思去做了。
司马迁在《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中详细地记叙了徐福的弥天大谎,他说:“我看见了海中的大神。大神说:‘你是西边皇帝的使臣么?’我说:‘是的。’他说:‘想要什么?’我说:‘想得到延年益寿的仙药。’大神笑了,他说:‘你的秦王礼太薄,可以看看,却不能带走。’于是,就引我到东南的蓬莱山。哎呀,那灵芝构筑的宫阙多么辉煌。有的使者龙形而铜色,光焰照天。于是我再一次地拜问他:‘应该敬献一些什么?’海神说:‘带来一些童男童女以及各行业的手艺人就可以了。”’
如此神话般的谎言秦始皇听了却非常高兴,他派遣了童男童女3000人,再加上五谷种子以及各行各业的手艺人就出发了。
徐福的最后一次出海是在公元前210年一个秋天的早晨,地点是山东琅琊海州湾边。一支宠大的船队迎着朝阳出发了。他这一去就再无音训,在汹涌澎湃的波涛之中,他堂而皇之地消失了。从此,在浩瀚的大海深处,留下了许多难解之谜。
那么徐福到底到达了什么地方呢?
有人说他找到了一个有平原有湖泊的好地方停下来,自己称王,过起了世外桃源的生活。
有人说他求不到仙药,怕因欺君之罪而杀身,就留在了澶洲。
还有人说他东渡到了日本,在那里安家落户,教人耕种,传授了先进的科学知识。这是从司马迁的另一段记载中看出来的。《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中记录了淮南中郎伍被对淮南王刘安的一段谏词:“昔绝圣人之道,……又使徐福人海求神异物……遣振男女三千人,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伍被,生于公元前189年前后,系西汉初年楚地人,离徐福东渡不过二十年时间。徐福这时应在国外,况且他出海时要征发大量船只和童男童女、百工匠人、操舟水手等,规模浩大,伍被一定听人说过,他的谏词较为可信。其中说到“徐福得平原广泽”,这里讲的地形态势相符合的只有台湾、菲律宾和日本。可是,前两处均在古渤海之外,剩下的就只有日本了。日本列岛总面积近38万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占24%,也有一些沼泽湖泊,颇具“平原广泽”的特点,而且还有很多人口,有着“止王不来”的可能,其下属臣民又常来浙江一带从事贸易。由此分析,徐福一行可能去了日本。
一位名叫中弘顺的日本僧人在公元927年来到洛阳,他说:“日本国亦名倭国,在东海中,秦时徐福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国。”从此之后,徐福东渡日本之说便盛行起来。宋代大诗人欧阳修作《日本刀歌》就断定徐福去了日本,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和日本和尚绝海的诗歌唱和中,也多次提到日本人纪念徐福的“徐福祠”。
时至近代,日本民间有关徐福的传说越来越多,而且纪念徐福东渡的庙宇、宫殿也越来越多,甚至还成立了“徐福会”。
其实徐福东渡日本一说,有很多破绽:
(1)是否真有徐福其人。
司马迁的《史记》是史籍中最早提到徐福的,可是,有关他的事迹却没有太多描绘,其他古籍中也只是稍带几笔,并无过多的叙述,而对徐福生平事迹也无详细记载。所以,有人提出了怀疑,认为徐福只是司马迁的耳闻人物,或是笔下的艺术形象。因为汉武帝迷信神仙、方士,又不听臣下的劝谏,司马迁气愤不过,只好借秦始皇来讽喻当朝皇帝。如果没有徐福,后面的东渡当然也是子虚乌有了。
(2)日本传说徐福向日本人传授造纸技术和种植烟草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