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祭祀时除了食物、中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冥衣更是不可缺国少。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上做送寒衣、烧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称为下寒衣节、祭祖节。冬季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五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中国一年之中的三
千
大“鬼节”。
年
寒衣节的传说
民间传说,秦代江南松江府的孟姜女,千里寻找被强行服役、修筑长城的丈夫范杞良。秋去冬来,孟姜女历尽艰辛,来到长城,得知丈夫已经屈死,被埋在城墙之下。孟姜女悲痛欲绝,指天哀号呼喊,感动了上天,哭倒了长城。她找到了丈夫的尸体,用带来的棉衣重新妆殓安葬。
孟姜女千里寻夫的故事传到民间,百姓深受感动。此后每到十月初一这天,众人便焚化寒衣,代孟姜女祭奠亡夫。此风日
76盛,逐渐形成了追悼亡灵的寒衣节。后来人们在十月初一祭祀祖先,上坟烧纸,以示对
祖先的怀念。
上坟烧纸送寒衣
古时,在十月初一的前一天,由家长率领儿孙们到祖坟添土。添土不用筐篓,要用衣服兜着,兜的土越多,族里人丁越兴旺。节日当天,则由族长带领家族中的男姓,抬着食盒、大方桌和丰盛的供品(20至30个大碗),逐个到坟前祭拜,叫“上大
◆寒衣
坟”。现已改为一家一户携带少量供品(一般是饺子)“上小坟”了。
送寒衣时,讲究在五色纸里夹裹一些棉花,说是为亡者做棉衣、棉被使用。有的还将五色纸分别做成衣、帽、鞋、被种种式样,甚至还要制作一套纸房舍,瓦柱分明,门窗俱备。这些纸制工艺品除体积缩小之外,看上去比真房院还要精致漂亮。
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人们相信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就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这种行为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用意是救济那些无人祭祀的绝户孤魂野鬼,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
焚烧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坟前进行,讲究在太阳出山前上坟。有的地方习惯在门前焚烧祭物。
如今,十月初一上坟烧纸、烧寒衣的习俗已淡化,许多人特别是城里人,只是到坟前默哀或献上一束鲜花,来怀念逝去的亲人。
祭祖烧包袱
“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也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
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有的是大烧纸或白纸,砸上四行圆钱,每行五枚;有的是冥钞,这是人间有了洋钱票之后仿制的,上书“天堂银行”、“冥国银行”、“地府阴曹银行”等字样,多系巨额票面,背后印有佛教《往生咒》;有的是假银元,用硬纸作心,外包银箔,压上与当时通行的银元一样的图案;有的是用红色印在黄表纸上的《往生咒》,成一圆钱状,故又叫“往生钱”。
冬至是中国农历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故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的习俗,南方有些地方还会吃汤圆。
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冬至一般处于12月21日与12月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中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活节的来源
依照我国传统的历法,以五日为一候,三候十五日为一节或一气,在一年里又分为十二节与十二气,合称为二十四节气,这就是择日学上所用的节气。择日学上是依农历的节气来选定吉课,而所谓的农历则为阳历与阴历的结合,阳历指的就是二十四节气(把太阳运行的周期分为十二个阶段,再划分二十四个节气,一节一气为一个月),阴历乃为纯粹的月份(按照月亮所行的周期而定),日子都在公历的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两日。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
冬至大如年
在中国古代,特别重视冬至节。《汉书》记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唐宋时期有“冬至大如年”一说,
《吴中岁时杂记》记载:“冬至
大如年,郡人最重冬至节。”南宋都城临安冬至节官府要大宴宾客,周密《武林旧事》记载:“冬至朝廷大朝会庆贺排当,并如元正仪。”这一天也是天子祭祀昊天上帝之日,《周礼》有
78
“祀昊天上帝于园丘”之说,注
◆冬至贴绘九九消寒图谓“冬至日祀五方帝及日月星辰于郊坛”。《淮南子》也有“冬至日,天子率三公九卿迎岁”的记载。
中国古代人有庆贺冬至的习俗。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古人认为到了冬至,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但春天已经不远了。这时外出的人都要回家过冬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闽台民间认为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团聚的节日,因为这一天要祭拜祖先,如果外出不回家,就是不认祖宗的人。
冬至的食俗
相传在江南水乡,共工氏有一个不肖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冬至吃饺子是中国北方的人的习俗,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这一天,中国南方还有吃汤圆的习俗。
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十二月初八古时称腊日,现在习惯上称作腊八。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做腊八粥、喝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的传统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