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完全归功于那个星期天下午我坐下来写出各种不同的情况及其后果,然后镇定地做出决定。如果我当时迟疑不决、心乱如麻,就会在紧要关头走错一步。仅是满面惊慌和愁容就可能引起那个日本海军上将的疑心,促使他采取行动。
采取以下四个步骤,就能消除我百分之九十的忧虑:
1、清楚地写下我所担心的是什么?
2、写下我可以怎么办。
3、决定该怎么办。
4、马上就照决定去做。”
里兰·里区菲诚恳地告诉我:他的成功应归功于这种分析忧虑、正视忧虑的方法。
他的方法为什么这么好呢?因为它有效而又直攻问题的核心。而最重要的是第三步。也是最不可缺少的一步。决定该怎么做,除非我们能够立即采取行动,否则我们收集事实和加强分析都失去了作用—一变得纯粹是一种精力的浪费。
威廉·詹姆斯说:“一旦作出决定,当天就要付诸实施,同时要完全不理会责任问题,也不必关心后果。”(在这种情况下,他无疑把“关心”当作是“焦虑”的同义词。)他的意思是,一旦你以事实为基础,作出一个很谨慎的决定,就立即付诸行动,不要停下来再重新考虑,不要迟疑、担忧和犹豫;不要怀疑自己;不要回头看。
我问一位奥克拉荷马州最成功的石油商人怀特·菲利浦,如何把决心付诸行动。他回答说:“我发现,如果超过某种限度之后,还一直不停地思考问题的话,一定会造成混乱和忧虑。当调查和多加思考对我们忍无益的时候,也就是我们该下决心、付诸行动、不再回头的时候。
你为何不马上利用格兰·里区菲的方法来解除你的忧虑呢?
第一个问题——我担忧的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我能怎么办?
第三个问题——我决定怎么做?
第四个问题——我什么时候开始做?
在忙碌中忘却忧虑
成功金言:
清除忧虑的最好办法,就是要让你自己忙碌起来,去做一些有用的事情。因为,无论多么聪明的一个人,都不可能同一时间想一件以上的事情。
我永远也忘不了几年前的那一夜。我班上的一个学生马利安·道格拉斯告诉我们,他家里遭受到不幸的悲剧,不止一次,而是两回。第一次他失去了他五岁大的女儿,一个他非常喜欢的孩子。他和他的妻子,都以为他们没有办法忍受这个损失。可是,正如他说的:“十个月之后,上帝又赐给我们另外一个小女儿——而她只活了五天就死了。”
这接二连三的打击,重得使人几乎无法承受。“我承受不了,”这个做父亲的告诉我们说,“我睡不着,我吃不下,我也无法休息或是放松。我的精神受到致命的打击,信心尽失。”最后他去看了医生。一个医生建议他吃安眠药,另外一个贝U建议他去旅行。他两个方法都试过了,可是没有一样能够对他有所帮助。他说:“我的身体好像被夹在一把大钳子里,而这把钳子愈夹愈紧,愈夹愈紧。”那种悲哀给他的压力——如果你曾经因悲哀而感觉麻木的话,你就知道他所说的是什么了。
“不过感谢上帝,我还有一个孩子——一个四岁大的儿子,他教我们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一天下午,我呆坐在那里为自己感到难过的时候,他问我:‘爸爸,你肯不肯为我造一条船?’我实在没有兴致去造条船。事实上,我根本没有兴致做任何事情。可是我的孩子是个很会缠人的小家伙,我不得不顾从他的意思。
“造那条玩具船大概花了我三个钟头,等到船弄好之后,我发现用来造船的那三个小时,是我这么多个月来第一次有机会放松我的心情的时间。
“这个大发现使我从昏睡中惊醒过来。它使我想了很多——这是我几个月来的第一次思想。我发现,如果你忙着去做一些需要计划和思想的事情的话,就很难再去忧虑了。对我来说,造那条船就把我的忧虑整个击垮了,所以我决定让自己不断地忙碌。
“第二天晚上,我巡视屋子里的每个房间,把所有该做的事情列成一张单子。有好些小东西需要修理,比方说书架、楼梯、窗帘、门钮、门锁、漏水的龙头等等。叫人想不到的是,在两个礼拜以内,我列出了242件需要做的事情。
“在过去的两年里,那些事情大部分都已经完成。此外,我也使我的生活里充满了启发性的活动:每个礼拜,有两天晚上我到纽约市参加成人教育班,并参加了一些小镇上的活动。我现在是校董事会的主席,参加很多的会议,并协助红十字会和其他的机构募捐。我现在简直忙得没有时间去忧虑。”
没有时间去忧虑,这正是丘吉尔在战事紧张到每天要工作18个小时的时候所说的。当别人问他是不是为那么重的责任而忧虑时,他说:“我太忙了,我没有时间去忧虑。”
查尔斯·柯特林在发明汽车的自动点火器的时候,也碰到这样的情形。柯特林先生一直是通用公司的副总裁,负责世界知名的通用汽车研究公司,最近才退休。可是,当年他却穷得要用谷仓里堆稻草的地方做实验室。家里的开销,都得靠他太太教钢琴所赚来的1500美金。后来,他又去用他的人寿保险作抵押借了500美金。我问过他太太,在那段时期她是不是很忧虑。“是的,”她回答说,“我担心得睡不着,可是柯特林先生一点也不担心。他整天埋头在工作里,没有时间去忧虑。”
伟大的科学家巴斯特曾经谈到“在图书馆和实验室所找到的平静”。平静为什么会在那儿找到呢?因为在图书馆和实验室的人,通常都埋头在他们的工作里,不会为他们自己担忧。做研究工作的人很少有精神崩溃的现象,因为他们没有时间来享受这种“奢侈”。
为什么“让自己忙着”这么一件简单的事情,就能够把忧虑赶出去呢?因为有这么一个定理——这是心理学上所发现的最基本的一条定理。这条定理就是:不论这个人多么聪明,人类的思想,都不可能在同一时间想一件以上的事情。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假定你现在靠坐在椅子上,闭起两眼,试着在同一个时间去想:自由女神;你明天早上打算做什么事情。
你会发现你只能轮流地想其中的一件事,而不能同时想两件事,对不对?从你的情感上来说,也是这样。我们不可能既激动、热诚地想去做一些很令人兴奋的事情,又同时因为忧虑而拖累下来。在同一时间里,一种感觉会把另一种感觉赶出去,也就是这么简单的发现,使得军方的心理治疗专家们,能够在战时创造这一类的奇迹。
詹姆斯·墨塞尔是哥伦比亚师范学院的教育学教授。他在这方面说得很清楚:
忧虑最能伤害到你的时候,不是在你有所行动的时候,而是在你没有什么事可做的时候。那时候,你的想象力会混乱起来,使你想起各种荒诞不稽的可能,把每一个小错误都加以夸大。在这种时候,你的思想就像一部没有载货的汽车,乱冲乱撞,撞毁一切,甚至自己也会变成碎片。消除忧虑的最好办法,就是要让你自己忙着,去做一些有用的事情。
不一定非得是一个大学教授才能懂得这个道理,才能付诸实行。战时,我碰到一个住在芝加哥的家庭主妇,她告诉我,她发现“消除忧虑的好办法就是让自己忙着,去做一些有用的事情”。当时我正在从纽约回密苏里农庄的路上,在餐车碰到了这位太太和她的先生。
这对夫妇告诉我,他们的儿子在珍珠港事件的第二天加入了陆军。那个女人当时为她的独子十分担忧,并且几乎使她的健康受损。她总是要为儿子担心:他在什么地方?他是不是很安全?他是不是正在打仗?他会不会受伤,阵亡?
我问她,后来她是怎么克服忧虑的。她回答说:
“我让自己忙着。我把女佣辞退了,希望能靠自己做家事来让自己忙着,可是这没有多少用处。问题是,我做起家事来几乎是机械性的,完全不要用思想;所以当我铺床和洗碟子的时候,还是一直担忧着。我发现,我需要一些新的工作才能使我在一天的每一个小时,身心两方面都能感到忙碌,于是我到一家大百货公司里去当售货员。
“这下成了,我马上发现自己好像掉进了一个行动大漩涡:顾客挤在我的四周,问我关于价钱、尺码、颜色等问题。没有一秒钟能让我想到除了手边工作以外的其他问题。到了晚上,我也只能想,怎样才可以让我那双痛脚休息一下。等我吃完晚饭之后,我倒在床上,马上就睡着了,既没有时间、也没有体力再去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