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印加帝国
印加帝国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奴隶主阶级包括印加王、王室贵族、高级官吏和祭司。这些统治阶层当然不会从事基本的生产劳动,弛们高居金字塔形的社会顶层,享受一切。
印加王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被尊称为“萨帕印加”,在印加的宗教信仰中,他是太阳之子、神的化身,因而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独揽国家一切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印加王必须是一个优秀的统治者,并且帝国将选出一些有识之士辅佐他。印加王的话就是法律。没有他的允许不能建造城镇和建筑物。印加王可以在自己的国家里到处旅行。每一代印加王都会在首都库斯科中心建造自己的宫殿。在他的宫殿里有很多专门为他制作的珍奇东西。当他死亡的时候,他的尸体将被制成木乃伊,并保存在宫殿内,他的仆人们将仍然在宫殿内服侍他。印加王并不由民主推选产生,而是世袭,他拥有数百个妾,但是只有一个合法的妻子,也就是皇后,这个唯一合法的妻子是他自己的亲姐妹。印加入认为皇室的血统有一半是神授的,皇室同胞之间的婚配就保障了帝国继承人是来自于这个特殊血统的。这个观点和古代埃及人完全一样。因此,每个印加王都是兄弟姐妹通婚所生育的后代。这种近亲繁殖大约持续了八代;最早的祖先一定非常强健,因为正如西班牙人所看到的那样,王子们都是些英俊、精力旺盛的人。
印加皇后,被称为“可雅”。她并不附属于自己的丈夫,而是以独立形象出现,拥有很大的权力。她主持着自己的家政,还可以参与帝国政治和行政管理方面的事务。
印加皇室之下,是贵族中的最高阶层,他们叫做坎帕克印加,属于世袭的贵族统治者或员。这些贵族的人数不多,大概是几千人,但是拥有很大的权力。他们和印加王一起分享帝国的土地和资源,他们的资产包括诸如黄金、白银、衣料、手工艺品和其他贵重物品等等。坎帕克阶层中的贵族妇女享有很大的独立性,她们可以从母亲那里继承一份农民的劳力或资源,而男性贵族则从父亲那里继承他们的地位和特权。
在坎帕克之下的贵族是哈伦印加,他们并不是世袭的,而是因为某种特殊才能或贡献,受到了印加王的赏识,因而提升为贵族,其中包括一些出身低微的人。他们成为贵族就好像是鲤鱼跳龙门一身价百倍。
再往下的贵族是柯拉卡斯,他们是各个地区的基层统治者、也许原来就是某个部落的首领。当这个部落被并入印加帝国的版图时,首领们就成了地方政府官员。柯拉卡斯也由印加王直接任命。他们可以拥有某些特权,例如他们可以有一个以上的妻子,可以坐轿子和用金或银制成的盘子进食。
在印加员族阶层中,还有一类特殊的群体,就是主管宗教的祭司。其中分为大祭司和各个地区的祭司。大祭司主管属于印加贵族的祭司,祭司又监管遍布各地区的宗教人员。
除了主持宗教典礼外,祭司们最重要、最神圣的职责就是制作木乃伊。印第安人相信死者会有来世,而来世生命的长短取决于他们遗体所能完整保存的时间。印加人也不例外,他们狂热地投入到制作木乃伊的工作中,对现世的关注逊于来世。他们通过多年的经验的积累创造了一种制作木乃伊的技术,并且发明了一种香油,用于涂抹尸体进行防腐。皇室成员和贵族都会在死后被制作成木乃伊,其中包括了佩查叩提本人。一位印加公主和西班牙士兵的儿子卡塞拉索-德·拉维加,后来成了一个编年史作家。他曾经亲眼目睹了这些木乃伊,并详细记录了下来,他说“木乃伊保存得非常完好,简直令人惊讶。他们的每一根头发、每一根眉毛,甚至连每一根眼睫毛都完好无损”。现代科学家们对于印加人制作木乃伊的技术并不十分了解。
印加人把对印加王的崇拜延续到对木乃伊的崇拜上,木乃伊有专人照顾,并且穿着精美的衣服,在特定的典礼上,人们抬着木乃伊穿越整个库斯科城。那些在位者就会向祖先询问有关的国家大事。然而这些保存多年的木乃伊,大多被西班人毁坏了,当然也包括佩查叩提的尸体。
世袭王朝和贵族阶层相结合构成了建立帝国的有效工具,在层层组织体系中,印加王牢牢掌控着自己的国家。
分布在广大土地上的居民,按照不同的人数分为基础的单位。印加的这种管理方法类似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最小的居民单位是10户人家,然后10个这样的最小单位又组成一个地区或村落单位。每一层单位中都有一个官僚负责管理,并且最终对印加王负责。他会按照历法通知人们什么时候工作、什么时候种植合适的农作物、什么时候进行节日庆典或公众活动项目的集会。据学者估计,每年有近三分之一的时间被用于宗教仪式、公共集会和其他国事活动。平民的时间有很大部分是贡献给国家了,作为回报,国家也为每一个人提供就业机会,在遭受天灾等困难时期则从公共仓储中,给人们提供粮食和其他物品。
平民中包括了农民、手工艺制作者、工匠、技师等等。他们作为生产者,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财产,因为帝国所有的土地、金银、谷物等等,都属于印加王和贵族。这些统治阶层会分配土地给农民耕种,指定矿山让工人去开采,分发金属原材料让工匠制作等等。这些生产者却必须用自己的产品来交纳税务。每一个家庭都应该负担劳务份额,每一个家庭都以工抵税。农民们在耕种自留地之前,必须用一定时间去耕种贵族的土地。手工艺工匠们在接收贵族提供的诸如金、黏土等等原材料后,必须用他们的劳动成果如珠宝饰物、陶器等来完税。纺织品是最常用的物品。工匠们织出布料以后,最好的和最华丽的布料会被保留下来作为贵族的衣料,其余的才能去市场上交换。在制作贵族衣物时,十分耗时耗力,一件皇族的外袍,需要绣上几十种复杂的图案,会耗费长达10里的纱线和数以百计的小时。
印加帝国是一个农业帝国,建立在发达的农业基础之上。印加人能在中安第斯山区建立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与当地发达的经济文化是分不开的。印加人培育了40多种作物,其中包括热带地区的特产古柯树,今天,人们还从中提炼可卡因。他们还饲养骆马和羊驼,成为美洲印第安人中唯一饲养大牲畜的民族。饲养这些动物不仅可以提供肉食和毛皮,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质肥料。
安第斯山区许多地方干旱缺水。印加入根据地区特征修建了水渠和梯田,印加人的水渠和梯田修筑得非常坚固,有些水渠至今还在使用。水渠连接起所有的梯田,山间的泉水,流经深深的沟壑,一直延伸至太平洋海岸的辽阔荒原。在泉水的滋润下,这片荒原变得繁荣富饶起来。水利灌溉体系就像一张巨大的网,遍布帝国各地,将每个地方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对水源的控制,印加王也紧紧地控制了自己的帝国。
6.太阳石
墨西哥国立人类博物馆里,一块圆形巨石特别引入注目。这块庞大的石碑,重达24.5吨,直径达5.85米,用一整块玄武岩雕凿而成,放在一个不规则的底座上。碑上镌刻着一系列同心圆,每一个圆圈都蕴涵繁复的象征意义。圆石上环绕着各种彼此相连的雕像。盘上有用蓝、黄、红、绿等重彩描绘的图画,盘中心是一副人的面孔。最早对这一圆石进行研究的墨西哥学者莱昂和甘巴认为这是“太阳面孔”。也有的学者认为这是一副象征地球的图案。在面孔周围刻有月亮、太阳、行星的图像。每一个在博物馆参观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停下来好奇地看看这块奇特的石头。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阿兹特克太阳石,又称为石盘或者日历盘。
太阳石和著名的玻利维亚蒂亚华纳科的印加“太阳门”齐名,均被称为哥伦布到达美洲前的文物瑰宝。它是在入侵的西班牙人肆意破坏下幸存的另’项阿兹特克“文献”,是第六世皇帝阿萨雅卡特尔于公元1479年树立的。太阳石的中间雕刻着阿兹特克人的太阳神神像。在神像的外圈,是代表阿兹特克历法每月20天的象形文字符号。
如同《梵蒂冈拉丁抄本》,碑上的同心圆图纹陈述一个基本的信念:世界已经度过4个太阳纪。太阳石的最外层.代表了以前的4个太阳纪。因为阿兹特克人相信他们生活在第五个太阳纪的时代。石盘中所揭示的也正是人类的5个时代。它们分别是:第一是巨人时代;第二是“他们变成猴子的时代”,即人类产生的时代;第三是火神时代,即人类学会用火的时代;第四是大洪水时代;第五时代代表地球上最后一次有太阳照射机会的时代。在阿兹特克人的观念里,第五时代中会有酷暑和严冬交替相生,伴随而来的还有飓风、暴雨、地震、火山喷发等灾难。
从太阳石提供的信息采看,阿兹特克人已经了解或者传承了对地球和人类发展历史的高度认识,虽然它只是一个石刻,但其中蕴涵的内容远比近代科学兴起之前任何其他民族所掌握的都要多。据学者们研究,在石盘上能够找到宇宙地心说的完整解释,其内容与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所创立的地心说不谋而合。但是恐龙早在6500万年前就已经灭绝,人类却出现在恐龙灭绝之后.阿兹特克人又是怎么样认识这样久远的地球历史。因此,也有人推断说太阳石是外星智慧生物留下的天文历书。20世纪80年代初期.墨西哥学者伊格拉西奥·伊图尔维与妻子瓜达卢佩·里维拉对太阳石进行了多年研究后,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太阳石可能是某个宇宙飞船的化身。这当然是令人吃惊的说法,但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太阳石的神秘和现代科学对它的不可解释性。
学者们推测,从石盘的复杂构造看,负责制造的工匠们一定具备丰富的知识。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墨西哥时发现了它,但他们不知此石为何物,便弃之野外无人过问。后来,西班牙统治者又以“避免盲目崇拜”为由,将它深埋在地下。直到179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人们又寻回了这只销声匿迹200多年的日历石盘。石盘的失而复得,在当时科学界引起了轰动。
有一点可以明确的是,太阳石毫无疑问地说明了天文历法知识在阿兹特克文明中的重要性。阿兹特克历法与玛雅历法相似,是一种把260天的宗教年周期和365天的太阳年周期协调起来的历法。每隔52年,宗教周期和日常生活周期就会恢复到原来的顺序。阿兹特克历法的作用是确定农耕季节,指导农业生产活动;记录历史的发展和历史事件的发生;记录天体运行规律和天文现象;确定举行祭祀仪式的日期,指导人们的宗教节日活动。
至今没有人能够研究清楚美洲印第安人的天文历法究竟为什么如此精确完善。阿兹特克,这个没有固定货币的民族,给后来人留下了一个天文方面的未解之谜。
7.玛雅人的地理环境
玛雅文明是地球上唯一一个在热带雨林中发展起来的文明,纵观世界各大文明,例如埃及文明、中国文明、两河流域文明等等,都是依赣着大河得以蓬勃发展。然而玛雅人却选择了远离大河平原,深入莽莽的热带丛林,在那里建造自己的神殿和城市。这实在是令人非常费解的一个现象。玛雅与众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独特的文明背景。
玛雅地区地处中美洲,西临太平洋,东濒大西洋的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北部是突出的尤卡坦半岛,属于今天的墨西哥。西北部与东南部分别通过墨西哥和中美诸国的两条狭窄的陆地与北美洲和南美洲连接。
用现代政治国家疆域来划分玛雅文化地区,那么,玛雅地区包括了墨西哥东南部及尤卡坦半岛上的几个州,半岛东南部的伯利兹(英属洪都拉斯)、居于玛雅腹地背靠太平洋的危地马拉、通往中南美洲走赢上的洪都拉斯。
这一地区总面积约为320000平方公里,相当于统一以后的德国,或者英国加上爱尔兰,或者中国的安徽省、江苏省和浙江省三省总和。随着考古学界不断的新发现.玛雅疆域也处在不断变化中。
1992年9月,在尼加拉瓜中北部地区.发现了6座隐藏在丛林中的玛雅金字塔。这些金字塔群呈字母“L”形排列,其中最大的金字塔长53米,宽32米,高4.5米。如果这座金字塔群确实属于古老的玛雅文化,那么尼加拉瓜的历史就要被改写。从发现金字塔群的圣拉斐尔地区到现在已经有定论的玛雅文化东界——洪都拉斯的科潘遗址,大约400多公里。玛雅地区的疆域将大大扩大。
由于中美洲地区复杂的殖民历史,以及古代文明的交替综合影响,今天要完全分清楚玛雅文化的确切地界已经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古代中美溯从未有现代政治国家那种严格划分的疆界。边疆地带的变迁是渐进式的而不是整齐划一、一刀两断的,结果是一组存在差异的文化熏头镶拼杂凑在一起。这就是文化地理上的“马赛克”现象.这个地区的各个现代国家,在文献资料的保存上非常不均衡,即使在西班牙殖民时期,也不能做到完全的记录,因此要将缺失的文献上的根据与考古证据完全统一起来,是不可能的。许多反映在历史文献中的特有的玛雅文化特色,并不容易在考古发掘中得到揭示。
从历史的角度看,没有任何一条理由可以假定中美洲的玛雅文明与其邻居之间有着一成不变的边界。相反,种种迹象都表明:它们在时间长河中经历了持续不断而又无比巨大的改变。无论政治还是经济和社会甚至气侯和环境上的面貌,都发生了许多变化。
今天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玛雅地区,是考古学家按地形、气候、植被等不同的地理特征,把玛雅的势力范围由南向北分成了三个区域:南部高地靠近太平洋的丘陵地带(即今天危地马拉、西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的山区地区);中部的热带雨林地区(即危地马拉、南墨西哥和比奈滋的丘陵和平坦低地相连接的地区);北部低洼地区(即尤卡坦半岛)。高海拔地区的气温相对较低,在低处,气温总是保持在20到30℃。在更高海拔的地方,气温常年保持在15到20摄氏度,山区的气温则在15摄氏度以下。
南部高地,属于今天的危地马拉,由沿太平洋的高山组成,由于海拔高,较为寒冷,覆盖着松树。现在还居住着近200万玛雅遗民,这里早在四五千年前就产生了最早的玛雅农业文明。两条主要的河流蒙塔瓜河以及乌苏马辛塔河蜿蜒流进墨西哥湾,这两条河流是玛雅在这个地区最重要的运输河道。这里的动物种类丰富,有美洲虎、美洲狮、鹿和其他小型哺乳动物,还盛产美丽的克沙尔鸟,这种鸟是危地马拉的国鸟,出现在这个国家的国旗上。
关于克沙尔鸟,至今在危地马拉仍然流传着一个古老的玛雅故事。克沙尔鸟长着异常美丽的彩色羽毛,胸脯洁白如雪,最可爱的是那蓝绿相间、高雅华贵的长长尾翎。它生性刚烈,宁可死去,也不愿被囚在笼中。古代玛雅贵族和祭司喜爱用克沙尔鸟美丽的尾翎作装饰,把它作为政治领袖和精神领袖高贵品质的象征,成为他们高贵形象的一部分。
16世纪,玛雅文明与西方世界悲剧性地相遇了。头戴翎盔、手持盾牌的玛雅武士,用弓箭、石矛这样的原始武器,与西班牙殖民军血战。军事上的失利是无可避免的,然而他们在酋长特库姆·乌曼的领导下,前仆后继,屡败屡战。在一次空前惨烈的战斗中,特库姆‘乌曼牺牲了。悲恸的玛雅人说,他们的酋长化成了美丽的克沙尔鸟飞升而去,他的鲜血染红了克沙尔鸟洁白的胸脯。这个满含深情的传说,安慰了玛雅人的心灵,也显示了他们不屈的民族精神,成为今天印第安的优美神话和永恒意象。作为现代政治国家的危地马拉,特别地看重自己作为玛雅文明国度的特征,古典时期遗址、最大的玛雅城市蒂卡尔在危地马拉的境内,玛雅后裔在这里有着最高的人口比例,几近六成。因此危地马拉把克沙尔鸟意象作为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