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泓一大师乃智慧 > 第五章 灵活处世精心编织人脉与处世大师学智慧(第3页)

第五章 灵活处世精心编织人脉与处世大师学智慧(第3页)

“三国鼎立”是中庸之道,刘备既不投靠北方曹操,又不投靠南方孙权,而是走第三条路,创立三国之蜀国。

“万里长征”是中庸之道,毛泽东所选择的既不是投降国民党,也不是就地全军灭亡,而是走第三条路,北上万里长征,取得中国革命的大转机并最终取得成功。

“论持久战”是中庸之道,毛泽东面对当初抗日形势,既不主张速战论,又不主张灭亡论,而是挥笔主张走持久战,终以八年取得抗日胜利。

“一国两制”是中庸之道,邓小平面对中国的香港回归问题既不完全走资本主义道路,又不完全走社会主义道路,而是走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得以让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在很多学者看来,中国生活的最高典型应属中庸的生活。林语堂先生在《谁最会享受人生》中深刻地剖析了中国人的生活模式,提出要摆脱过于烦恼的生活和太重大的责任。实际上也是中庸式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哲学。

林语堂先生说:“我相信主张无忧无虑和心地坦白的人生哲学,一定要叫我们摆脱过于烦恼的生活和太重大的责任。一个彻底的道家主义者理应隐居到山中,去竭力模仿樵夫和渔父的生活,无忧无虑,简单朴实如樵夫一般去做青山之王,如渔父一般去做绿水之王。不过要叫我们完全逃避人类社会的那种哲学,终究是拙劣的。此外还有一种比这自然主义更伟大的哲学,就是人性主义的哲学。所以,中国最崇高的理想,就是一个不必逃避人类社会和人生,而本性仍能保持原有快乐的人。”

在与人类生活问题有关的古今哲学中,至今还未发现有一种比中庸学说更深奥的真理。这种学说,就是指一种介于两个极端之间的那一种有条不紊的生活。这种中庸精神在动作与静止之间找到了一种完全的均衡。所以理想人物,应属一半有名,一半无名;懒惰中带有用功,在用功中偷懒;穷不至于付不出房租,富也不至于完全不用做工,或是可以称心如意地资助朋友;钢琴也会弹,可是不十分高明,只可弹给知己的朋友听听,而最大的用处还是给自己消遣;古玩也收藏一点,可是只够摆满屋子的壁炉;书也读读,学识颇广博,可是不成为任何专家……总而言之,这种生活当为中国人所发现最健全的理想生活。

清代学者李密庵的一首《半半歌》气韵贯通,文笔流畅,颂田园,写人伦,叙情趣,论时弊,读来令人耳目一新。林语堂说:“生活的最高典型应属孔子所倡导的中庸生活。一首28行的小诗(李密庵《半半歌》)把这种理想很美妙地表达了出来……”

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悠闲,半里乾坤宽展。

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士半民姻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

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半

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

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吐偏妍。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

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7.进退应有度

孔子说过: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意思是说局势危急的国家不能进入,局势混乱的国家不要在那里生活。天下有道的地方,就去施展你的才能;不讲道行的地方,就应该隐居而不出。”

孔子的这句话就是要让人认清局势,在乱世要采取全身而退的方略。在面对危急、混乱情况的时候,也要做到进退有度。

“上树容易,下树难”,这是在提醒人们,得手容易,脱身就难了。做事是为了成功,不可一味冒昧,也不可犹犹豫豫,应知进知退,有张有弛。

我们在谈到成功之道时,更多地强调要有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但是,有时候,一味地硬冲硬打未必是一种最好的方法,以退为进也是一种人生的策略。

的确,疾风知劲草,人须有傲骨,面对险恶的局势,人应当有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这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视死如归”的精神,我们自应提倡,也是我们一直所倡导的一种精神。但是,客观世界是复杂多变的,就某个具体的事情来说,也有其“时”、“势”的问题,在某些特定的时间里、环境下,采取以退为进的方法,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策略,而并非是消极退让。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跟莱温斯基的那场“拉链门”风波仍在我们的记忆之中。

当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事情东窗事发时,克林顿死不承认,采取死撑着的态度,这也是一种选择。当着全世界人的面,堂堂的美国总统承认自己的丑事,这是多让人难为情的事情啊!但克林顿聪明之处就在于,他采取了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这么做,其实是将包袱扔给了所有的美国人:我已经承认了我自己的错误,你们有权利让我下台,你们也有权利让我继续留在总统的位子上;对一个已经承认错误的人,你们就看着办吧!

同样是美国总统,当年肯尼迪在竞选美国参议员的时候,他的竞选对手在最关键的时候轻易地抓到了他的一个把柄:肯尼迪的学生时代,因为欺骗而被哈佛大学退学。这类事件在政治上的威力是巨大的,竞选对手只要充分利用这个证据,就可以使肯尼迪诚实、正直与道德的形象蒙上一层阴影,使他的政治前途黯然无光。一般人面对这类事情的反应不外是极力否认,澄清自己,但肯尼迪很爽快地承认了自己的确曾犯了一项很严重的错误。他说:“我对于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感到很抱歉,我是错的。我没有什么可以辩驳的余地。”

肯尼迪这么做,等于说“我已经放弃了所有的抵抗”。而对于一个已经放弃抵抗的人,你还要跟他没完没了吗?如果对手真的继续进攻了,就显得对手没有一点风度。所以,我们应记住一个基本原则:一个人既然已经承认错误了,那么你就不能再去攻击他,再去跟他计较。无论是克林顿还是肯尼迪,他们都没有因为有过劣迹而受到伤害,相反的是,他们还都将它转变为了一个优点,这从肯尼迪后来当选总统,和克林顿的事情完全在互联网上披露支持率反而上升就可以得到证实。他们承认自己有过错误,他们就已经将自己人性化了:我们和平常人一样,也会犯错;同时,承认自己有罪,也会赢得人们的同情,而别人这时也乐得做顺水人情。

这是在被动的情况下以退为进的策略。在主动的情况下,由于彻底解决某个问题的时机没有完全成熟,也可以采用这种策略。

清朝康熙皇帝继位时年龄很小,功臣鳌拜掌握了朝中大权,并进而想谋取皇位。康熙十分清楚鳌拜的野心,但他觉得自己根基未稳,准备还不充分,于是索性不问政事,整天与一帮哥们儿“游戏”,以造成一种自己昏庸无知的假象。一次,康熙着便服同索额图一起去拜访鳌拜,鳌拜见皇帝突然来访,以为事情败露,伸手到炕上的被褥中摸出一把尖刀,被索额图一把抓住。直到这时,康熙仍装糊涂说:“这没什么,想我满人自古以来就有刀不离身的习惯,有何奇怪!”康熙此举让鳌拜对他彻底放松了戒备,最后康熙等时机成熟时一举将其擒获,可以说放出长线钓上了大鱼。

文武之道,有张有弛。人生之路,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只进不退,定生祸端,只退不进,无所作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是否也应该学会“盈虚”之道呢?

俗话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做人做事要懂得适可而止,不要过了头。一件事做久了,就会形成一种惯性,让人欲罢不能。权力也好,荣誉也罢,人的欲望如果不适时地加以遏制,就会逐渐膨胀,以至于到时难以驾驭。这时,你就需要停顿一下,或者后退一步,就像音乐需要体止符,照片需要留白,绘画需要淡彩一样。不论你在职场,还是在商场,还是为人处世,都要善识时务,懂得退让之道,不要由着自己的性子来,退步可能会更好。

8.曲得了,才伸得直

老子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其中的道理并不深奥,那就是学会“曲中求直”。

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北部的魁北克,有一个南北走向的山谷,这个山谷惟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拓、女贞等许多种树,东坡却只有雪松。

由于特殊的风向,东坡的雪比西坡的雪来得大,来得密。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生气的枝丫就会向下弯曲,直到雪从枝头滑落;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落,雪松完好无损。可其他的树因没有这个本领,树枝压断了。西坡由于雪小,除雪松外还有一些如拓树、女贞之类的树挺了过来。其实,东坡也肯定长过杂树,只是不会弯曲才被大雪摧毁的。

雪松因会弯曲,而生长茂盛;拓树、女贞只知挺拔,而遭受灭顶之灾。为人处世同样如此,对于外界的压力要尽可能地去承受;在承受不了的时候,要像雪松一样,学会弯曲,学会给自己减轻压力。

排除困难,顶住压力,不断地追求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趋势,作为个体的人也是如此。

汉武帝有个奶妈,常常在外面做些犯法的事情。汉武帝知道后,决定把她依法严办。奶妈无可奈何,只好求救于东方朔。

当时,汉武帝最宠爱两个大臣,一个是东方期,他滑稽,会说反话,经常把汉武帝弄得啼笑皆非。汉武帝很喜欢他,因为他说的做的都很有道理。另一个是汲黯,他人品道德好,经常在汉武帝面前顶撞他,他讲真话,使汉武帝下不了台。这两个人虽然官做得并不很大,但非常亲近,对汉武帝经常有中和的作用。所以,东方朔在汉武帝心里,说话也有一定的威信。奶妈想了半天,皇帝要依法办理,实在不能通融,只好来求他想办法。

东方朔听了奶妈的话后,说道:“你要我真救你,又有希望帮得上忙的话,就听我安排。等皇帝下命令要办你的时候,一定叫人把你拉下去。你下去的时候,什么都不要说;但你走两步,便回头看看皇帝,走两步,又回头看看皇帝。千万不可要求说:‘皇帝!我是你的奶妈,请原谅我吧!’否则,你的头将会落地。你什么都不要讲,是皇帝奶妈的事更不要提。这样做或者还有万分之一生存的希望。”

东方朔对奶妈这样吩咐好后,等到汉武帝叫奶妈来问:“你在外面做了许多坏事,太可恶了!”叫左右拉下去法办。奶妈听了,就照着东方朔的吩咐,走一两步,就回头看看皇帝,鼻涕眼泪直流。东方朔站在旁边说:“你这个老太婆怎么回事啊?皇帝已经长大了,还要靠你喂奶吃吗?你就快滚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