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公司花费了大量资源对员工进行培训,然而当他们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往往一走了之,有些甚至不辞而别。那些留在公司的员工则整天抱怨公司和老板无法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将所有责任全部归咎于老板。但是,我们却发现,在管理机制良好的公司,跳槽现象也频繁发生,员工同样也不安分。因此,不得不使我们将视线转移到员工本身的心态上来。如果发现,大多数情况下,跳槽并非公司和老板的责任,更多在于员工对于自身目标以及现状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过高估计了自身的实力,以及对那些向他们频频挥手的公司抱有过高的期望。
当这种风气蔓延到整个商业领域时,许多具有一定责任感的员工也受到传染而投入跳槽大军中,使整个职业环境持续恶化。
著名银行家克拉斯年轻时也不断在变换工作,但是他始终抱有一种理想—想管理一家大银行。他曾经做过交易所的职员、木料公司的统计员、簿记员、收帐员、折扣计算员、簿记主任、出纳员、业务员等等,试了一样又一样,最后才接近自己的目标。
他说:“一个人可以有几条不同路径达到自己的目的地。如果能在一个机构里学到自己所需的一切学识和经验当然很好,但大多数情况下需要经常变化自己的工作环境。面对这种情况,我认为他必须懂得自己想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果我换工作仅仅是为了每周多赚几块钱,恐怕我的将来早为现在而牺牲了……我之所以换工作,完全是因为现在的公司和老板无法再给我带来更多的教益了。”
一个频繁转换工作的人,在经历了多次跳槽后,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种习惯:工作中遇到困难想跳槽;人际关系紧张也想跳槽;看见好工作(无非是多挣几个钱)想跳槽;有时甚至莫名其妙就是想跳槽,总觉得下一个工作才是最好的,似乎一切问题都可以用转移阵地来解决。这种感觉使人常常产生跳槽的冲动,甚至完全不负责任地一走了之。
久而久之,自己不再勇于面对现实,积极主动克服困难了,而是在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下回避、退缩。这些理由无非是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啦,老板不重视啦,命运不济啦,怀才不遇啦,别人不理解啦等,幻想着跳下一个新的单位后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一位成功学家说:“如果你是负责任的,你就会成功。”负责任是一种美德,一个对公司负责任的人,实际上不是纯粹忠于一个公司,而是忠于人生的幸福。
健全的品格使你不会为自己的声誉担忧。正如托马斯。杰斐逊所说:成功之人就是敢作的人。如果你由衷相信自己的品格,确定自己是个诚实可信、和善、谨慎的人,内心就会产生出非凡的勇气,而无惧他们对你的看法。
负责任是人类最重要的美德之一。对自己的公司负责,对自己的老板负责,与同事们同舟共济、共赴艰难,将获得一种集体的力量,人生就会变得更加饱满,事业就会变得更有成就感,工作就会成为一种人生享受。相反,那些表里不一、言而无信之人,整天陷入尔虞我诈的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在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玩弄各种技术的阴谋,即使一时得以提升,取得一点成就,但终究不是一种理想的人生和令人愉悦的事业,最终受到损害的还是自己。
对于公司来说,责任能带来效益,增强凝聚力,提升竞争力,降低管理成本;对于员工来说,责任能带来安全感。因为责任,我们不必时刻绷紧神经;因为责任,我们对未来会更有信心。
8。与你的公司同命运
王某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电脑打字员,她长得并不好看,学历也不太高。王某的打字室与老板的办公室之间只隔着一块大玻璃,老板的举止她只要愿意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但她很少向那边多看一眼。她每天都有打不完的材料,王某知道工作认真是她唯一可以和别人一争长短的资本。她处处为公司打算,打印纸不舍得浪费一张,如果不是要紧的文件,她会一张打印纸两面用。
一年后,公司资金运营困难,员工工资开始告急,人们纷纷跳槽,最后,总经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就剩下她一个。有一天,王某走进老板的办公室,直截了当地问老板:“你认为您的公司已经垮了吗?”老板很惊讶,说:“没有!”“既然没有,您就不应该这样消沉。现在的情况确实不好,可很多公司却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并非只有我们一家这样。而且虽然你的600万元砸在工程上,成了一笔死钱,可公司没有全死呀!我们不是还有一个公寓项目吗?只要好好做,这个项目就可以成为公司重整旗鼓的开始。”说完她拿出那个项目的策划文案。隔了几天,王某被派去搞那个项目。两个月后,那片位置不算好的公寓全部先期售出,凯丽为公司拿到5800万元的支票,公司终于有了起色。
以后的三年里,王某作为公司的副总经理,帮着老板做了好几个大项目,又忙里偷闲,炒了大半年股票,为公司净赚了480万元。又过了五年,公司改成股份制,老板当了董事长,王某则成了新公司第一任总经理。
当有人问王某如何通过炒股为公司赢利时,她的回答只有简单的四个字:“一要用心,二没私心。”的确如此,你如果一面在为公司工作,一面在打着个人的小算盘,怎么能让公司赢利呢?世上有些道理本是相通的。比如,夫妻双方应该彼此负责,才能感受幸福,公司和员工也只有彼此负责,才能相互促进,有好的发展。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去责任心,因为它是公司成功的基石,也是个人发展的必需。
海军陆战队在其成长过程中,多次面临被解散的危险。安德鲁?杰克逊是第一位提议撤销海军陆战队并在1829年设法实施提议的美国总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哈里?杜鲁门总统也做了同样的事情,他签署了一项由陆军拟定的计划,该计划准备将所有的武装部队合并成一个战争部,并由一个人统一指挥,这意味着海军陆战队的消失。但是,海军陆战队每一次都以其负责任和作战能力证明了他们存在的价值,并且发展成为美国首屈一指的“精锐之师”。
“海军陆战队为什么能够挺过一次又一次被解散的难关,成长为美国的‘精锐之师’?是因为有一批世界一流的士兵和军官在伴随着海军陆战队的成长!”罗尔杰斯上尉对洛里?西尔弗及其他新兵说。
是啊,如果没有海军陆战队队员的成长,哪来海军陆战队的成长呢?反之,没有海军陆战队的严格训练,又哪来具备世界一流作战能力的海军陆战队队员呢?
后来,在洛里?西尔弗从事公司顾问工作期间,他经常把罗尔杰斯上尉的话讲给公司的老板和员工听。
“公司和员工是一个共生体,公司的成长,要依靠员工的成长来实现;员工的成长,又要依靠公司这个平台。公司兴,员工兴;公司衰,员工衰。微软是这样,IBM是这样,沃尔玛也是这样,所有公司都是这样。”洛里?西尔弗说。
确实,微软、IBM、沃尔玛……这些公司能够成长为世界一流的公司,是因为始终有一批世界一流的员工在和这些公司一起奋斗,与公司共命运。
只有与公司同患难,才可能与公司同成长。不要在公司困难时当逃兵,最令人陶醉的成就,是那些历经艰难才取得的成就。
柯达的建议制度举世闻名,这项制度的诞生,就缘于一位堪称“永远负责”的员工对玻璃窗的关心。
1880年,乔治?伊斯曼建立了柯达公司。刚开始的时候,公司只是一个拥有几十人的小公司。如何才能把公司做大,这是乔治一直思考着的问题。1889年的一天,乔治收到了一个普通工人写给他的建议书。这份建议书的内容不多,字迹看起来也不怎么工整,但却让他眼前一亮。
这个工人的建议书是这样写的:“建议把生产部门的玻璃擦干净。”
对于这样的问题,很多管理者都不太可能放在眼里,甚至会认为工人小题大做。以前乔治就是这样的,他会认为擦玻璃完全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
但这次却不一样,他从这里面看到了其中的意义,看到了公司的发展。他会心地笑了,这正是员工忠诚的表现啊。他马上召开了表彰大会,亲自为这个工人颁发奖金。会后,乔治促成相关部门制定了员工建议制度,这项制度一直沿用至今,在过去100多年时间里,公司员工提出的建议接近200万个,其中被公司采纳的超过60万个,这些建议为公司节约了大量的资金,仅仅1983和1984两年,公司因为采纳合理的建议所节约的资金就高达1850万美元。
在新加坡一家大酒店,也发生了一个很典型的案例。
有一天下午两点钟,酒店咖啡厅里来了四位客人,他们拿着资料,非常认真地讨论着问题。但从两点半开始,咖啡厅里的客人越来越多,声音越来越嘈杂。一位服务小姐碰巧走过那四位客人身边,听见其中一位客人在大声说:“什么?再说一遍,太吵了,我听不清楚!”按理说,这事与服务小姐是毫无关系的,而且客人自愿选择在人多嘈杂的咖啡厅谈论事情,酒店也没有什么责任。但是,这位小姐想到了“永远负责”,关心每一位顾客,就是负责于公司的具体体现啊,于是,她拿起电话找到客户部经理,询问有没有空房间,以便暂时借给这四位客人用一下。客户部立即免费提供了一间客房。
两天后,酒店总经理收到四位客人写的一封感谢信:
“感谢贵酒店前天提供的服务!我们简直是受宠若惊了,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是世界上最好的服务。拥有如此优秀的员工,是贵酒店的骄傲。我们四个人是贵酒店的常客,从此,除我们永远成为您最忠实的顾客之外,我们所属公司以及海外的来宾,亦将永远为您广为宣传。”
与公司同命运是员工责任的体现,更应该成为每一个公司职员的工作箴言。
与公司同命运并不是空洞的口号,更不是口头上表示负责,而是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中。公司是一条航行于惊涛骇浪中的船,每一个员工都是船上的水手,一旦上了这条船,员工的命运就和公司的命运紧紧拴在一起了,它需要所有的船员(员工)全力以赴把船划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