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新观念、新思想所带来的成功,如果不能摒弃旧的观念,认为咖啡店永远只卖咖啡的话,那么当别人早上就开始了新的一天的时候,他们只能坐等到中午,永远比别人少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早晨,也就是说当别人已经跑出好远的时候你才起跑,结果当然是被淘汰。而社会历史的进步创造着新的思维方式,新的思维方式又成为社会历史前进的催化力量。
这种现代综合性思维的特征在于把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人的智慧和才能与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料及信息基础设施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跨越层次界限,解决开放的复杂巨系统问题(所谓复杂巨系统,就是指结构非常复杂,而且是对外界开放的系统,如社会系统)。如此相应的思维方式,也是开放的、动态的。这种整体性、综合性的思维方式不同于以往的旧有方式,很重要的是因为它是非线性的、多维互补的。网络化的世界纵横交织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和关系,它们是动态的、过程性的。网上大大小小的“扭结”都有一定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它们能够对环境的变化作出有选择的反应,它们相互参与,彼此合作和竞争。
这些理论教我们要用各种新的思考方法,能更自由、更全面地去观察,向知识或常识挑战,以一种新的视野去面对事物。
有一艘船翻了,船上的人全部落水,大部分人都努力挣扎着伸展四肢,浮出水面,但是船翻时所造成的强大水流,将落水的人卷入船底,使得这些人的身体都紧紧地贴在船底无法浮起,最后窒息死亡。只有一位落水者看到强大的水流,立即将身体倦起来,让自己先沉下去,待离开水流后,再顺势伸展四肢,浮出水面。他是唯一的一位生还者。
其实从这个实例中可以看出,也许这个人身体素质非常好,但是更重要的是,在旧有的习惯面前,别人都一如既往的遵循,而只有他,顺应水流的发展而改变自己并最终获得生还。其实我们的身体需要时常做体操,来加强健康和活力,而我们的头脑也需要在平时养成习惯,不时地找机会做做头脑体操。因为人一旦养成做头脑体操的良好习惯之后,就容易让自己的思考像镭射光束般,由360度的各个方向在脑内自如地进出。如不时时操练你的大脑,那么在危急中就不会急中生智,在攻防中不会有技巧,在遇到瓶颈时也不会有突破了。而我们又怎么给大脑做体操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紧跟时代的步伐。
然而每当你放弃一种旧的行为方式时,即使那是一种有害的或使你失败的习惯,你也可能会产生一种很强烈的失落感,在一段时间内你会感到惋惜,下意识地怀念某种习惯,尽管它曾经伤害过你。你想念这种习惯就像是想念久别的家人或朋友一样,由于你丢掉了旧的生活模式,会感到空虚,无所适从。在你学习新的、有益的生活方式来填补这一空白时,这种空虚感会延续一些时间。这种感觉可能表现为忧郁或对焦虑的压抑感,使你无法思考任何具体的问题。尽管你知道旧的生活方式对你的生活有消极影响,妨碍你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但你仍然对它恋恋不舍,并为离开了它而悲伤不已。
此时你的思想是矛盾的,你的理性告诉你说,丢弃消极的习惯是完全正确的,完全应该的,但你的内心却在为丢弃的东西惋惜悲伤,你的理智和感情并不同步,一直处于一种摇摆不定的状态。这种犹豫不定的态度让你不能勇敢地抓住机会,去改变自己的生活。因此你现在就应该去改变自己,摒弃一些旧的、不好的习惯和思维,适当地给大脑做做体操,顺时代的潮流而动,方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6.“一根筋”只会四处碰壁
做事要学会灵活变通。在现实工作中,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条直线。智慧之人能看到直中之曲和曲中之直,并不失时机地把握事物迂回发展的规律,通过迂回应变,达到既定的目标。反之,一个不善于变通的人,“一根筋”只会四处碰壁,被撞得头破血流。
美国的知名政治家斯特拉曾说:“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别人如何看待你,而是你如何看待他们。”
有一种鱼叫马嘉鱼,长得很漂亮,银肤燕尾大眼睛,平时生活在深海中,春夏之交溯流产卵,随着海潮漂游到浅海。
渔民捕捉马嘉鱼的方法挺简单:用一个孔目粗疏的竹帘,下端系上铁,放入水中,由两只小艇拖着,拦截鱼群。马嘉鱼的“个性”很强,不爱转弯,即使闯入罗网之中也不会停止。所以一只只马嘉鱼“前赴后继”地陷入竹帘孔中,帘孔随之紧缩。竹帘缩得愈紧,马嘉鱼愈愤怒,它们更加拼命往前冲,结果就会被牢牢卡死,最终被渔民所捕获。
当我们遇到复杂的事情时,不可总是一味地固执己见,或无法应对时就束手无策、坐以待毙。其实只要灵活变通,脑子转快些,灵活点,别“一条路跑到天黑”,就可以很好的解决问题。
古时候,有两个和尚决定从一座庙走到另一座庙,他们走了一段路之后,遇到了一条河,由于一阵豪雨,河上的桥被冲走了,但河水已退,他们知道可以涉水而过。
这时,一位漂亮的妇人正好走到河边。她说有急事必须过河,但她怕被河水冲走。
第一个和尚立刻背起妇人,涉水过河,把她安全送到对岸。第二个和尚接着也顺利渡河。
两个和尚默不作声地走了好几里路。
第二个和尚突然对第一个和尚说:“我们和尚是绝对不能近女色的,刚才你为何犯戒背那妇人过河呢?”
第一个和尚淡淡地回答:“我在好几里路之前就把她放下来了,可是我看你到现在还背着她呢!”
这个故事告诫我们,要学习第一个和尚勇于任事的行为,而不要像第二个和尚,那么轻易就被一个成规束缚住了。
中国有句古话:“伸缩进退变化,圣人之道也。”所以,大凡一个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必定是一个善于驾驭时势的人。
变通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智慧。有时候我们需要执著,但执著不是固执。做人不能太固执,要灵活变通。善于灵活变通者,将对手也能变为朋友,这就等于为自己的未来添了一条路。因此,要变通你的思路和你的态度,不要总是“一根筋”扯不断。
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上产生的人际关系也是如此,“一根筋”不但不利于合作,还影响工作效果。工作上的交往不同于个人选择挚友良朋,应该从工作的层面上考虑,尽量搞好彼此的合作。这种合作,是比较宽泛和宽容的。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习惯及爱好,如果在与他人合作中,过分强调对方行为性格中与自己的不同之处,就会因为这些微小的隔阂而引起沟通上的障碍,产生好恶,从而影响合作。
许多成功人士一生不败,关键就在于用活了为人处事的变通之道,进退之时,俯仰之间,都超人一等,让左右暗自佩服,以之为师。
学会为人处世变通之道是决定你能否从人群中挺立起来的第一关键;反之,凡不知为人处世变通之道者,一定会在许多重要时刻碰得头破血流,跌入失败之境。
两个探险家在林中狩猎时,一头凶猛的狮子突然跳到他们面前。“保持镇静”,第一个探险家悄悄地说,“你还记得我们看过的那本关于野生动物的书吗?那书上说,如果你非常冷静地站着别动,两眼紧盯着狮子的眼睛,那它就会转身跑开的。”“书上是那么写的,”他的同伴说,“你看过这本书,我也看过,可这头狮子看过吗?”
如果这两个探险家真的两眼紧盯着狮子的眼睛的话,后果肯定只有一个。因此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无论是学习、做人还是做事都应该学会应变,学会变通,不可太形而上学。
如果学会变通,遇到事情时对自己说“总会有别的办法可以办到”。那么,做事就会更顺利。
现在每年有许多家新公司获准成立,可是几年以后,只有一小部分仍然继续营运。那些半路退出的人会这么说:“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只好退出为妙。”其实,失败固然有种种理由,但根本的一条是钻进了困难的牛角尖而不知自拔,在困惑的黑暗中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成功者的秘诀往往是随时检查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然后合理性地调整目标,放弃无谓的固执,然后轻轻松松地走向目标。这也就是所谓的变通是成功路上的一条捷径。
在像永动机一类事情上,如果一味的坚持,而不去检查自己的想法到底是否是正确的,那么这个坚持即是无谓的执着,是不知变通的愚昧,因此,当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处理这类事件时,一定要知难而退,见好就收,不做无谓的牺牲,因为错误的决定,只能让你南辕而北辙,离真理之路越来越远,即使是付出百倍的艰辛,也很难达到目标。
做人要学会用“变”,要知“变通”之要领。当你遇到阻力而停止不前,或因困难阻碍难行时,就要灵活变化一下方向,把阻力变成推你前进的动力。正所谓“低头也是一种智慧”,低头不是对人臣服,而是一种灵活变通的智慧,是调整状态,相机而动。所以你一定要抛弃你的“一根筋”。
7.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
有一个哲学家说:“唯有变化才是永恒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世界必然会发生变化。当环境发生改变时,一定要反省自己:我变了没有?为什么有的人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在新的关系中有了发展和变化。在新的环境中,他们自身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如果你一成不变,那么肯定不能在社会里从容自如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