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因为强调严格管理而排斥员工个性,不能因为强调集体利益而忽视员工的正当权益。要把尊重个性、维护权益、促进员工全面发展作为领导的新理念、育人的新追求。要营造包容个性、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这样,员工的创造智慧就会竞相迸发,团队的生机活力就能充分展现。
3.引入竞争,保持组织活力
挪威人爱吃沙丁鱼,他们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鱼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但是,由于沙丁鱼生性懒惰,不爱游动,返航的路程又很长,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多数都是没回到码头就死了,即使有些活的,也是奄奄一息。只有一位渔民每次捕捉的沙丁鱼总是活的,而且很生猛,他也因此赚的钱比较多。后来,人们发现了这个秘密,原来是他在鱼槽里多放了几条鲶鱼。原来当鲶鱼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己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渔夫的这种做法后来被管理者们总结成了“鲶鱼效应”,并将其作为一种竞争机制而引入了人力资源管理中。
在企业中,一个团队的人员如果长期固定不变,就会缺乏新鲜感和活力,容易养成惰性,缺乏竞争力。很多员工正是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来享受安定,以至于不思进取。在今天这种高速发展的社会,不论团队还是个人都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团队管理者想激励所有员工时刻保持充足的活力,时刻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工作,就应该学会利用“鲶鱼效应”,积极为企业引进一流人才,引入竞争。
人人都有一种不甘人后、以落后为耻的心理,而竞争恰恰可以使人们在成绩上拉开距离,从而激发人的创造性,激励人的上进心。如果一个人要是在一个与世无争、没有压力环境中生存,那么他的潜力很大程度上都将处于被压抑的状态。所以说,管理者在企业的内部引入竞争机制,让员工保持一定的竞争压力,就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企业内部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盘活人才的积极性,使团队展现勃勃生机。管理者要善于从公司外部引入一流的人才,就像鲶鱼激活沙丁鱼那样激活企业的员工。当员工知道竞争对象的存在时,就会激发他们强烈的竞争欲望,从而发挥自己的潜能。
日本本田公司总经理本田先生曾面临这样一个难题:公司里终日东游西荡,拖企业后腿的员工占员工总数的20%。如果将这些人全部开除,一方面会受到工会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又会使企业蒙受损失。其实。这些人也能完成工作,只是与公司的要求与发展相距远一些,如果全部淘汰,这显然行不通。
于是,本田先生找来了自己的得力助手、副总裁宫泽。宫泽先生认为,企业的活力根本上取决于企业全体员工的进取心和敬业精神,取决于全体员工的活力。公司必须想办法使各级管理人员充满活力,即让他们有敬业精神和进取心。一个公司如果人员长期固定不变,就会缺乏新鲜感和活力,容易养成惰性,缺乏竞争力。只有外有压力,存在竞争气氛,员工才会有紧迫感,才能激发进取心,企业才有活力。这就如同鲶鱼效应一样。
本田先生认为宫泽说得很有道理,所以他决定从公司外部找一些外来的“鲶鱼”加入公司的员工队伍,制造一种紧张气氛,发挥鲶鱼效应。
于是,本田先生进行人事方面的改革,特别是销售部经理的观念离公司的精神相距太远,而且他的守旧思想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的下属。必须找一条“鲶鱼”来,尽早打破销售部只会维持现状的沉闷气氛,否则公司的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经过周密的计划和努力,终于把松和公司销售部副经理、年仅35岁的武太郎挖了过来。武太郎接任本田公司销售部经理后,武太郎凭着自己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和过人的学识,以及惊人的毅力和工作热情,受到了销售部全体员工的好评,员工的工作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活力大为增强。公司的销售出现了转机,月销售额直线上升,公司在欧美及欧洲市场的知名度不断提高。
本田先生对武太郎上任以来的工作非常满意,这不仅在于他的工作表现,而且销售部作为企业的龙头部门带动了其他部门经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活力。本田深为自己有效地利用“鲶鱼效应”的作用而得意。
从此,本田公司每年重点从外部“中途聘用”一些精干利索、思维敏捷的30岁左右的生力军,有时甚至聘请常务董事一级的“大鲶鱼”,这样一来,公司上下的“沙丁鱼”都有了触电式的感觉。本田公司自从推行了鲶鱼效应管理办法以后,企业的产品质量和产量大大提高,销售工作也大为见效,公司因此很快步入了大企业行列。
可见,如果团队管理者真正意识到人才激励的重要性,并能积极引进一流人才,激发企业员工的活力,那么企业内部员工的潜能将会被激发到最佳状态。
其实,很多企业的管理者不是不知道“鲶鱼效应”的作用,他们也想靠引进优秀人才来激励员工,但是他们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好,很多地方都不知道到底该如何做:他们不知道是否应该引进人才,应该在什么时候引进人才,应该引进什么样的人才,以至于将优秀人才引进公司后,反而激发了内部员工的矛盾,或者是对员工没有产生明显的激励作用。这些都是对“鲶鱼效应”没有彻底理解而引发的。
因此,团队管理者在运用“鲶鱼效应”时,还要看好形势、掌握好尺度。一方面要思考自己的企业是否真正需要“鲶鱼”,一方面要判断引进什么样的“鲶鱼”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一定要看实际效果,即是否可以通过引进“鲶鱼”将企业内部的“沙丁鱼”激活。如果引进不当,眼光“见外不见内”,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还可能导致本可进取的优秀员工流失。
4.团队合作是凝聚力的源泉
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说:“现代企业不仅仅是管理者和下属的企业,而应该是一个团队。”松下幸之助也曾经说过“管理企业就是管理人”。所以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的竞争。作为一个领导,如果只是“我要成功”,将会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日渐激烈的商战;只有强调“我们成功”,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众所周知,通用电气的杰克·韦尔奇是全世界薪水最高的首席执行官(CEO),被誉为全球第一CEO。1981年韦尔奇入主通用电气后,在短短20年时间里,使通用电气的市值增长了30多倍,达到了4500亿美元,排名从世界第十位提升到第二位。就是这样一位商界泰斗,在他的《杰克·韦尔奇传》“作者的话”中这样写道:“我承认,我讨厌不得不使用第一人称,因为我一生中所做过的几乎每一件事情都是与他人一起合作完成的。然而,你要写一本这样的书,却必须使用‘我’来进行描述,尽管实际上它是应该由‘我们’来承担的。所以,请读者们注意,你们在书中的每一页看到‘我’这个字的时候,请将它理解为我所有的同事和朋友,以及那些我可能遗漏的人们。”
从韦尔奇坦诚的告白中,不难看出,一个企业不是仅仅只有高层那几个灵魂人物就能成就伟业,也需要形成中层强有力的团队,更需要普通员工的团队精神。
联想集团曾被柳传志解释为“一个人与别人相比,比人家弱,合在一起就比较强”的企业。这一点,在联想汉卡的成功研制上得到了最佳体现。
当时,研究队伍的实力相当雄厚:首先,设立了直接从事汉卡研究的一个近十人的小组;其次,柳传志还专门请来倪光南,充分利用他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方面的特长,完成将汉字系统向PC移植的工作,把汉字系统集成到一块芯片上,不到半年时间就研制成了第一块汉卡;再次,就是让数十名具有研究员、副研究员职称的专家带领一支上百人的队伍,分别负责采购、生产、销售、培训和维修等工作环节,各尽所长。这样一个队伍终于使联想汉卡的研制工作取得了全面成功。
在培养人才方面,联想也特别注重协同作战能力的训练。
1994年,联想成立了总裁办公室,把一些在各方面有良好可塑性的人才招集到总裁办,其中有一线业务部经理、职能管理部门的经理。在这里,大家一起讨论总裁需要决策的项目,一起议事,逐步在脾气秉性和价值观上融合,在能力上尽可能互补,形成一个团结有力、有机高效的工作班子,为将来极有可能管理整个公司做前期准备。
团队精神就是一个人与别人合作的精神和能力,是一种职业精神。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合作已经是天经地义的事了,也是公司发展的必要前提。俗话说:人多力量大,这是真理。我们要独立完成一件工作已经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了,现在有许多的事通过团队就会轻而易举地解决。团队还会帮助你渡过最艰难的时候,帮助你解决危险。
团队建设的核心精神,简单来说就是要有大局意识、服务精神。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团队精神是组织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管理可以通过合适的组织形态将每个人安排至合适的岗位,充分发挥集体的潜能。如果没有正确的管理文化,没有良好的从业心态和奉献精神,就不会有团队精神。那么,怎样才能具备团队建设的核心精神呢?
首先,要树立共同目标。
目标的一致性,是团队建设的基石。一个企业只有在其所有成员对所要达到的整体目标一致的肯定和充分的认同,才能为之付出努力、最终共同实现目标。而我们的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奋斗目标的不确定性往往是导致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目标的不确定、方向感的缺失使企业高层与中层之间,中层与基层之间出现了严重的信息、沟通的断裂并由于引发了价值观的分歧,失败的计划、目标、团队建设由此而生。事实上每个人都必须忠诚于自己的团队,忠诚于自己的事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共同的目标不懈努力。如果你不拍翅膀,他不拍翅膀,这个团体还会存在吗?又如果大家都朝着不同的方向拍翅膀这个团体还会称之为团体吗?而个体间的生存空间和高度还会有多少?
其次,要重视团队协作。
协作的优劣,是团队建设的关键所在。在一个企业里,会以企业为单位、部门为单位、小组为单位,分别存在不同的大小团队。企业为这三个团队中的核心团队,而企业的整体利益必然也必须成为任何一个小团队的利益中心,所有的行动的指南。在现在的企业团队中以销售团队最为代表性,为了个人、小集体、区域、部门的部分私利而置整体大局而不顾,大到业界之间、企业之间,小到部门之间、同事之间相互倾覆、抢单、抢户、杀价,使整体销售业绩急剧下滑、产品含金量大打折扣、利润空间严重缩水。大雁间的相互协作一则是是为了种群的生存,二则是为了提高团体的也是每个个体的飞行高度;而我们部门之间协作也正是为了提高工作绩效和产品利润,正所谓殊途同归!如果一根手指可完成的整个手的日常工作,那么我们只需要一根手指就可以了,还要双手做什么?难道是为仅为了美观吗?
第三,准确的角色定位。
准确的自身角色定位,是团队建设重要砝码。事实上无论是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一个小组想要共同创造出优良绩效,对于每一个个体都会做出一个准确的定位。而最终导致绩效不佳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员工对自身在组织中的定位缺乏认识,以至于定位不准、不足、不对,最终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没能尽到应尽的职责,反而起到了不够积极的作用,更有慎者起到了副作用。大雁飞行中的角色定位和角色互换,使整个团队始终保持着飞行的稳定性和高度而且使每个团队成员都充分的投放到团队之中来。而现实工作中的角色定位,不仅可以使员工可以更为清醒的认识自己、更为有利发展、培养、锻炼自己的所长、更是为了充分提高团队的综合实力。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如果全部都是将军,谁来打仗?反过来,如果全部都是士兵,谁又来指挥?
第四,要做到相互激励。
相互间的激励,是团队建设中的精髓。在职场上最好把共事的伙伴变成拉拉队,快乐、阳光的工作则是成功的最好助手,工作伙伴散播的有利消息远远比你个人所作的努力更有助于你职业生涯的发展。而相互间的激励更容易在心与心之间产生共鸣、达成默契,从而形成团结、向上的整体工作氛围。雁群间的友爱和激励,可以大大提高种群的生存空间与机率。其实在激励别人的同时,对自己何尝不是最好的激励。就如净化别人是对自己灵魂最好的洗礼一样。相互间的配合、帮助、激励会使我们更容易地攻克难关和通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