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重生八零之低调发育爱尚 > 第一八二章 聚士二(第4页)

第一八二章 聚士二(第4页)

但独立实验室制度下,研发人员是不需要互相太多攀比的。

陈兵有足够强的资金实力,只要研发人员能够出成果,就能得到更多的资源,这会让他们的精力更多的集中在技术上。

陈兵之所以把这种已经逐步在淘汰的模式重新拿了出来,依靠的就是作弊能力,是没有可复制性的。

一般人经营公司,都是要受到很多的条件约束,尤其是资金约束,就向玩游戏一样,要一边采矿,一边建设。

而且很多大公司,在80、90年代的经营过程中,其实有一项非常大的现金漏出,就是利润分红。

不少盛极一时的大公司,牛逼的时候,一年能赚到几十亿美金,但他们垮塌的时候,可能是几亿美元的亏损就能弄到公司破产倒闭。

他们前些年赚的钱哪里去了?答案是钱被股东拿走了。

几亿美元的损失,很多时候是可以度过去的,但很多股东对未来看法悲观的时候,是宁可看着公司破产倒闭,也不愿意把自己之前获得的分红,重新投入经营困难的公司的。

这种情况,到了新世纪之后,才有了很明显的变化,股市的泡沫,替代了分红收益,成为了股东的主要回报来源。

公司对股东的分红越来越少,反而各种筹资活动日渐频繁,才造就出那么多千亿市值、甚至万亿市值的科技公司。

陈兵是英豪的最大股东,他自己对于个人财富也没有那么看重,生活很简谱,因此英豪赚的钱,才能重新投入到企业研发和业务扩张上去。

别的公司CEO玩的是资源采集的经营模式,而陈兵玩的是“无限钱”模式,其中的差异,如果说出来,足够那些CEO们哭死。

搞定了孙元成,陈兵才让孙元成帮忙约了林本坚见面。

陈兵把林本坚放在了最后,并不是他不重视林本坚,恰恰相反,林本坚才是他最看重,不惜任何代价,都要挖掘的人才。

因为林本坚,是有很明显的的无法替代性的。

林本坚入职台积电的时间很晚,已经是2000年了,而他真正成为科技界公认的技术牛人,更是在他协助台积电和阿斯麦发明出浸润式光刻机之后的事情了。

浸润式光刻机多牛逼,这里就不再科普了,有兴趣的一查相关文章到处都是。

林本坚的最特殊之处,就是他从事的领域,是相对非常冷门的领域,光学。

专业在这个领域积累几十年的人太少了,因此林本坚的不可替代性也就最强。

林本坚是42年生人,虽然祖籍是在潮汕,但他却是在越南出生,后来到了对岸读大学,又到灯塔深造。

学习光学专业的林本坚,1970年博士毕业后,原本最想去的公司是柯达,但投的简历没有得到回应,却意外的得到了IBM的邀请。

历史上,林本坚在IBM的研发部,一干就是22年,五十岁的时候,从IBM退休,自己创立了一个小公司,但经营的不算特别出色,最终接受了蒋尚义的邀请,去了台积电,才有了后面的故事。

在IBM的二十几年,他一直做的都是光学方面的工作,也被提升到了研发经理,但总体来说,其实一直都是IBM的基层研发人员。

他在IBM曾经获得过不少内部的奖项,但要说IBM对他有多重视,那就是无稽之谈了,最多就是把他当成了一个研发的骨干工程师。

在所有要邀请的对象中,陈兵对林本坚的了解其实是最少的,也是最没有把握的。

历史上,林本坚与内地几乎没有什么交集,陈兵能够打动林本坚的东西,确实不多。

林本坚是笃信基督教的,为人也比较平和,高官、厚禄其实对林本坚的吸引力并不大。

而且笃信基督教的人,往往会有很深的国际主义情节,想用民族情感去打动他也并不容易。

陈兵这次招贤纳士之旅,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对不同的人都祭出了针对性的说辞。

醉心科研的,他就许诺独立实验室;有民族情节的,他就打大感情牌;职业经理人,他就许与高官厚禄。

但对林本坚,陈兵唯一想到的,能够尝试的方向,就是支持他的研发工作,但能否轻易打动林本坚,其实陈兵并没有什么把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两人见面依然是在一家咖啡馆。在灯塔,咖啡馆才是陌生人初期见面,最常见的场所。

这一次,陈兵可不敢再单刀直入的发出邀请了,而是要慢慢的引导话题,寻找合适的机会,才敢发出邀约。

两人略微寒暄了一下啊,陈兵就把话题,引向了林本坚的专业上。

“林博士,我听说,您在IBM主要负责的是先进半导体制程的研发工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