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高效演讲一开口就打动人心 > 第5章 高效沟通让听众跟着你的思维走(第3页)

第5章 高效沟通让听众跟着你的思维走(第3页)

安东尼用魔术式的口吻,激起了群众的情绪,引起了群众的怜悯,燃烧起群众的愤怒。安东尼机智的言语使听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他的论点,最终为恺撒正名。

6.用简单明了的话,传播你的想法

让听众听得懂,是明确表达讲话者演讲所说主题的根本。这就要求你在发言的内容上下工夫,以最简单明了的话,传播你的想法,体现你的主张。

林肯对于他自己的意见或是提议,必须要使不论谁都能够十分清楚明白,这是他的一种习惯。有一次,他对同事解释他为什么喜欢用通俗平易的文字的理由,他说:“在回忆中,记得我小的时候,如果有人对我讲话而我不懂,我就常常的生气。在我的一生中,我再不能想起别的什么能够使我更生气的了。我还记得当我听邻人和父亲谈了一夜的话以后,我回到小寝室中,花了不少的时光去想他们所谈的我不明白的地方。当我要思索一件事的时候,即使我想去睡了,也是睡不着,必把那件事想出之后才能入睡。但是,即使想出了,还不能认为满足,还得再三的思考,把这件事用通俗平易的字句讲出来,使不论哪一个孩子听了都能够明白,这差不多成为我的一种嗜好了,至今还是一样。”

为什么很多人在发言的时候大都不能把一件最普通的事理说得十分明白易懂呢?这是因为他们所说的事情,连他们自己都模糊不清,好像一架摄影机,在烟雾中照不出清楚的相片一样。要想听众听得懂你的意思,不妨先让自己试着理解一遍。比如下篇演讲,演讲者先自己了解要表达什么意思,才能让听众也能听得懂。

向着成功努力的过程,乍一看,就像一条黑漆的隧道,望不到头,比如高三毕业班的学生,每天有做不完的作业,忙不完的事,睡不够的觉,许多人每天都要“头悬梁锥刺骨”地挑灯夜战,每天在“两点一线”之间劳碌……一天天的生活就像复印机里印出来的,一切都在重复。别忘了,太阳是新的!全新的,是一种最美的心境!

新的太阳,难道这不是一种希望吗?每天都看见希望,就像是在黑口的夜里看见曙光,难道这不是一种幸福吗?是的,沉重的负担压得我们几乎崩溃了,太高的期望将我们紧紧地钉在地上,但也许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一种生活充实的象征。

尼采说,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力,所以我们不一定要向着胜利微笑,但面对暂时的困难,我们必须微笑,而且是会心动微笑。

埋首于通向成功征途,是必须真真正正“埋”下去的,这段日子需要休沉下来,静下心来,只有保持“心静如水”的状态,才能投入最后的冲刺。

我们好比是在乘一辆车前往目的地,沿途的风光很美,很诱人,但是你最好不要为了他们牵扯太多的精力,而要使目光一直朝着终点的方向看,如果忍不住跳下车去欣赏暂时的美景,这辆车就开走了,也许你会看到另一辆车,也许最后你同样到达目的地,但那也不是你人生准点的时刻了。

人生在特定的阶段有着特殊的使命。求学的阶段,就是为实现人生目标迈出重要一步的时候,如果错过这个机会,你将追悔莫及,所以狠狠心,女孩子们暂且丢下那些漂亮的衣服和浪费时间的打扮,男孩子们抛开那诱人的漫画书和电脑游戏,放一放那一段遥不可及的“青苹果”之恋吧!夏天不摘秋天的果,摘下来,食之不甜,弃之可惜,所以还是等到收获的季节里再去品尝丰收的喜悦吧!

搁置一下与前进无关的心事,抬头望天,用心灵看世界,因为太阳常新。

轻轻对自己说:“如果没有我,世界将少一个人欣赏这美丽的太阳。”就是这样一种心境,让你始终把精彩留给自己!

春天,鸟语花香,微风拂面;夏天,百花开放,蝴蝶飞舞;秋天,天高云淡,红叶似火;冬天,寒风刺骨,白雪皑皑;无论寒来暑往,春夏秋冬,太阳照常升起……

知足者常乐,不知足者常进,很少有人能知道需付出多少努力才能实现心中的梦想,我们只能不断前进、前进,再前进,“一万年太久我们只争朝夕”!

??只争朝夕,在你茫然的时候;只争朝夕,在你沮丧的时候;只争朝夕,在你懒散的时候,只争朝夕,在你还拥有梦想的时候;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生活永远充满希望,现在就开始吧,把握每个瞬间,不要再犹豫!

正如要想说服别人,首先要先说服自己一样。只有你说的话自己先懂了,才能让别人也听得懂。

7.激发听众的同情心

和激发人们起来反对邪恶的正义感一样,在鼓动听众对遭受不幸的弱小者提供帮助、或是号召人们反对某种不公正现实的演讲中,常常需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听众的同情心。人人都有悲悯的天性,当演讲者强调弱小的、美好的事物遭受残害时,人们的悲悯之心就会被激发出来。

王军山老人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30多年前捡的家门口一个弃婴,她含辛茹苦地把他们抚养成人,她感到欣慰,感到满足,亲友们都羡慕她福气好,将来吃穿不用愁。她节衣缩食地盖起了楼房,相继给儿子们成了婚,并且成了孙子们的“廉价保姆”、“全自动洗衣机”,带孩子,煮茶饭,样样都得干,一年又一年,孙子长大了,她还不得休息。按理说,劳动了大半辈子,也该让晚辈伺候伺候享享清福了,可是,那一大群儿孙们,为了老人的赡养问题,相互推诿,争吵不休,而且大动干戈,将年迈的老人像踢皮球一样踢来踢去,可怜的王奶奶买了那么多的房子竟无栖身之地,聚集了那么多财产竟无吃喝之处,她悲痛万分,后悔自己养了一群狼,时间一长,老人身体每况愈下,慢慢地丧失了自理能力,这更加加深了儿孙们的厌恶,他们绞尽脑汁,寻求方法,想着如何把老人处理掉。有一天,儿孙们凑到一起,来到神志不清的老人面前,说是送老人去医院,要老人什么也不要说,然后把老人送进了火葬场,可怜的王奶奶久久地躺在拉尸车上,静静地等着医生来为自己检查,想着回家怎么报答儿子们对自己的关照……朋友们!你们不要以为这是耸人听闻,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活生生的事实啊!

这是一篇为得不到儿女关怀的父母们鸣不平的演讲。演讲者向我们讲述了一位辛辛苦苦地抚养孩子长大成人的老母亲的悲惨遭遇,通过老人被儿孙活着送进火葬场这样一个令人发指的事实。把这位母亲的遭遇推到高潮,并不失时机地发出慨叹,使听众在震惊之余产生了对老人深深的同情。

下面是邱吉尔动员英国人民起来反对德国法西斯而作的演讲。他先是描绘俄国人民艰苦而美好的和平生活。勾画了一幅淳朴安宁的生活画卷。然后,描绘了法西斯暴徒正怎样用令人发指的方式践踏这片美好的土地,并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使其更加生动。前后鲜明的对比带给听众以巨大的心理反差。极大地激发起听众对俄国人民的同情和对法西斯的痛恨。

过去的一切,连同它的罪恶,它的愚蠢和悲剧,都一闪而逝。我看见俄国士兵站在祖国的大门口,守卫着他们的祖先自远古以来劳作的土地,我看见他们守卫着自己的家园,他们的母亲和妻子在祈祷。是的,有时人人都要祈祷,祝愿亲人平安,祝愿他们的赡养者、战斗者和保护者回归,

我看见俄国数以万计的村庄正在耕种土地,正在艰难地获取生活资料,那儿依然有着人类的基本乐趣,少女在欢笑,儿童在玩耍,我看见纳粹的战争机器向他们碾压过去,穷凶极恶地展开了屠杀。我看见全副戎装,佩剑、马刀和鞋钉叮当作响的普鲁士军官,以及刚刚威吓、压制过10多个国家的、奸诈无比的特工高手,我还看见大批愚笨迟钝,受过训练,惟命是从,凶残暴戾的德国士兵,像一大群爬行的蝗虫正在蹒跚行进。我看见德国轰炸机和战斗机在天空盘旋,它们依然因英国人的多次鞭挞而心有余悸,却在为找到一个自以为唾手可得的猎物而得意忘形。在这番嚣张气焰的背后,在这场突然袭击的背后,我看到那一小撮策划、组织并向人类发动这场恐怖战争的恶棍。

善有善报是古今中外普通百姓们共同的祈愿。演讲者如果能够抓住人们的这种心理,强调善良的愿望和行动所遭到的不公正的结局,也会引发听众的同情。结局越不公正,后果越悲惨,听众寄予的同情就会越深。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或多或少地珍藏着一些美好的东西,保留着一些美好的愿望。如果强调这种不公对美好事物的毁坏,会迅速激起人们疼惜与保护的愿望。演讲者应致力于通过完整的事实阐述与细致的细节描写,把美好的事物描绘得令人心动。把其遭受的破坏表现得触目惊心,使听众产生如临其境般的现场感。因为身临其境者之所以有比局外人更为深切的感受,正是因为他们比后者目睹到了、触摸到了更生动、更真切的人与事。这种现场感会带给听众十分强烈的印象,使他们对不幸者的遭遇报以更为强烈的同情,从而达到演讲的目的。

8.让主题更加形象化

通常情况下,眼睛看见所给我们的印象远较耳朵听见的深。科学证明,刺激我们眼睛而引起注意的事物,比刺激耳朵所引起的注意要多25倍。所以如果你希望你的讲话使听众明白,你最好把要点十分生动的描绘出来。把你的意见,形容出一个形象来给听众“看”。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做过一篇演讲,述说他怎样应用视觉得方法,把科罗拉多州的经济状况解说清楚了:“我发觉科罗拉多州煤铁公司的伙计们,都在想象洛克菲勒的家里曾经从公司榨取了很多的利益。我有解释给他们确实的情况,并且明白地告诉他们,我们和该煤铁公司发生关系的14年中,对于普通股东未曾发地一分钱的红利。有一次,我们在开会的时候,我拿一些钱放在桌上,然后拨开一部分,表示我们支出工资的实数,因为公司支出的第一项便是工资。其次我又拨出一部分钱,表示职员薪金的支出数目,所剩下来的,算是经理和董事们的报酬,这样,就没有钱分给股东们的了。于是我又说:‘诸位,你们要知道,本公司是由你、我、员工理事以及股东四方面合股经营的,现在我们三方面多少得到了一些报酬,而股东方面不曾得到分文,这是不是可以称为公平的?’我解释完了,接着有一个工人站起来发表演讲,要求增加工资,因此我就问他:‘股东未得分文,你却要求增加工资,这也算公平的吗?’他承认有些不公平,以后我便不再听到要求增加工资的事了。”

用视觉来视察的实物,必须说得确定,而且把心中的图画,描绘得像在落日前看壮丽的湖景一样的清楚。比方我们说一只“狗”,虽然可以立刻叫人家想象到那是一只动物,但是,这究竟是一只哈巴狗或是其他品种的什么狗呢?我们说“这是一只雪白的小哈巴狗”这不是更清楚而引人注意吗?

如果无法引用直观的事物来帮助讲话者宣明主题,不妨使用那些广为人知的事情来使主题更加形象化,看下面这篇演讲。

“神舟”升空,上九天揽月;“非典”远遁,靠万众一心。过去的一年,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和兴奋。在“非典”肆虐的日子里,中华民族凝聚起无坚不摧的巨大力量,焕发出民族精神的强大生命活力。“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多难兴邦”,这一饱含哲理的话语,是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写照。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腐朽的满清政府签下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黄河在哭泣、长城在哭泣、虎门的炮塔在哭泣。然而,伟大的中华民族没有屈服,三元里、义和团,孙中山、毛泽东,一代又一代,前赴后继,百折不挠。最终,东方巨龙从千年的沉睡中苏醒过来。

在伟大的民族精神激励下,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儿女。抗日战争胜利,两弹一星争先。三峡大坝蓄水,神舟五号飞天。从林则徐到杨靖宇、从邓稼先到杨利伟,民族精神薪火相传,民族的脊梁始终挺拔不屈。

1998年夏天,长江告急、松花江告急、嫩江告急,咆哮的洪水像脱缰的野马,践踏着受灾人民的生命财产。危难时刻,全国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子弟兵从四面八方赶来了,救灾物资从四面八方运来了。一双双有力的大手握在一起,它们扼住了洪魔的咽喉,挽住了人们的生命。在水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青春之歌。非典疫情,又是一场严重的灾难。在灾难面前,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像一座熔炉,锤炼着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品格,使人们的精神境界得到新的升华;像一所学校,充满了智慧和力量,使人们受到了民族精神的教育。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再一次得到了体现;“团结互助、和衷共济”,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携手奋进;“迎难而上、敢于胜利”,中国人民的英雄主义气概一览无余。一个伟大的民族,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表现出他的坚强和不屈,在抗击非典斗争中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为伟大的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光彩。

一座不垮的大厦,必定有挺拔的栋梁;一个不倒的巨人,必定有刚直的脊梁。伟大的中国就是一座不垮的大厦,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一个不倒的巨人。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靠的就是这种威力无比的民族精神,靠的就是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我们是炎黄的子孙,是中华民族的新一代。黄河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长城让我们永远刚强,“神舟”使我们的天地无限宽广,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精神,正等待我们去大力弘扬。

演讲时不能单靠言辞去使听众了解,必须把听众的注意力抓住。形象化的具体事例比空口说白话易于说服听众,也能发生很大的效力。因为它不但可引人注意,使人感到兴味,并且可使我们的意思,格外使人易于了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