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父母的语言免费阅读 > art5身教 父母的行为是无声的语言(第3页)

art5身教 父母的行为是无声的语言(第3页)

第一类是重要而紧迫的事情,如考试、测验;

第二类是紧迫但不重要的事情,如完成家庭作业;

第三类是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如提高阅读能力;

第四类是既不重要也不紧迫的事情,如果时间不允许可以不做。

如果孩子能够按照这个顺序来安排学习任务,可以保证把重要的事情都完成,把学习安排得井井有条。

对于读书这种事,应该让孩子明白是最重要而紧迫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学会强迫自己天天读书,不要把今天的工作搁到明天。今天丢弃的东西,明天怎么也补不上了。”

对于玩耍、逛街等事情,父母要教孩子在做这些事情之前,先问问自己:“我有必要做这件事吗?”“做这件事会花我多少时间?”“有没有比这件事更重要的事情需要我去做呢”通过这种事前思考,可以帮助孩子少做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从而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第三,教孩子有效利用黄金时间。每个人都有生物节律,孩子也是如此。孩子常常会有这种感觉:在相同的时间段,心情好的时候学习效率就高,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学习效率就低;在一天当中,早晨和夜间学习效率高,下午和傍晚学习效率低。可见,孩子的学习往往存在一个最佳学习时机。当然,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又有所不同,有些人早上学习效率高,有些人晚上学习效率高。父母可以让孩子注意观察自己的特点,掌握自己的最佳学习时间,然后把重要的学习内容安排到最佳时间里去学习。

第四,给孩子玩的时间。许多父母认为孩子由于作业做得太慢而没有了玩的时间,因此就不断地催促孩子、埋怨孩子,甚至惩罚孩子更长时间地学习,其实,孩子是因为父母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完全没有自己支配的时间,才会不珍惜时间,才会拖拖拉拉的。在这种没有希望、没完没了的学习过程中,孩子的心态是消极的,没有目标,没有兴趣,往往心烦意乱、错误百出,时间又拖得很长,结果造成了恶性循环。

因此,父母必须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让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比如,有的家长要求孩子每天放松一小时。在这一小时内,孩子可以玩、听音乐、休息等,不管干什么,家长都不去干涉,等孩子情绪比较稳定和愉快,有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时,就会比较愿意开始较长时间的艰苦学习,学习效果也会更加理想。

第五,教孩子定期检查时间运用。孩子的时间是否浪费了,有时候,他不认真检查是不太清楚的。因此,要想让孩子合理地利用时间,就得让孩子学会检查自己的时间运用状况。

在日常生活当中,父母可以要求孩子每天把自己的时间运用情况记在日记本上,每月分析自己时间运用的规律,找出浪费时间的地方。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减少时间浪费。

另一种方法是,父母让孩子先对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制订一个计划,在晚上再对自己的计划进行总结,看哪些到了,哪些没做到。为什么会没有做到,是不是哪里浪费了时间。然后,教孩子减少时间的浪费,每天按计划完成任务。

04有爱心,懂得感恩

情景案例

李东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平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连自己的学习用具都要由母亲来整理。有一天,李东和妈妈吵架了,他转身向外面跑,气愤的母亲说:“出去就不要回来了!”

李东流着泪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了许久,天就快黑了,渐渐平静下来的他才感觉到肚子饿了。正巧,前面就有一个面摊,冒着热气的汤面对饥饿的孩子来说,实在太具有诱惑力了,可是他摸了摸口袋,没有半毛钱。

面摊的老板是一个很漂亮的阿姨,看到他站在路边就问他:“孩子,你是不是想要吃面?”

李东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对不起,我忘了带钱。”

“没关系,我请你吃。”阿姨看了看他说。

过了一会儿面端上来了,李东很感激地端起碗吃了起来。

“你怎么这么晚还不回家啊?”阿姨看着他问。

李东哭着说:“阿姨,我妈妈要是像你一样就好了。”

“为什么?”

李东擦着眼泪说:“你不认识我,却对我这么好,我没带钱,你还请我吃面;可是我妈,她和我吵架,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阿姨听了,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给了你一碗面,你就这么感激我,可是你妈妈养了你十多年,每天为你洗衣做饭,你怎么不感激她?竟然还和她吵架?”

李东愣住了,他急忙放下筷子往家里的方向跑去。当他走到家附近时,看到焦急的妈妈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李东的眼泪又开始掉下来,他扑到妈妈的怀里,发现妈妈的眼里也含着泪……

心理分析

像李东这样的孩子,连自己父母的养育之恩都不懂回报,将来走进社会后,又怎么懂得感恩社会、感恩他人呢?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并不是多么遥远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可见,现在的孩子不懂得感恩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为人父母要特别注意,除了教孩子勤读书、有礼貌、守秩序外,还要注意多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只有懂得感恩的孩子才懂得爱,而在爱中成长的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将来踏入社会后,才懂得回报社会、奉献社会、感恩他人。

我们知道,父母辛辛苦苦养育孩子,除了照顾孩子吃穿玩乐,还要想尽办法把他培养成才,按道理说,孩子应该最能体会父母的艰辛,也应该最能体会来自父母的真真切切的关爱,但现实生活中的孩子很少能这样,因此,怎样让孩子懂得感恩是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的。没有谁希望自己抚养出的是一个不孝的不懂感恩的子女。

当然,只对父母感恩是远远不够的,对社会的感恩也同样至关重要。感恩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心态,也是一种伟大的奉献精神。孩子将来慢慢长大成人,总有一天要走进社会,在众多的社会关系中,孩子会受到很多同事、亲人、朋友、陌生人的帮助,这时,孩子最需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当孩子以一颗感恩图报的心面对社会时,他会活得更愉快、更出色。

然而,现在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在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全家一切以孩子为中心,而孩子们从小到大都是扮演被爱的角色。日子久了,大多数孩子会认为他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关爱就是应该的,生活中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自然不会想着去关心别人和感激他人。可见,如何让孩子懂得感恩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

现代家庭中,许多父母对孩子的付出更是超出了正常的爱,他们经常有意无意地向孩子表明:父母的爱是无偿的、无私的。这一做法似乎证明了父爱母爱的伟大,但事实上却向孩子传递了一个错误的信号:父母爱他是天经地义的,是不需要回报的。这就让他们慢慢养成了乐于接受的习惯,哪里还知道感恩?父母的恩情都忘记了,更别说感恩他人了。

感恩是一种对别人帮助自己的感激的心理表示。每个人都应该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有感恩之心。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都能做到不忘感恩,那我们的社会将是多么的美好,人与人之间将是多么的和谐、亲切。我们自己的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更加幸福美满。因此,父母应该让孩子从小学会知恩图报,懂得感恩、报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从今天起,父母就要好好教育孩子学会感恩,引导孩子学会尊重和感谢别人对自己的付出。与此同时,父母也要为孩子做好知恩图报的榜样,给孩子感恩的机会,让孩子参与到家务活中来。我们相信在父母的努力下,孩子一定能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好孩子。

有爱心,懂得感恩的人,才能明白幸福的所在,从小培养孩子懂得感恩的心,才能让孩子每一刻都过得幸福。

父母这样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