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犹太人并不傻,而是太精明了。天生有数学头脑的犹太人,早已算好了这笔令人惊讶的账。他们算完这笔账后就有了充分的理由这么做:银行存款的确可以获得一大笔利息,但是物价在存款生息期间不断上涨,货币价值随之下降,尤其是存款本人死亡时,尚需向国家缴纳继承税。—这是事实,几乎世界各国都如此。
现款,确实不增值,但物价上涨对其影响也不大,而且最关键的是手持现款避免了在银行的财产登记,:在财产继承时不需要向国家缴纳遗产继承税。所以,手持现款时,财产既不增多,也不减少。
犹太人不会把现款存人银行,有人不禁会问:“家财万贯的犹太人到底怎样保护现款,他们难道不担心钱的安全吗?”
如果每天都把现款携带在身,当然是不安全的,也是不可能的。他们已经为现款找到了安全之处——银行。他们不是存款于银行,而是把现款放在银行的保险柜里。
日本具有“银座的犹太人”之称的藤田先生在1968年访问美国服饰用品商狄蒙德先生时,曾参观了他的现款保险柜。狄蒙德先生领他到银行地下室放置保险柜的昏暗地方,打开了装满现款的保险柜。藤田先生十分惊讶地发现保险柜里装着现行的各种纸币,也有五六年前的各种旧币,还有金块,约合日币二三十亿元。如此巨大的财产,狄蒙德先生却十分放心地置之于此。因为银行是个极其安全的地方,有一流的安全防卫措施,专门的防卫人员,把现款托放于此,当然可以高枕无忧了。
现款是不能随便放置的,它需要一个安全的“藏身”之地。聪明的犹太人巧妙地利用银行的安全设施,在银行的安全角落安放现款的保险柜,即使拥有亿万现金,也不用担心被盗。
犹太人这个“不作存款”的秘诀是一门资金管理科学。俗语讲:“有钱不置半年闲”,这是一句很有哲理的生意经。就是说做生意要合理地使用资金,千方百计地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减少利息的支出,使商品单位利润和总额利润都得到增加。
犹太人善于精打细算,他们知道,把钱存入银行,年息最多也不过10%左右。而把钱投入做生意或生产项目,如果利润回报率为10%,一年滚动周转4次,就可获得40%的增值。如果对市场走势观察分析准确的话,每次周转会盈利30%或更多些,那么一年滚动周转4次,所得的利润则超过100%了。所以,犹太商人乃至普通百姓,一般不会把钱存人银行,即使一时未寻到有利的投资目标,他们宁可拿着现金,等待投资时机。
普利策能够从两手空空到腰缠万贯,是一位做无本生意而成功的典型。他初时分文没有,靠打工挣得工薪,然后以节衣缩食省下的极有限的钱,一刻不置闲地让钱滚动起来,使其发挥更大作用。最终,普利策从两手空空到腰万贯,成为美国报业巨头。这就是“不作存款”和“有钱不置半年闲”的体现,是经商成功的一个诀窍。
3.把钱用在关键处
犹太商人懂得“顾客回报”之道,他们敢于在一些关节上大把大把地用钱。比如他们善行天下,赞助社会公益事业。其目的在于顾客能够回报利润。
犹太商人热心于公益事业,说穿了也是一种营销策略,在为企业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博取消费者的好感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企业巩固已占有市场及今后扩大市场占有率产生深远影响。纵观众多犹太巨商的成功历程,人们都可能注意到,他们有一个共同手法,即在发财致富的同时,慷慨解囊热心于各种善事和公益事业。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俄国银行家金兹保家族在1840年创立第一家银行,后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发展,在俄国开设了多家分行,并与西欧金融界发展广泛的业务关系,成为俄国最大的金融财团,其家族成员成为世界屈指可数一些大富豪。
金兹堡家族像其他犹太富豪一样,在其发迹过程中做了大量的慈善工作。他在获得俄国沙皇的同意下,在彼得堡建立了第二家犹太会堂;1863年,他又出资建立俄国犹太人教育普及协会;用他在俄国南部的庄园收入建立犹太农村定居点。金兹堡家族第二代继续把慈善工作做下去,曾把其拥有的在当时欧洲最大的图书馆捐赠为耶路撒冷犹太公共图书馆。
美国犹太商人施特劳斯,他是从商店记账员开始,步步升迁,最后成为美国最大的百货公司之一的总经理,20世纪30年代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巨富。在他事业成功的过程中,他也做了大量的慈善活动。除了关于公司职工的福利外,他曾多次到纽约贫民窟察访,捐资兴建牛奶消毒站;并先后在美国36个城市给婴幼儿分发消毒牛奶;到1920年止,他捐资在美国和国外建立了297个施奶站;他还资助建设公共卫生事业,1909年在美国新泽西州建立了第一个儿童结核病防治所;1911年,他到巴勒斯坦访问,决定将他1/3的资产用于该地兴建牛奶站、医院、学校、工厂,为犹太移民提供各项服务。
上述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犹太商人如此乐于做善事,实际上也是一种生意经。他们大量的捐资为所在地兴办公益事业,能够赢得当地政府的好感,对他们开展各种经营十分有利。有些犹太富商由于对所在地区的公益事业有重大义举,获得了国王的封爵,如罗斯查尔德家族有人被英王授予勋爵爵位。有些犹太商人还获得当地政府给予优惠条件开发房地产、矿山、修建铁路等,赚钱的路子得到拓宽。
犹太商人的经营策略把“以善为本”作为一项重要内容,除了与其民族的历史背景有关外,也是一种促销的好办法。人是群居动物,人与人关系的运用,对事业的影响很大,政治家因得人而昌,失人而亡。
企业家因供应的商品或服务,为人所欢迎而发财。可见,一切离不开人。犹太商人明白这个道理,在一切经营活动中,与人为善,把人与人的关系处理得相当好,这成为他们成功与致富的秘诀。
犹太商人处世之道,是把人类内心深处所潜藏的欲望予以利用。在他们看来,人类都渴望被人注目、受人重视、被人容纳。所以,与人相处,一定不能忘记这一点。对你的长官、同事、下属、顾客、朋友及家人,都要做到让他们知道你在想法满足他们的一切愿望。实现这一目的途经,就是用善意的、亲切的、温和的态度去交往。那么,对方会以同样的方式回报你,这岂不是和谐相处吗?有了和谐相处的环境和气氛,彼此之间就好商量和合作,做生意的条件也易于商谈,这就是人们为什么说和气生财的原因所在。犹太商人还认为,不能与人和谐相处,对别人的缺点和短处不能包容,是一个人乃至一个企业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你以蔑视的态度对人,即使对方不与你针锋相对,亦会对你敬而远之。这样,你的支持者或合作者就不存在了,失去广大的顾客,你的生意便会成为无水之鱼。因此,犹太商人认为做好生意,一定要有社会基础,要有顾客缘,要达到这一点,必须付出,才有回报。犹太人乐意把大把大把的钱投向社会,其目的也在于此。
4.当用则用,当省则省
犹太人普遍坚持钱不能随便用,钱一定要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犹太人坚持这种观念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清楚“支出”和“欲望”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看来不好理解,但当你看到下面一段文字时,你可能就会明白。犹太说用钱的人应该是一个能够控制自己欲望的人。
犹太人认为,支出和各种欲望不能混为一谈。不同的家庭都有不同的欲望,可是这些欲望并不能凭借自己的收入就得到满足,因此,切不可把自己的收入,浪费在不能满足的欲望之上,因为许多欲望是永远都得不到满足的。
人常为不能满足的欲望而愁苦。别以为亿万富翁有那么多的金钱,就一定可以满足自己心中的各种欲望,这种想法完全错误。作为亿万富翁,他的时间和精力都极为有限,他能到达的路程受到限制,他吃进胃里的食物受到限制,而且他的享乐范围受到限制。
犹太人认为欲望好像野草,农田里只要留有空地它就生根滋长,繁殖下去。欲望就是如此,只要你心里留有欲望,它也会生根繁殖。欲望是无穷无尽的,但是你能满足的却微乎其微。人们要仔细研讨现在的生活习惯,你们认为有些是必要的支出,但经过明智思考之后便会觉得可以把支出减少,也许觉得可以把它取消。大家要把这句话当做格言:花一块钱,就要发挥100%的功效。
作为企业经营上或是一个家庭的开支上,犹太人注重开支的预算,要根据预算的90%支出、10%储蓄的原则,慎重使用收入,开支必要的支出及购买必需物品,把不必要的东西全部删除;因为它是无穷欲望的一部分,不可容纳和反悔。切记不要动用储蓄的10%收入,因为那是致富的本源。大家要养成储蓄致富的意志,保持对支出的预算,并及时对预算作有利的调整,调整预算能帮你保住已经赚得的金钱。
世界上流行这样的说法:“犹太人是吝啬鬼。”此说法有一定依据,但也是一种误解。作为商人,如不精打细算,不爱惜钱财,怎能获得经营的利润呢?
在犹太人的观念中,由于他们的背景和所处的职业地位,形成对金钱如下的看法:
“赚钱不难,用钱不易。”
“金钱可能是不慈悲的主人,同时也是能干的庸人。”
“金钱虽非尽善尽美,但也不至使事物腐败。”
“贫穷人并不一定什么都对,富有人什么都不对。”
“金钱对人所做的和衣服对人所做的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