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迷踪踪影 > 第164章 酒桌八卦(第2页)

第164章 酒桌八卦(第2页)

态度有时比专业能力更重要。

能用成品或模块化的东西,就别去要手工制品,手工质量起伏太大,没法把握。

对人要深入了解,待人要宽容,做事要想到前面。你如果想让一个平素懒散的人五点就起床干活,要么承诺他足够的好处,要么四点半就打电话叫他。而不是事后痛骂他一顿或者抱怨人性不可信任。

如果碰到一人可以不计较利益,不用督促就帮助你,这个人可以当好朋友、拍档,一定要好好珍惜。

网络时代,营销链条被缩短,渠道更短,效率更高,这是好事。可这也无形中减少了人与人接触的机会。人人对话,变成了人机对话,这不符合人性,所以人会本能地设计一些看似全无用处的环节,来制造接触的机会。

这是一个机会。

小时候,看过一篇鸡汤文,核心意思是青年不要怕,一根筋地往前冲就是;中年不要悔,别老左顾右盼,瞻前顾后。归纳成一句话:少想那些没用的。

2B青年欢乐才多。

一直不明白儒家干嘛推崇慎独,独有什么可慎的,年岁渐长,慢慢明白,人毕竟是群居动物,需要陪伴。群体中,人与人彼此摩擦又彼此激励,彼此规范又彼此遮掩,彼此温暖又彼此战斗,行为思绪被约束在一个大致正常的范围。混在人堆中,接踵摩肩,肢体相接,肌肤相亲,虽然有时觉得烦,但有了陪伴,多少就有了安全感。一个人,很轻松,但离群带来的接触和支撑得减少,信息和沟通得缺乏,以及随之而来的孤独感,很容易让人产生不安全感,心思就会不稳。就会胡思乱想,会产生外人看来莫名的怨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谓慎独,其实就是佛家所说的戒定慧,是一种对自己的把握,让自己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不至于迷失。

一般人没这道行,所以即使不情愿,也要回到人群,侧身于滚滚人潮,借助潮流的力量,推动自己。

找人喝酒去了。

我小时候,电视台就三五个,节目更少的可怜,白天基本上没什么可看的。寒暑假在家,除了和院子里的伙伴胡跑疯玩,唯一的消遣就是就是听广播,要是能听到一段新相声或评书,一整天都会很兴奋。

当时相声评书在我们这群小孩心里的地位,远超现在的美剧英剧。然后,玩的东西多了,电视、电脑、网络,谁也没耐烦再去听那打只老虎能说个三四天的评书和半天才抖个包袱的相声。

当郭德纲异军突起,扛着相声的大旗,重新回归到主流视线,我惊诧莫名:什么年代了,竟然还有学相声,说相声,以相声为生的人?

刚开始不太喜欢郭德纲的相声,太生猛暴戾,色彩太丰富,语言又太世俗,有点像网上的小段子。我觉得,不管你再草根,再“非着名”,既然在台面上表演,语言上,内容上多少要讲究点。

后来有次工作上受了点气,无处发泄,在网上找了个郭德纲的段子,好像是讲“于谦的爸爸王老爷子的事”,全篇都是下三路的屎尿屁。这些三俗对治疗委屈郁闷非常有效,哈哈大笑几声,所有难言的腌臜龌蹉,都像排泄物那样被一排了之,feeling倍儿爽!

人在江湖飘,谁能不挨刀,但多数人碍于形象,不能像村妇般泼辣辣骂将出去。可就那么淤积在心里,实在不舒服。看一个五短身材,猥琐怪诞的胖子,在那儿混不吝地吹胡子瞪眼,肆无忌惮地调戏搭档,讥讽同行,痛骂社会不公。难免会产生共鸣和投射,心有戚戚焉之余,自然对这个胖子高看一眼。

我有病,你有药吗?有!郭德纲就是一剂舒肝败火,开胸顺气的良药。类似的药还有毛片,黄段子,yy小说。既然是药,谁又会嫌它格调不高,品味低俗呢?

所以郭德纲才能火,大火。

人火了,就会变换,先换房换车换老婆,然后换形象换派头。这几年郭德纲再也不提非主流、非着名之类的调调,开始广收徒众,要开宗立派,成为相声界的一代宗师。

郭大宗师开山门的第一件事竟是清除叛徒,不仅要把他们逐出师门,还要收回字号,一副赶尽杀绝的架势,派头十足。可惜郭大宗师晚生了几百年,没遇上天地君师亲的好时候。所谓的叛徒非但没成丧家之犬,惊弓之鸟,反而祭出一篇六千字雄文,讲事实摆道理之余,还把郭大佬成名之前欺师灭祖,贪财好色的腔调给爆了出来。

郭天师辛辛苦苦十几年,形象一夜回到解放前,好不容易树立起的宗师范儿,一下子坍塌了半边。

得意勿猖狂,得饶人处且饶人,自己走阳关道,多少给别人留条独木桥走。人在江湖,难免有丢乖露怯的时候,把人逼急了,把你的猴屁股狐狸尾巴一股脑揪出来,何苦。

喜欢猫踪迷影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猫踪迷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