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需要面子,而且也都希望自己有面子,因为有面子就能被别人看得起,表明他在人中间有优越感。懂得这个道理,交友就会方便许多。只要你能放下自己的面子,同时给朋友一个面子,相信你必将会获益匪浅。
好朋友也要保持常联系
经常联络是维系良好人脉关系的秘密所在。好朋友是你除去最亲密的家人外,绝对称得上是你人际网络上最温暖、最贴心、最有人情味的结点。正因如此,人们往往会有错误的认识:既然是好朋友,彼此间已相当熟悉,也很随意,没必要像其他人际关系那样苦心经营,用不着经常联系。这实际上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不经常保持联系只会让好朋友间关系渐行渐远、关系渐渐淡化、终至于无,使最初的好友变成最终的陌路人。想想当初由陌生人递进成好朋友的不易,真不应该让这种关系逆行。其实,好朋友间往往只需要有事没事经常保持联系,友谊之花便可常开。
下面这个故事就是从反面说明了好朋友间经常保持联系的重要性:
李敏和王娜上大学时是同班同学,而且住一个宿舍,每天形影不离,关系好得像一个人似的。同学们都笑称她俩是“砣不离秤,秤不离砣”。
毕业之后,由于王娜去了广州,李敏留在了北京,所以她们之间的联系渐渐少了,李敏只是偶尔给王娜打一个电话问候一声。
后来,由于工作越来越忙,有时候好几个月李敏都想不起来给王娜打一个电话。
再后来,李敏结婚了,当妈妈了,她和王娜之间的联系几乎中断了。
虽然有时候,李敏在翻相册时偶尔能够想起王娜,但对她的印象已经开始模糊了。而且潜意识里也不太想再重拾那段友情,或许是因为照顾家庭已经力不从心,也或许是因为工作已经精疲力竭。
有一次,一位从广州回来的同学给李敏带回了王娜的消息和新的联系方式,并转告她说,王娜希望李敏有时间能给她打个电话。可是,忙于照顾孩子和工作的李敏一转眼便把这件事情忘记了,而同学带给她的王娜的联系方式也不知被她遗忘在哪了。就这样,她和王娜之间彻底中断了联系。
一对好朋友最终天各一方、不通消息。我们在为她们遗憾之余,也要吸取教训,珍惜友谊,要经常和自己的好朋友保持联系。
(1)与好朋友经常碰面
好朋友如果与你生活在同一个城市,那么经常见面是最好的联系方式。不妨在下班后节假日约三五个好友小聚一把,喝喝酒、吃吃饭、聊聊天、叙叙旧、诉诉苦。不但可以给心灵一个停泊的港湾及难得的愉悦,还能加深彼此的友谊。
(2)给好朋友打电话
如果好朋友生活在另一个城市,或者即使与你同居一城但彼此很忙,那么打电话就是最方便的联系方式。
打电话的时候,不要以为朋友看不见你就不知道你有小动作,因为哪怕只有声音的细微变化,你的心不在焉都会被他(她)发现。所以,在打电话的过程中最好不要有吸烟、喝茶、吃零食等行为,就算只是懒散的姿势,对方也能“听”出来。平时,与朋友进行电话交流,自然不必这么死板,但也要充分重视接电话的第一声,因为这会让对方直接感受到你现在的心情好坏。
(3)给好朋友发发短信、发发邮件
短信和邮件的好处是,可以表达某些当面或电话里不便说出的话,尤其在与好朋友发生矛盾、产生误会之后。一个短信、一封邮件就可以让好友之间的误会消于无形,使大家继续保持良好的关系。
(4)寄明信片和问候卡
现在人们已经懒于写信了,不过在特别的日子给朋友寄些卡片还是比较容易的。明信片篇幅是有限的,你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反面的画面上,然后随意写点东西。你可以在提包里或公文包里放上几张贴了邮票的明信片。当你在公共汽车上,在医院休息室里等候,或者任何灵感到来的时候,你可以写成一段诙谐有趣的话,然后寄给朋友,给他(她)一个惊喜。
(5)寄照片给朋友
这里要寄的照片,一定要挑选那些生动的特定镜头,清晰得足以展示某些细节。每一张照片要能把你的一段故事告诉你的朋友。
(6)邮寄实物
也许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你无从选择,并会让你觉得如果将它们寄给朋友显得毫无新意。这时你不妨发挥一下你的想像力,把一些别人意想不到的东西寄给朋友,让他(她)开心之余还能大开眼界。比如,一个含蓄内向的自然科学家寄给他的朋友几片树叶和几朵已经枯萎的稀有花朵,使收到礼物的朋友惊喜地叫出声来;一个身体强壮而性情沉默的渔夫捕获到了一条特大的鱼,他刮下最大的几片鱼鳞用快件邮寄,让他的朋友看到后羡慕得嫉妒;还有一个美食家从一个著名的饭店寄给朋友小烟灰缸、火柴和菜单。
(7)寄礼物
也许你会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一件标价仅为3元的小物品,然而确实是寄给朋友的最好的礼物,你就应该马上为他(她)买下这件礼物,立即寄出,而不必考虑一定要凑一个节日。
请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信设备,有事没事与朋友常联系,让电话、短信、邮件和实物成为维系你和朋友之间情感的纽带。
别让钱财横在朋友之间
所谓朋友,不但在政治上有共同的理想,在事业上有共同的追求,在生活中有基本一致的趣味,而且在经济上应该互相帮助。朋友之间,礼尚往来,互赠一些物品,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一起吃饭喝酒等,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如果有人认为“因为是好朋友,在经济上就可以不分你我”,那就错了。
友谊建立的基础是想法、兴趣爱好上的一致和事业理想上的共同追求。俗话说得好:“交义不交财,交财两不来;要想朋友好,银钱少打扰。”把友谊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就好比把大楼盖在沙滩上,这种友谊是不牢靠的,认真来说,这样的友谊不是真友谊,而是假友谊。如果在朋友交往中,在经济上长期不分你我,有饭大家吃,有钱大家花,那么,必然带来许多不良的影响。
首先,会使友谊变质,使纯洁的友谊充满拜金主义和物质至上主义的气味。时间一长,彼此之间的平等关系会变成经济上的依附关系。
其次,由于物质至上观念的侵入,朋友之间平等的关系还会被金钱交换关系所代替。这时,被金钱腐蚀了的“友谊”就可能变成掩盖错误甚至包庇违法犯罪行为的“保护伞”;经济上的不分你我,就会演变成不讲原则,不分是非。
最后,因为受金钱腐蚀,“以财交友,财尽则交绝”,最终会使友谊不复存在。但是即便如此,朋友之间,很多时候也免不了要牵涉到经济问题。
比如,请客吃饭。这是一个礼尚往来的事情,朋友之间为了增进友谊,加深了解,一起吃吃饭,娱乐娱乐都是很正常的。甚至一起出去旅游,尤其年轻人喜欢结伴旅游。这种情况下,一定要表现得大方一点,因为没有人愿意同小气的朋友来往,你算计我,我算计你,这种友谊是长久不了的。当然,现在都很时兴AA制,亲兄弟明算账,这样最能获得大家的认可,但要注意的是,有些人不喜欢AA制,觉得这样疏远了感情,那么就要事先沟通好,要将AA制的形式提前提出来,然后获得大家的一致认可后再执行。
再比如,人情礼。曾经有媒体反映,中国家庭的一个月的人情礼钱要高出平均收入,这在外国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也许这就代表了“礼仪之邦”的特点吧,遇到红白喜事,作为朋友、亲戚、同事,都要表表心意,尤其是朋友,随着关系的远近而轻重有别。
但是,朋友之间的送礼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首先是不能超出自己的经济承受水平,量入为出;其次要考虑到对方的经济条件,因为中国人都知道这些人情礼都是要“还”的,千万不要因为送礼让自己和朋友背上了包袱,那样对友谊也是一个暗伤。
另外,借钱的问题向来是很敏感的。朋友之间,往往是一方不好意思开口,另一方呢,不好意思拒绝。处理这个问题,作为借钱的一方,开口前要想到,能否想出别的办法,向银行贷款什么的;对方的实力如何,借钱给自己是否有难处;自己的偿还能力怎么样,可以向对方承诺多长时间内一定还清(承诺了就一定要兑现,否则就没有下次的机会了)。
而借钱出去的朋友,一旦朋友开了口,碍于面子又不好拒绝,而除非真的是大款,否则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借钱给别人还真是比较为难,那么,你就应该想好了,首先这个朋友是不是有信用,再好的朋友也应该有道德约束,品质不好的人本身就不值得你为借不借钱给他而发愁;然后是自己的实力,是否真有这样一笔闲钱,还是要从自己的开支中省出,如果是省出来的钱借给别人,就要问问自己愿不愿意,还要考虑家人的感受;还有,考虑对方的还钱能力是无可厚非的,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要花在刀刃上,有去无回的借钱是绝对不能忍受的。如果朋友已经犯过一次这样的错误,绝对不要再给他第二次骗你的机会,借钱不还的人终归是没有信用,不值得一交的朋友。
如此说来,朋友之间,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经济上的关系呢?应该肯定,朋友之间经济上的帮助是应该的,也是无私的,不图对方报偿的。但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应该明白,帮助从来是互相的,即使被帮助的一方无力对等地给朋友以相应的帮助,但也要心中有数,记住“来而不往非礼也”的古训,当有机会对朋友的帮助进行报答时,一定要及时,使这种物质上的来往大体保持平衡。这也叫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平衡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