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紧张而又充满期待的时刻,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赵普身上。
李从嘉召集的这次会议,目的明确。
探讨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局势。
然而,面对朝廷对抗大周以及潭州屯兵训练这两个选项!
赵普却都未表现出支持的态度。
“他既不支持出兵淮河协助朝廷对抗大周,也不支持在潭州屯兵训练,那他还有什么计谋?”
有人小声嘀咕着,声音虽轻,却充满了疑惑与好奇。
潘佑性急,直接站出来问道:“赵判官有何高见?”
李从嘉也是一脸好奇地看着赵普。
“既然赵大人胸有韬略,那不妨说出来。”
此时,赵普缓缓起身,眼神中透露出深邃和坚定,后世他作为北宋开国宰相,他的智谋和大局观远超常人。
“微臣之策,乃是攻南平!即荆、归、峡三州十七县之地!”
赵普的声音平稳而有力,仿佛带着一股无形的力量,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
赵普继续解释道:“需要向朝廷起草一封奏折,就说湘江大地不太平,还需兵马镇守!”
“南平已经向大周称臣,我们留兵镇守,以防不测,必定会挡住南平高士的援军。”
赵普言辞之间,无不体现出他对当前局势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精准预测。
随着赵普的话音落下,整个房间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李从嘉微微点头。
秦再雄赞叹道:“赵大人妙计啊,这样既可以避免朝廷对我们征兵,又能巩固基础,扩大势力!”
这种,说法潘佑等人不太敢想。
毕竟他们是南唐臣子,而赵普、秦再雄等人却只是投奔李从嘉而来。
正当众人,沉静无言之时。
李从嘉从袖中取出了一封早已准备好的军略,递给张泌。
张泌轻轻展开,念出了其中的内容,竟与赵普所说不谋而合。
众人闻言都是惊讶不已。
李从嘉与赵普在战略思考上的高度一致。
但是李从嘉奏折内容,则是侧重于对于江淮守军的信心,表示大周一年内不能破江淮之地。而潭州兵马则会伺机出兵,挡住南平援军。
“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