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河清海晏的下句是什么 > 第247章(第2页)

第247章(第2页)

“都告诉你是苦的了。”

“苦的我也喝。”李清河执拗地说。

裴元不再说话,静静给脸皱成一团,却大呼小叫还要继续喝的李清河和自己重新斟满,两个人沉默着,喝光了那一壶苦茶。

由于是自请奔赴边关,李清河走的时候并没有他人随行,一人一骑,晃晃悠悠离开了裴元的视线。

而在那个黑点彻底消失在苍翠的青山中后,裴元在原地站了许久才离开。

那片草地留下的浅浅一对凹陷很快也长平了,一点痕迹也没留下。

去关外不比留在洛阳长安,驿站不多,路途遥远,信来的速度也慢慢了下来,有的时候甚至是两封三封一起寄到裴元手中。

第一封信从兴州来。

“山南道之区域,东接荆楚,西抵陇蜀,南控大江,北距商华之山,更是入川之门户……唐初以关中、巴蜀、荆襄三地为军略之核心,形成地缘安全之防护……但我一路西行,得见昔日富饶梁州已日渐衰落,农耕逐渐缩小,恐百年内,山南道将丧失其‘福地’之名。”

裴元去工圣那里借了一张极为清晰的唐西地图,彻夜研究后,在回信中写。

“若无农耕之基柱,战略地位也无从谈起……若信中判断属实,则兴州破,关中失,长安乱。”

第二封信从岷州来。

“此地地靠洮水,并非兵家重地,若比上游之兰州,驻军寥寥。兵源不足,要塞薄弱,恐局势动荡之时,吐蕃从此趁虚而入。”

裴元翻阅过万花谷中所有吐蕃的记载后,嘲道。

“小子之言。前信提及兴州之重,但短日内无须忧虑。武皇组大军出击,大破吐蕃,克复龟兹、于阗等四镇,自此复于龟兹置安西都护府,用汉兵三万人以镇之,乱其势力,分其权力,击溃禄录赞家族,吐蕃再难进犯……有河陇、朔方之将在,纵战役不绝,民仍可酣眠。”

第三封信从兰州来。

“天下富庶者无如陇右,见闻一致。不得不慨叹!其渊源之久远,成份之复杂,内涵之丰富,特色之鲜明和作用之独特,构成其地位之重要……

“……陇右节度使王忠嗣,其人勇猛刚毅,富於用兵。北伐契丹,率十万骑兵,北出雁门关,于桑干河三战三捷,覆没奚和契丹联军;天宝初年,大败突厥叶护部落,取乌苏米施可汗首级至长安;大破吐蕃北线主力,吐蕃死伤数万人,两王子阵亡,使吐谷浑降唐……

“……西北可安矣。”

裴元飞书朝中好友,收到回信后,多日未曾展眉。

“圣人不久前任命,陇右节度使王忠嗣兼任河东节度采访使。又,皇甫惟明急功近利,只顾攻城,河、陇之战恐败。圣人或命王忠嗣担任河西节度使,暂替朔方、河东节度使事。”

第四封信从朔方节度使处来。

“朔方节度使需捍御北狄,统经略、丰安、定远、西受降城、东受降城、安北都护、振武等七军府。如你前信所言,皇甫惟明在河、陇战败,王忠嗣由此担任西平郡太守、判武威郡事,担任河西、陇右节度使。这月,又暂替朔方、河东节度使事……

“……王忠嗣佩带四种将印,控制万里,劲兵重镇,都归其掌握,此荒唐之事,闻所未闻……边疆之大帅,如何适应河、陇之人情!……

“……令,其功名富贵,令我颇为担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