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洪熙官三建少林寺 > 03(第1页)

03(第1页)

I9云海道人大喜曰:“寄尘师弟能行走,明日可以登程矣。”立即令人收拾行李。

翌日晨光曦微之际,云海、吕文英、吕寄尘、谭凤儿离开五羊城,取道福建,直至浙江普陀山,一路水陆并进。一行四人之中,吕文英得一臂,吕寄尘得一脚,回忆当年与洪熙官大战于峨嵋山上,一把单刀,神出鬼没,洪官熙亦畏避三分,何等英雄,但今日均已成为独臂英雄、断腿丈夫矣。四人一路上,嗟叹不已。

且说云海道人等去后,早有人报知洪熙官,谓云海道人等果然不知去向,想系不敢应战,避地而去也。

洪熙官曰:“峨嵋派中,以吕文英、吕寄尘二人最强悍。今二人均已残废,实力已减,不敢再在此间逗留,返回峨嵋山去矣。我料峨嵋、武当派之人,必不敢再来。即使再来,亦必非我之敌手也。我此次南来,原欲复兴少林派,重建少林寺。文定、人杰、亚彪与小娟、永春五人,在此负责教授各徒技击,我则与文凤、了空二人,前往福建九莲山,勘踏少林寺遗址,以便大兴土木,重修殿宇也。”

洪文定、胡亚彪、周人杰等齐声应曰:“洪师傅可以安心前往,有我等在,足以负责。他日洪师傅重建少林寺回来,将见少林派在岭南,声誉又复鹊起矣。”

洪熙官乃将武馆中事务,嘱咐既毕,即与了空和尚及刘文凤三人,携带所募得之银两,北上福建九莲山来。

原来洪熙官为继承至善禅师之遗志,以重建少林寺,复兴少林派为己任,两年以来,借荣寿将军及少林门徒之助力,募得不少资金,以为重建少林寺之建筑费。

洪熙官一行三人,来到福建九莲山之时,正是云海道人等来到浙江温州之日。

普陀山为海上一岛,屹立于东海之中,山峰盘错,气势雄伟,山上道观寺院特多,为我国有名之佛教道教胜地。不少得道高僧,修法道士,隐居其中,念佛烧丹,研究长生不老之术,静坐吐纳,练习金刚内功之气。赤眉道人于数十年前,早已隐于普陀山上三清洞中。

是日也,云海道人等四人,来到海滨。远望碧海绿波,水天一色,飞鸟翱翔,白云片片。四人驾舟渡海,行约几个时辰,便望见山峰隐约于烟雾之中,寺院掩映于丛林之内。峰峦突起,气象万千。四人大喜,急泊舟山下,问清路径,行上山来。瀑布飞腾,峪洞相望,空寂无声,惟闻瀑声澎湃,小鸟飞鸣,一片清新气息,真个是念佛修道之所在。

四人行足半日,爬上山头,几经艰辛,始来到三清洞外。两旁高山,中间一条石路,蜿蜒入洞。苍苔满布山石之上,凿上“洞天福地”四个大字。四人循路入洞中,则其中广田三百亩,三清观建于其中。殿阁楼台,饶东方建筑之美,古香古色,亦是百年以外物也。

四人大喜,飞步上前。只见三清观门外,悬着一个石匾额,上面刻着“三清道院”四字。四人直入观中,步过天阶。三清殿上,法器铿锵,香烟缭绕。观中道人,正在作法事。四人不便惊动,转入殿侧甬道,直入观中。只见回廊曲折,两旁花圃,植着不少异卉奇花,古松苍柏,白鹤一双,翘足而立。

四人行至回廊尽处,遇一个道僮,迎面而来,一见云海亦是道家装束,连忙顶礼曰:“请问道长,从何处名山到此,有何贵干?”

云海道人曰:“贫道号云海,武当山清虚观冯道德之首徒也,今自广东来此,有要事拜候赤眉师公,烦道僮为我通声。”

道僮闻言喜曰:“哦!原来云海师兄,请入客厅坐坐。赤眉师公方在观后三清洞中打坐也。”言罢,即引云海等四人,行入客厅,延之上坐,奉上普陀名茶,清香扑鼻。

茶罢,道僮曰:“云海师兄请坐,待我去请玄一师尊来也。”云海等诺之,道僮乃出。

未几,玄一道人出来矣。玄一道人年已六十,乃赤眉之门徒,亦普陀山三清观中之主持。三绺长须,道貌岸然,体魄雄伟,一望而知是一个身怀绝技之人。云海等一见,当即起立相迎。寒暄既毕,玄一道人问及来意。

云海喟然长叹曰:“唉!玄一师叔,讲出甚觉失礼,总之一言难尽,今日回首前尘,恍如一梦也。”

玄一曰:“云海师侄,所讲者,莫非因少林派之事耶?”

云海曰:“师叔何以知之?”

玄一曰:“峨嵋、武当两派斗争之事,冤冤相报,历十数年不释,此事天下人士,无不知之。”

云海曰:“师弟今日,正为此事而来,想向赤眉师公,报吿经过,并恳其仗义下山,助我派一臂,以复前仇耳。”

玄一摇头叹曰:“兄弟阋于墙,至为江湖人士所不取。白眉与冯道德两师兄为少林所害,赤眉师尊已知之久矣,常对贫道言,谓此事彼老人家最不赞成,曾三番四次,写信与白眉师兄,劝命释事,与少林派共释前嫌。无奈白眉师兄,屡劝不从。赤眉师尊乃愤然不理,隐于观后洞中,烧丹练气,不问尘俗已久。今师弟到来,请彼下山,定必徒劳而无功者也。”

云海大惊曰:“若赤眉师尊不肯下山帮忙,则我峨嵋、武当两派在广东将无立足矣。”

玄一曰:“为何呢?”

云海一指吕寄尘、吕文英二人,凄然曰:“玄一师叔,请你看看,两位师弟惨遭少林凶徒毒手,变成残废之人。此皆因少林派既杀白眉与冯师尊之后,凶焰未止,继续与我派对敌,近在广东,声言杀尽我派之人。若赤眉师公不肯下山相救,我派弟子,恐无噍类矣,呜呼!”

云海道人言来,声音凄咽,悲惨动人。玄一道人亦为之意动,沉吟半晌曰:“好,好!云海师侄暂在敝观稍息三五日,待贫道向赤眉师尊先进一言,测探其意,然后引汝等进见可也。”

云海等谢之。玄一即命道僮带云海道人、吕文英等四人步入客厅,辟两室为四人居停焉。

是夕,月华如水,遍照普陀,风动松声,音如涛涌。吕文英手臂折废,五中怆恸,此恨悠悠,夜不能寐,起而鉴赏普陀景色,步出房来。时已夜静四鼓,各人均入睡乡去矣。吕文英信步而行,行出洞外,一望东海之上,月色澄明,波涛滚滚,愁怀万斛,涌上心头。

正遥望间,忽微闻有呼喝之声,起自观外林间者。吕文英觉得甚奇,念在此夜色深沉之候,何得有此声音乎?乃侧耳谛听,则此声音似有人在此练技所发出之声音也。一时好奇心动,循声而出。至三元观左,松林下旷地,明月从松间照射,隐约见一人在此练习技击。

吕文英不便惊动,乃潜伏于草间以窥之焉。见此人年已廿五六岁,生得骨瘦如柴,高不满五尺,如瘦猴一般,正在扎马练气。

只见此少年唔一声,两手一伸,树木震动,簌簌而响,如狂风骤起,若旱地春雷。吕文英大惊,念此瘦猴子,年纪轻轻,其内功技术,竟有如斯厉害也。因此更屏息不动,继续偷窥。

见瘦猴子练完一手拳之后,立于地上,摆开两脚,双手插在腰间。说也奇怪,瘦猴子之身体,渐渐短少,由四尺高而变为三尺,再由三尺变为二尺,状如三岁小孩。

吕文英大惊,暗念以前也曾闻得白眉师尊讲过,谓内功技术中,有一种叫做缩骨术,把体中金刚之气,运而凝结,能将身体缩短,任何刀枪,都不能伤他毫末。不过此种缩骨术,为内功中之深造功夫,而又为童贞未凿之时,苦心孤诣,隐深山大岭之间,日夜苦练,经二三年功夫,始有成功希望。若真元一泄,则前功尽废,故非普通人所能练习者也。今此瘦骨少年,竟怀此绝技,则其技击造诣,必非常人可比。若赤眉师公不肯下山相助,单得此人,亦足以破洪熙官矣。

吕文英思至此,决定恳求此人助一臂之力。未几,瘦少年忽呼喝一声,身体暴长,如普通人。吕文英不禁大声叫曰:“嘻,好的,好的!鄙人今晚得睹此奇技,眼福实不浅也。”

瘦少年大惊,回头一望,松林下草间,跃出一个独臂之人,正是白眉门徒吕文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