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婆的呵护下,母亲和小姨度过了艰难的童年时期,虽然慢慢长大成人,却因为没有任何力量供她们上学,让母亲和小姨成为那个时候众多文盲中的一员。
时代的命运就像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滔天洪水,将原本平静的生活冲得七零八落!
那些位于平川低洼地带的人们,不可避免地被这股洪流卷入其中,向着未知的方向前进。
原有的生活秩序和规则都被打破,一切都变得混乱不堪和无所适从。
就在这本小说即将完稿之际。有朋友戏曰:“又一本抗日神剧横空出世了!”
我听后不禁莞尔,这就是大众对于当前的抗日题材作品的普遍印象吧?
尽管我并不完全认同这种观点,但面对朋友的笑谈,也只能一笑了之。
毕竟每个人对于历史和战争都有着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如今的我已经年过五十,步入了知天命的年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庆幸的是,在退居二线之后,终于有了足够的闲暇时间和宁静心境,可以重新拾起年少时的梦想——将外公金振国和四爸陈茂德他们那些英雄的故事娓娓道来。
他们的人生经历充满传奇色彩,而我希望通过文字,让更多人了解到那个时代人们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的理想追求。
在那场伟大的卫国战争中,无数英勇的战士们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同时也舍弃了家庭的温馨与幸福。
他们的奉献精神值得被铭记,成为家族历史中的光辉篇章,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在近六十万字的长篇小说中,我无意宣扬仇恨,也绝无诋毁或戏说历史之意。
相反,我想以一名抗日英雄后代的身份,客观地看待并深入思考那段波澜壮阔的战争岁月。
我们应该吸取历史教训,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努力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愿世间不再有战乱纷争,人人都能安居乐业,享受四海升平、家国安宁的美好时光。
塞尔维亚有一句着名的名言是这样概括战争的:
“在战争中。政治家提供弹药,富人提供粮食,穷人则提供他们的孩子!
战争结束后。政治家拿回剩下的弹药,富人只会种更多的粮食,只有穷人到处找自己孩子的坟墓!”
还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你阅读了一部反映战争的文学作品之后,内心充满了热血,甚至迫不及待地想要拿起武器冲上战场,渴望参与厮杀与复仇,享受那种杀戮的快感,那么这部作品可能是一部反人类的洗脑之作,我们必须对此保持高度警惕!
然而,如果读完一本书后,你会掩卷沉思,深刻反思战争的残酷、血腥以及无数家庭的流离失所等悲剧场景,那么这才算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这段话表达了对战争题材文学作品的一种观点,即真正优秀的作品应该能够引发读者对战争本质的深入思考,而不仅仅是激发他们对战斗的热情或满足于杀戮的欲望。
相反,那些仅仅追求刺激和娱乐性的作品,就会被视为具有不良影响的纸张垃圾!
这种观点强调了文学作品的目的和意义就是:在塑造人们对战争的认知和态度方面的发挥重要作用,呼吁人们对这类作品保持审慎和批判的眼光。
抗日战争,对于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国家来说,要去对抗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强国,实在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事情啊!
这场战争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既是一个壮烈的时代,又是一个悲惨的时代!
我们所纪念的,并不仅仅是一场战争的胜利。我们永远铭记着的,是当一个民族陷入绝境之时,必须有人要站出来!要拥有的那份勇气、坚持和担当。
倘若真如某些抗日神剧所宣扬、戏说的那样,中国军队真的有多么强大无敌吗?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这场抗战根本无需持续十四年之久,最多只需一两年时间,就能将所有的日本鬼子彻底歼灭,甚至能够一举踏平东京!
据史料记载。从1931年到1945年这漫长的抗日战争期间,在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上,中国军队与日本人展开了22场规模宏大的会战,以及1117次中型战役和多达次小型战斗。
每一次的战斗都充满了血与火的考验,都是中国军民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抗战十四年,中国有21名上将、73名中将、167名少将喋血殒身!
在这些战争中,将军们往复冲杀,肉搏牺牲的82人,身陷绝境自杀殉国的25人,身陷囹圄后,视死如归的1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