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职业技能中级证书有用吗 > 第四章 枸杞园建立(第2页)

第四章 枸杞园建立(第2页)

这些重金属元素主要是镉、汞、砷、铅、铬、铜。污染环境的主要来源于金属冶炼、金属开矿和使用镉为原料的电镀、电机、化工等工厂,这些工厂排放的“三废”都含有大量的镉,镉是毒性很强的重金属,对人体危害很大,已被世界列为八大公害之一。污染环境的汞来源于矿山开采、汞冶炼厂、化工、印染和涂料等以及含汞农药的施用。汞对人体的危害很大,人体排泄又比较慢,是一种蓄积性毒素。污染环境的砷主要来自造纸、皮革、硫酸、化肥、冶炼和农药等工厂的废气及废水。土壤受到砷污染后,会阻碍植物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使作物产量明显下降。污染环境的铅主要来源是汽车的尾气,根据试验测定,汽车尾气中50%的铅尘都飘落在距公路30m以内的土壤和农作物上。污染环境的铬主要是电镀、皮革、钢铁和化工等工厂的污染。

在枸杞建园时要特别注意不能选择在距污染源比较近的地方,尤其是不能选择在未进行废水、废渣治理的河流的下游建立枸杞园。

第二节枸杞园的规划

在我国,人工栽培枸杞的历史悠久,传统小面积(1~5亩地块)分散种植的模式一直沿用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宜耕荒地的开发,不适宜种植农作物的沙荒地、盐碱地被用来栽种枸杞。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新建枸杞园便创建了大面积(20亩以上的地条)集中种植的栽培模式。为了方便枸杞耕作、灌溉、施肥、喷药、采收等管理工作和营销,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实现机械化作业,科学化管理,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在园地规划中,要根据当地的生产规模统一安排,重点从如下几个方面予以考虑。

一、缓冲带的设置

在枸杞的生产中缓冲带的设置非常必要。按照行业标准对平行生产的要求,如果枸杞园的生产区域有可能受到邻近其他生产区域污染的影响,则在生产区域之间应当设置缓冲带或者物理障碍物,保证生产不受污染,以防止邻近其他生产地块使用的禁用物质漂移。为了控制枸杞病虫害发生,在常规生产中不可避免地要使用一些化学药剂来防治枸杞的病虫害,因此,在常规生产和现代枸杞生产之间就必须设置障碍物,用来阻挡常规生产使用物质对现代枸杞生产的不利影响。可以用增加防护林带的宽度和高度及选择利用自然的有利地形作为障碍物,比如枸杞种植区域的周围都是高山、丘陵、墙体等,就可以作为天然的种植隔离区。如果这些条件均达不到,就只能考虑在规划建设的枸杞种植区的周围,即枸杞区域或者其他作物(给作物管理使用的投入物质不能对枸杞生产造成影响)划定一定范围作为种植枸杞隔离带。另外,设置隔离带还要考虑风向、地形等因素,隔离区若在下风口或者地形较低的地方,隔离带的距离还应该宽些。在规划设计中,一般考虑将枸杞周边一定宽度的作物面积作为缓冲带来达到枸杞生产的安全隔离。如何科学合理地划定隔离带的宽度呢?试验研究表明,枸杞生产四周缓冲带的设置,可根据常规作物和枸杞树体高度对比而定,即常规作物和枸杞树体高度相近的,缓冲带宽度设置应大于9m;常规作物树体高度高于枸杞的,缓冲带宽度设置应大于12m。一般情况下,为了加大缓冲带的隔离效果,缓冲带的设置通常考虑以15m为宜。生产管理中,缓冲带和枸杞基地生产操作都要按照各自的种质要求同时进行。缓冲带的设置能通过枸杞和其他作物的相互作用驱避、抑制有害生物的繁殖与蔓延,缩小害虫的种群群落,降低人为的防治成本,起到保护环境和调控生态平衡的效果。

二、防护林体系的建设

风害对枸杞植株的危害不可忽视。西北地区春季干旱多风,尤其是近年,沙尘暴频频降临,此时期正值枸杞植株萌芽放叶和新梢抽生及结果枝现蕾期,来自西北方向的大风及沙尘暴造成新枝芽被抽干,新梢和花蕾干枯死亡;尤其是在新开垦地上建园,枸杞受害更甚,严重者整株死亡。所以,在新建枸杞园时,必须规划设计出防护林带(林网),边造林,边建园。在宁夏的贺兰山东麓枸杞种植区,经过三年的实地调查发现,距离枸杞园10m沿西北方向15m宽的乔、灌混交林带比无林网地段可降低风速30%~40%,空气湿度增加10%~20%,枸杞植株受害率降低60%~70%。由此可见,防护林带对减轻沙尘暴和大风对枸杞植株危害的作用是明显的。

带向:一般主防护林带的设置要与当地主风方向呈垂直走向,副林带设置在与主林带相垂直方向的地条两头。

林带间距与宽度:主林带宽15m左右,带间距离为150~200m;株行距配置:行距2~3m,株距2m;副林带宽10m左右,带长与枸杞园等长或略长,株行距配置与主林相同。

树种的选择与搭配:栽植树种要选择对土壤的适应性强,生长量大,与枸杞无相同病虫害,且能对枸杞病虫害有抑制作用的乔、灌木(如紫穗槐、柽柳、臭椿等),可混栽树种来配置。

三、园地小区划分及沟、渠、路配套为了满足枸杞的灌溉、运输、培肥、病虫害防治、土壤耕作,果实采收机械化作业在整个生产管理的需要,在建园之前,要对整个园地的沟、渠、路等设施进行周密的规划设计。

(一)园地小区划分

规模建园的地条可根据地势高低划分小区或畦块,每个小区以333m3(0。5亩)为宜,便于一次性平整土壤。因为枸杞的有效生产年限在20年以上,而每年在枸杞的生育季节灌水次数较多,所以,土地平整是节水省水的前提条件。一般平整要求高差在3~5cm,每小区做护心埂间隔,方便土壤耕作。划分小区灌溉水层均匀,不会造成田面积水,可防止土壤局部返盐,避免枸杞根部受水浸害而感染根腐病。

(二)园地沟、渠、路配套

大面积集中栽植的枸杞园,根据园地大小及地形特点,在建园时先规划出排灌系统,主要是支渠、支沟和农渠、农沟。支渠和支沟的位置应设在地条的两侧,每隔两条地设一排水农沟,农沟同支沟连通,保证排水通畅。农渠一定从水渠开始(如水井、引水支渠)贯通全园。渠首最好在园地较高的一头。否则从低处向高处送水,需要建高渠或使用管道。在水源不浑浊、水质较好的地方,也可以考虑用滴灌的方法进行灌溉。

生产路的设置可同渠、沟结合进行,在排水沟两侧土埂留4~5m宽的位置,设置农机具和车辆的道路。小面积分散种植建园时,也要考虑留有2~3m宽的生产路,以方便运送肥料、拉运鲜果等需要。

枸杞园每条地的宽度,机械作业为40~50m,人工操作为30~35m。地条的长度以400~500m为宜。

第三节枸杞定植技术

一、栽植密度的选择

由于枸杞的栽培历史悠久,群众在生产实践中采用过多种栽植密度和配置方式。在老产区,传统的小面积分散种植、人工田间作业多用的是小密度正方形配置。如株行距为2m×2m,每亩栽植167株;或株行距为2。5m×2。5m,每亩栽植107株。这种配置单位面积产量不高,主要是在枸杞的幼龄期(1~3年)实行田间间作,在行间多种植豆类、蔬菜、甜菜或瓜果作物。

近代提倡合理密植,为了探索枸杞早期丰产的合理定植密度,研究者进行了1m×1m、1m×1。5m、1m×2m、1。5m×2m、1m×3m、2m×2m等不同定植密度试验,定植第二年,1m×1m的覆盖度比2m×2m的大39%,总结果枝条多2倍。亩产以1m×1m株行距最高为110。65kg,同样的种苗栽培与常规种植密度2m×2m相比,产量提高2倍。幼龄枸杞实行合理密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其单位面积产量与栽植株树呈正相关;栽植后1~4年总产量以1m×1m最高,但是,随着植株的年生长量不断增加,密度过大则会影响个体发育,产量年递增率以1m×3m、1m×2m为大。总产量1m×1m比常规栽植的2m×2m增产2。33倍。第四年1m×1m株行距单产已停止增长,故应采取隔株间移措施。

试验结果表明,新建枸杞园适宜栽植方式为长方形配置的株行距,有如下几种定植密度:第一种是1。0m×2。0m,亩栽植量为333株。第二种是1。5m×2。0m,亩栽植量为222株。第三种是大面积集中种植的新建枸杞园为便于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管理,以提高农业机械在田间操作的利用率,较为成功并已推广的栽植密度为株行距1m×3m,每亩栽植222株的长方形配置;这种配置的田间作业如翻晒园地、中耕、浅耕、喷药防虫、叶面喷肥、土壤施肥等均可实行机械作业,农业机械化利用率可占全部田间作业工作量的73%。

二、苗木移栽建园

(一)建园栽植时间

园地规划和土地平整完成之后,选择好良种壮苗,即可栽植,栽植时间依据当地气候条件来确定。西北地区经过休眠的种苗可在土壤解冻后(土壤解冻到40cm左右),枸杞苗木萌芽前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也可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定植,苗木栽植后必须灌好冬水。绿枝活体苗可在5月上中旬选择阴天定植,定植后应及时灌水,有条件的应进行遮阴7~15d。

(二)种苗来源

上年培育的硬枝扦插苗、组织培育苗、嫩枝扦插苗。

(三)苗木规格

苗木基茎粗0。5cm以上,株高50cm以上,苗木基茎以上30~50cm段具2~3条侧枝,根系完好。

(四)苗木处理

对刚从苗圃起出的苗木要进行修剪,方法是将苗根颈萌生的侧枝和主干上着生的徒长枝剪除,同时定干高度50~60cm,将根系的挖断部分剪平,以利成活后的新根萌生。远距离调运的苗木要在栽前放入水池中浸泡根系4~6h,或用100mgkg的α-萘乙酸浸根0。5h后栽植(经处理后的苗木,成活率提高5%以上,萌芽期提前10d左右)。

(五)株行距配置

株距1。0~1。5m,行距2。0~3。0m。小面积分散栽培的株行距1。0m×2。0m,每亩定植株数333株(人工作业);大面积集中栽培的株行距1。0m×3。0m,每亩定株数222株(行间小型机械作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