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我们的出租房日记 > 第21章 镇远镖局(第1页)

第21章 镇远镖局(第1页)

王厚才往李教谕那里跑了几趟后,回来报告陈浪,他的外地户籍不利于承包学田。

陈浪便问王厚才,有没有办法把自己的户籍转到杭州府来。

王厚才说府衙对户籍咬的很紧,需要一大笔银子疏通。

陈浪不缺银子,当即吩咐王厚才去办。

最后,又花了六七百两银子,才把户籍问题搞定,陈浪终于是正宗的杭州府人士了。

赵县令又得了不少陈浪的好处,一来二去,对陈浪印象非常不错,觉得陈浪“出手大方”,会来事。

尤其是送给自己的那套水晶茶具,如果送给府衙的“大领导”,对自己的官途一定大有帮助。

他甚至有心想问陈浪再讨一副水晶茶具,但没有合适的机会开口。

当然陈浪根本不在乎,他要是知道县令老爷还想要一副,多给他弄一副也无所谓,在淘宝上也就一二百块而已。

不过这东西也得悠着点,毕竟在这个时空是超级稀罕的东西,随意拿出来多了,就不尊贵了,也会惹人怀疑。

改了户籍后,事情就好办的多了。

学田的事情也就定了下来。

仁和学田共570亩,其中有140亩已经有人承包,也被陈浪一并用银子搞定了。

明朝湖州苏州一带官田的税率一般是:每亩五至六升,570亩约合3000升,一石一百升,换算成石的话,就是30石。

每年征收时间为夏季和秋季,称为夏税秋粮。

除此之外,还有诸多劳役,徭役等“义务劳动”。

最后和县衙协商下来,无论收成好坏,每年给县衙交100石的粮食作为税赋。

李教谕和王厚才听到这个数字,稍稍松了一口气。

因为以他们的经验,这个数字不算盘剥太过。

可能是学田荒废日久,无人接这个烂摊子,县衙也不得不放松手腕所致。

按陈浪心中的计划,亩产按原时空一半来算,就是400来斤,约合4石。

570亩约合2300石,每年交100石的粮食,可谓绰绰有余。

即便因为古代没有化肥农药,亩产按300斤算,也是稳赚的。

五百多亩学田就这样被陈浪全部收入囊中。

这天,万通的二当家吴越来到集贤书苑找陈浪,告诉陈浪万通的杂七杂八的事情都处理完毕了,可以做最后的交接了。

陈浪与吴越、苏方正一道,去了一趟杭州府衙,把收购手续给办了。

收购万通的手续交割完毕后,陈浪便有了下一步的计划。

他把目光瞄向了最近半个月涌入杭州的那批流民。

想要拉拢当地人那是难上加难,但笼络流民,就要简单多了。

给碗粥喝就行。

镖行人手到位,学田也到位,酒坊作坊也即将到位,无论是种田还是招工都需要人,招收流民的条件业已达成。

他召集几个头目,明天一早到集贤书苑开会。

陈浪回到书房之后,便写了篇难民接收细则草案。

大致是,无论在哪里接收难民,都得先建一个接收营,用来接收新招进的难民,进行十天时间的调养和疾病的治疗,确保健康的,才能放出来参与劳动。

当然,如果实在治疗不好的,只能让其自生自灭了。

陈浪自忖自己现在还没有那个能力把什么样的人都给救了。

难民经过初步的调养后,就让这些人直接到作坊里、工地上或田地里干活。

让他们自己养活自己,才是王道。

这些难民又分两种,一种是自愿投效为奴的,这种人的筛选要严格很多,并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

不然,即便是自愿投效,陈浪也不敢轻易接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