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厅内,高欢抬头看了眼专心致志的大人,尽管心中不忍。
但还是上前提醒道:“大人,人是铁饭是钢,该用餐了。。。”
“早餐可以不用,但是午餐必须吃,若不然身体。。。”
“文惠不用顾忌我,你先去休息吧。。。”
正在埋头批阅的郭图,微微抬首道:“我可以少吃顿饭,但河套各地,正值丰收大季。。。”
“此关乎北方,关乎河套六百万民众的口粮,不敢有丝毫懈怠。。。”
“且百姓两日一餐,都能忍受,吾有何可矫情的。。。”
说完,郭图也不管高欢的纠结,继续埋头批示文件。
这个时代,因为各种复杂的原因,民众乃至富贵人家,大都保持着一日两餐的习性。
当然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苦贫民,只能另算。
只有李信这个不守世俗规矩的家伙,才会弄个什么一日三餐,就连军队中的士兵也是如此。
所以为什么说夏军奢侈,不但是在武器配备上,就连伙食补给上也是如此。
这也是夏军虽然军法冷酷,纪律森严,却很少有逃兵,甚至战场斗力强悍的原因。
因为,脱离了军队,这些农家汉子,一日混个半餐裹腹,都是奢望。。。
这个黑暗混乱的时代,普通屁民,贫苦百姓,十天饿九顿,都是常态。。。
而夏军一日三餐的习俗,上行下效,文官也不能例外。
郭总管无疑是尽职尽责的,自主政河套以来,废寝忘食不在少数。
甚至有时工作繁重之时,连续三日不休息也是常态,他是有志青年,熬得住。
如今正值耕收大季,其中一举一动都关乎着无数百姓的肚皮与口粮,这个时候就更加不敢有丝毫懈怠了。
作为主政一方的大员,郭总管的每一个举动与决断,都影响着无数人。
在高欢看来的一些小事,却是牵连着数百万人的身家性命。
所以做好人难,做好官更难,河套的匈奴人和迁来的汉民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遇到了不修仁政的李屠夫。
但他们又是幸运的,因为他们遇到了良心未泯的郭总管,在河套这些时日,所做出的政绩不说为民众谋福,但也尽职尽责的给予各地安稳。。。
在并州如此,在河套同样不敢懈怠,他不管在哪里做官,从来不贪钱财。
只是尽力尽职做事,加上为人宽和不苟,在百姓心中还是有那么丁点威望的。
河套新政,郭总管不辞辛苦,亲自带队丈量土地,修筑水渠,同时不忘走访体察民情,排忧解难。
自郭总管主政河套以来,治下民众家有余财,无论是匈奴人还是汉人,皆有良田寝舍以及牛马牲畜。
老幼两餐饱腹,民众互通有无,两族间通婚无阻,各部隔阂渐消,表面上更是一片欣欣向荣之景。
比之大汉境内的饥荒重负,秩序紊乱,易子而食的境界,好了不知多少倍。
这是郭总管,以及一众干臣能吏,日夜精竭努力的结果。。。
喜欢三国,从黄巾起义开始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三国,从黄巾起义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