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毕业那年,我在定边县南部山区插队劳动四年,那是一九七七年至一九八〇年。和南山农民一起劳动、打坝,在大队林场种树、养猪,给猪当“接生婆”,还给山里娃娃教过书。和他们朝夕相处,南山农民的生活场景便永久镌刻在我的记忆里。艰苦的生存环境,缺燃料、缺水是南山人贫困最基本的底色,严重制约着他们的生活。生命中咋能没有水的滋润呢?干旱苦焦的山梁渴望雨水,渴望湿润。有一件事很令我震撼,在大队林场劳动时,一天扛着锄头去半山腰给几棵果树除草,果树长得不大,每棵树干的皮都触目惊心地纵横龟裂着,无论树干、树枝和树叶,看上去都黑黢黢的,长相十分苍老,用手抚摸树干竟糙得扎手。我恍然明白,恶劣的生存条件使树的生长受到限制,缺乏水分的树皮咋能光滑,枝叶又咋能尽情舒展呢?长着长着,它们长成了一棵棵“小老头”树。我想这样的果树不会结果子,场长却告诉我,它们年年结果,只是果子小而少。到秋天成熟后,通红通红的,果子吃着虽然不水,可甘甜甘甜的,吃到嘴里能甜到心里。由此我想到山里的女人,她们的脸也像果树皮,黑而粗糙,嘴唇常年皲裂着,她们没有什么可以滋润,甚至连洗个痛快澡也是妄想。生活重压下的山里女人,她们与命运抗争,也有自己的向往,也想极力挣脱灰塌塌的现实,可现实毕竟是残酷的。
望着那一座座光秃秃的山峁,干旱荒凉。趴在地皮上的那些低矮的小草奋力生长着,骨子里充满生存的渴望,顽强地支撑起稀薄的植被。风吹起黄土漫天飞扬。
多少年来,山里人在贫困、单调中度日,祖祖辈辈就这样生活着,祖祖辈辈都走在这望不到头的黄土坡坡上。
山里的女人,除了地里家里忙碌外,一得空闲,她们会安静地坐在窑洞的土炕上,静静纳着鞋底或做着针线活儿,一脸的专注,那眼神里是一份淡定和从容。面对生活,她们不抱怨、不消沉。我从她们恬静的脸上看到了她们的坚忍、执着,她们的平凡,她们的喜怒哀乐,她们的向往追求,她们是一群生活在黄土地上最平凡的生命。
于是她们来到了我的笔下,我将她们写出来,就有了朴朴、缠香、闰月、香草……
山里女人的勤劳善良如绵延的山脉,她们默默承受着命运的安排,一心一意过着简朴的日子,不索取,不虚荣,随遇而安,纯朴厚道。小说《薄雪》中,主人公缠香热爱生活,一心持家,孝敬婆婆,在生活的重压下与命运抗争,却摆脱不了命运的戏弄,因过失杀人被派出所带走,令人唏嘘。《朴朴的心》中,农家女孩朴朴渴望读书,渴望知识,渴望改变命运。朴朴由于生活贫困,无法上学,直到变成了残疾人才终于实现了读书的梦想,可还是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嫁给了支书的瘫儿子蛋娃,新婚之夜,蛋娃却死去,朴朴成了犯罪嫌疑人。《闰月》中的主人公闰月和刘顺子,两人从小学到高中一直相伴,互相爱慕,渴望将来爱情幸福。但意想不到的变故使爱情偏离了轨道,两人都生活在痛苦的煎熬中。《地椒花开的声音》中,主人公香草为浪荡不归的男人辛勤支撑着那个没有希望的家,坚守着一个女人的本分。可她渴望一种全新的生活,终于在石油工人黄新的启发下,决定改变自己的现状,毅然走出大山。但她的根却连着大山,无法从心底深处走出……
我脑子里时时出现她们的面容,勤劳持家,孝敬公婆,养育儿女,无怨无悔。她们的人生就这样平静度过,像趴在地皮上的地椒椒草,虽然缺水少雨,可根依然顽强地扎在贫瘠的土壤里,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生活有没有一种更好的选择?是顺从普通的生活,和平庸的自己和解,和接踵而至的失望和解,屈服、承担生活的重压,随着命运随波逐流;还是抵抗或逃离这种压抑和不甘?也许我的文笔太拙劣,笔下的她们太软弱,也许我只记录了她们生活的场景,没有抽丝剥茧探寻她们灵魂深处的一面。小说中的那些人、那些故事常常引发我的思考,生活只能如此吗?有没有更好的可能?
我只记录了那个阶段山里女人的生活现状,用小说的形式表达出来。首先,我写小说是有感而发,是必须写,否则对不起那些人物。脑中有了些碎片,很快成为一个形象,进入状态马上动笔。当然写一个故事,设计还是需要的,但故事的发展大多不在我的掌控之中,而是在情节的自然而然的进展之中。其次,我写小说是对小说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和痴迷,是因为小说那种生机盎然的独特的魅力。有人说小说是虚构的天堂,在虚构的天堂里可以任意驰骋,当然虚构的目的是更靠近真实。但我知道,真要把一篇小说写好了,不是件容易的事。比如故事的设置编写,有一点必须是让读者看明白,看明白后耐人寻味。再次,我写小说是我对小说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小说是有其自身文本特性的,它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一套工艺、一套认识、一套独特的操作过程。
评论界对小说更是分出不同的流派和类别。但于我个人而言,因为敬畏,我只遵循自己的内心进行写作,只用自己喜欢和熟练的方式进行写作。无论写下了什么,我觉得自己写的这些文字是值得的。从自己笔下流淌出的这些文字,是自己心血和汗水的结晶,它们像亲人般与我不离不弃,是我人生温馨和温暖的陪伴,是灵魂抚慰和精神支柱。这种以看似简单的方式完成的文字,也许不被欣赏,但自己从中得到了精神层面最极致的愉悦,这就够了。回首走过的路,审视写下的东西,不问结果,每一步都是我最珍贵的回忆。
在一篇文章里看到过这样一段话:文学的重要价值之一,不就像鞭子一样抽打我们,让我们在浑浑噩噩的世俗生活里感到一点儿疼,并因此而保持面对世界的清醒和冷静吗?生活中遇到的苦难越多,人就会从中得到越多的试炼,就会获得越多的成功机会。艰难成就幸福,所有的苦难最后都成就美好,所有的相遇都值得回味。
感恩文学,正是因为文学,使我的生活变得充实,生命变得坚强!感谢生命中遇到的所有人!
二〇二〇年六月定稿于定边康馨花园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