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中,赵天成得知卓玛的阿妈和阿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得“尼火”(瘟疫)死了。她的丈夫巴桑,起先在附近的帮吉寺学画唐卡,一月半月还能回来一次;后来去了拉萨画唐卡,一年回来一次,给她带回一些钱和花花绿绿的衣袍;再后来,去了青海的塔尔寺,就再也没有回来过,连一封信也没有给她写回来。她已经三年没有看见丈夫了,不知道他现在是否还在塔尔寺,是否还活着。提起丈夫,卓玛的神情一下子忧伤起来。炉灶上的茶壶“噗噗”地冒着热气,帐篷外面传来一声马的嘶鸣。赵天成有意岔开话题:“我的马拴好了吗?这一带狼多。”
卓玛很快就从忧伤里走了出来,黝黑的脸上带着微笑。
“放心吧,对付雪狼,我比你有经验!”
她站起来,走出去看了看,走回来放下帐篷门帘,把下摆的牦牛绳在两边的木楔上拴牢,然后给炉膛添了牛粪,又给灯盏添上酥油,习惯性地拍拍“帮典”,对赵天成说:
“好啦,你就放心睡觉吧。”
赵天成脱外衣的时候,意外地摸到一个纸团,急忙掏出来,凑在酥油灯下展开一看,竟是刘铁写的——
连长:不管你们批不批假,我都要搭汽车连的车下山。我甘愿接受任何处分。一个处分我背着,两个处分我挑着。刘铁赵天成气愤地把字条揉成一团,死死地攥在手里。这算什么?是请假,还是示威?刘铁你也太浑了!可生气归生气,心里却踏实了一些。刘铁搭乘的是汽车连的车,起码路上是安全的,不会发生什么意外。昨天下午,汽车连有几辆车给三连送水泥,路过七连时,他看见刘铁帮他们给水箱加过水,这小子肯定是那个时候就跟人家约好的。可是汽车连的车什么时候从三连返回来的呢?半夜?天麻麻亮?公路离连部并不远,可他怎么一点声响都没听到呢?不管怎么说,刘铁不会有事,估计现在已经过了那曲。等刘铁回来再收拾他!可是另一个问题又冒了出来:是谁把字条塞进自己衣兜的呢?
夜里,赵天成与卓玛睡在火炉两边。野狼在远处嚎叫,马一夜没有嘶鸣,卓玛的猎狗也一声不吭,但野狼始终没有靠近帐篷……第二天,赵天成醒来时,卓玛早就开始忙碌了。他盘腿坐在卡垫上,喝了卓玛准备好的酥油茶,吃过糌粑,准备返回部队。他一夜未归,不知连里乱成了什么样。今天无论如何也得赶回去!回去第一件事,就是向陆海涛做检讨。他站起来,却没有找到自己的鞋。
“我的鞋呢?”
卓玛从炉火后面提出一双大头鞋。赵天成一看,正是他的鞋,但鞋被剪开了一道长长的口子。卓玛不好意思地说:“昨天,你的脚和鞋冻在了一起,我只好割开了。”
卓玛把鞋扔到一边,找来一双藏式靴子说:“你穿这个吧。”
这是一双藏北牧民冬季常穿的“松巴各多鞋”,鞋面绣有银花朵,鞋底用牦牛绳纳制,鞋帮是黑色氆氇呢,长靿上端靠腿肚子的地方,竖着开了一道尺把长的口子,便于穿脱。这种鞋既结实又保暖,赵天成知道,牧民要费好大劲,才能做成这么一双鞋。他不忍心穿,可卓玛非要他穿上,再说,不穿鞋怎么回部队呢?
赵天成和卓玛分别上了自己的马,猎狗不认识赵天成,围着他“汪汪”
乱叫,卓玛呵斥了几声,狗不叫了。两人骑马朝雪拉山方向走去,猎狗忽而窜到前边,忽而又绕到后面,不时对着空旷的雪野吠叫几声。几只秃鹫在头顶盘旋,忽地俯冲下来,看似跌进了雪谷,又忽地扶摇直上,丢下几声骇人的唳叫。太阳出来了,一脸失血的样子,使得雪原的白更加刺眼。卓玛用一条鲜红的围巾把脑袋严严实实地裹起来,只露出一双眯缝着的黑眼睛。赵天成掏出墨镜戴上。自从去年得过雪盲症,下雪的季节,他都随身带着墨镜。
一群白色和黑色的牦牛,在雪山上缓缓移动,如同一盘变换的围棋。
藏北牧民养马较少,主要靠牦牛驮运东西。牦牛体态健硕,头大、额宽、角粗,前躯发达,皮毛松厚,腹部的毛足有一尺长,尾短而毛长,出奇地坚挺,用力甩动可以把人撂倒。赵天成看见一只红狐从那群牦牛中间跑了过来,可能是看见了迎面走来的他们,又急忙转头朝着左边的雪谷跑去,转眼就消失了。
绕过一面山坡,看见寒风中有一丛飘飞的五色经幡,这才发现他们已经爬上了雪拉山口。也就是说,最多半个小时,他们就能到达连队驻地。这山口,赵天成经常路过。经幡下的玛尼堆一年年增高,路过的藏族牧民都要在上面加上自己的一块石头。经幡藏语叫“隆达”,是一种用棉布、麻纱、丝绸等材料制成的长方形彩旗,有蓝、白、红、绿、黄五种颜色,分别象征天空、祥云、火焰、江河和大地。藏传佛教赋予五色为五方佛,是具有五种智慧的意思。经幡上有佛经和鸟兽图案,穿在长长的绳子上,横挂在人迹罕至的山口。在藏族人眼里,经幡随风飘动一下,就等于自己诵经一次。经幡下面玛尼堆的石头和石片上,刻有古象雄佛法八字真言、印度佛教的六字真言、慧眼、神像造像,以及各种吉祥图案,也是祛邪求福的意思。六字真言在身、语、意三密之中为意密的一种,是佛、菩萨所说的秘密语,真实而不虚妄,是“真善”的意思。它以咒语发声的力量与宇宙万物沟通,与自我的内心沟通,拥有巨大的威力。虔诚的信徒,把日夜默念的六字真言刻在石头上,这些石头就会有一种超自然的灵性,给他们带来吉祥如意。
走到玛尼堆跟前,卓玛双手合十,嘴里念念有词。
赵天成问:“卓玛,你向神灵祈求什么?”
卓玛调皮地抿嘴一笑:“祈求你不要再摔下马来呀。”
说完,自己先“咯咯”笑了起来。然后,她把裹在嘴巴上的围巾拉下来,朝着雪山唱起了一首当地民歌——雪拉山啊高如天
上山吓得马打战
下山累得牛出汗
我的家乡雪拉山
呵沙呵沙嘛呢啦
我的家乡雪拉山……
卓玛一边唱着,一边兴奋地挥动着手里的“乌朵”。这“乌朵”是用牦牛毛搓捻编成的牧羊鞭子。鞭子一头有个套环,中间编有一块巴掌大的椭圆形“乌梯”,用来放石子,末端是羊毛做的鞭梢。主人赶牦牛时,将套环套在中指上,“乌梯”内放上石子,抓紧两端,使劲挥抡几圈,然后猛地放开鞭梢,石子便箭一样飞射出去,打到头羊或头牛,让它们回到正确的行走方向上来。
这时,一只野兔从面前跑过,黑狗“汪汪”叫着追了上去。卓玛飞快地跳下马,捡起一块石子,裹进“乌梯”,迅速挥抡几下,然后猛地一放,“叭”的一声脆响,石子“嗖”地飞了出去,野兔应声往前一蹿,翻倒在雪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