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空淡淡造句 > 雨花石(第1页)

雨花石(第1页)

看到一个小朋友在准备少儿声乐考级的曲目,其中有一首歌就是《雨花石》。

这勾起了我的回忆,初中的时候,我学过声乐,当时属于“文艺活跃分子”,学校里的每次文艺会演差不多都有我的身影。有一次学校的文艺会演上,我依旧是唱歌,主办者要求唱响主旋律,于是,我便唱了这首颂扬烈士的歌曲《雨花石》:“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静静地躺在泥土之中。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深深地埋在泥土之中。我愿铺起一条五彩的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

十几年前演出的具体情景,我已经记得不是太清楚了。我在台上唱的时候,大多都是依照老师教的时候的歌唱技巧,比如气息、动作表现、舞台走位……真正的歌词所表达的含义,其实已经被舞台表演所覆盖。

高中时候,好友青青去南京旅游。见到了他,我还没问他南京回来有什么感触,他就送了雨花石做的手串给我。他说,各著名旅游点上,吃的玩的东西现在到处都有,在上海啥都不稀奇,唯独南京出产的才别具一格。他当时觉得这石头很有收藏价值,于是就买了一串送给我。我看了,也觉得真的很漂亮。

后来,我也把这事给忘记了,从没有拿出来戴过,慢慢将它遗忘在家里的角落中。

记得幼时,我和小姐姐一起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候她住我家,有时候我住到她家。有一个暑假,我住到了姐姐家。姐姐家在徐汇区,我们每天都会趁姨妈和姨夫上班的时候,悄悄地溜出去玩。有时候我们去龙华旧机场的泥地里抓蟋蟀,被烂泥粘掉了拖鞋;有时候跑到植物园去看看花,然后被蚊子咬了一腿的包……玩着玩着,我们玩到了一个像公园一样的地方,没人拉着我们买票。

在浑然不知的情况下,我们居然跑进了龙华烈士陵园。

陵园里永远保持着一贯的肃穆和宁静。平时,难见到人影。几只活泼的小麻雀“嘁啾、嘁啾”地鸣叫着,飞翔着。我们避开被太阳炙烤得火热的石板,躲在了树荫下。平时嘻嘻哈哈的我们安安静静地走着,感到了来自周围的神圣庄严。空荡荡的陵园中我们小心翼翼地走着。走过一排排烈士墓,有些有名字,有些是无名墓。突然看到一个墓前有放着一束鲜花,旁边还有一朵小小的纸黄花!或许是这位英雄的家人和后代敬献的吧。他们一定来这里瞻仰过引以为傲的英雄。我本想数数这里一共有多少墓碑,有多少烈士在这里安息?但到最后我还是放弃了!因为数也数不清。

小时候,我总好奇,外公的牌位旁还有一个没有照片的牌位。

每到冬至祭拜老祖宗放碗筷的时候,旁边总会有一副和外公并列的碗筷。妈妈告诉我,她有一位伯伯,是外公的哥哥,她称他“长孙伯伯”。长孙伯伯是江浙沪的船王,有着自己的船队,可是有一天他出去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了好久好久才知道,日本侵华战争时,有一支回沪的船队被炸沉在黄浦江口,这支船队就是长孙伯伯的船队。长孙伯伯无妻无后,他的遗产给了我们家继承,包括我出生的那套房子。所以,我从小就独自睡在六尺红木的棕绷大床上。

小小年纪的我,当时的房间居然有二十多平方米。所以,童年时一直是我邀请小伙伴到我家来玩,因为我家有着足够的空间供我们这些淘气鬼来搅得翻天覆地。

所以,每次家里祭祀祖宗,我都会在很虔诚地给外公磕头的同时,也会给长孙伯伯磕头,感谢他的奉献。现在想想,小时候什么都不懂,单纯感谢的是他留给我们的物质,其实我该缅怀他对国家做出的贡献,他的船队永远沉在了黄浦江底……但是,或许,他早已被大家遗忘了,不是吗,在烈士陵园似乎没有一粒属于他的沙土。

忽然,我脚下一绊,重心不稳,人向前一冲,低头看到脚下有一块石头,如汉白玉般纯白剔透的石头,里面还夹杂着丝丝如鲜血般的红色。于是,我联想到了雨花石。据说南京有个雨花台,雨花台上有雨花石,雨花石上有一丝丝像血丝般的条纹,据说是被英勇就义烈士鲜血染红。虽然这仅仅是一种传说,但说明了人民群众对烈士们由衷的尊敬!

我暂且就认为脚下的这块石头就是上海的“雨花石”,不知它是本来就在这块土地上的,还是被搬运过来铺路的。但我可以肯定,它与烈士一起躺在这里是值得自豪的!它与许多石头在一起,铺起了一条让人们瞻仰烈士的路。就犹如众多烈士用血肉之躯铺起了一条让人们通往光明的路。

两个小姑娘参观完烈士陵园,静静地走了出去。回到家里,没有姨妈的督促居然乖乖地做起暑假作业来。

回想那时在人流中穿梭的幼小的我们,就如同两颗小小不知名的石头在路上滚动。

事到如今,我们走着各自的人生之路,在浩瀚的生活中合着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