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倒流时光七十年 > 第四辑 散文苑(第1页)

第四辑 散文苑(第1页)

悬壶济世的好中医

现年61岁的邱明友,是安康市汉滨区流水镇中心卫生院一名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也是安康市邱氏家族引以为荣的中医传承者。1982年7月,他从安康卫校中医专业毕业后,回到家乡做了一名医生,一干就是四十年,为不知多少人解除了疾病的痛苦。

四十年来,他从风华正茂到花甲之年,始终保持医者仁心,谨守悬壶济世,扎根山区,无私奉献,赢得了乡亲们的信赖和同行的一致好评。由于工作突出,他先后被授予安康市汉滨区卫生系统第三届“十佳医生”、安康市卫生系统市级首届“十佳医生”光荣称号。

年幼妹妹的病故,让他立志要当一名好医生邱明友出生在安康市汉滨区流水镇一个十分偏远落后的小山村,那里山高沟深,土地贫瘠,交通极为不便。那时没有村卫生室,乡镇基层医疗条件也十分简陋,老百姓因为缺医少药,连患个普通感冒也要到十几里之外的乡卫生所去看。当时农村经济困难,很多村民大病看不起,小病只能靠身体扛。一次家庭变故,在邱明友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当医生的种子,也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1974年的初夏,比他小6岁的妹妹突发感冒,身体十分虚弱。因为看病难延误了治疗,最后发展成肺炎,全家人束手无策,最后眼睁睁地看着年幼的妹妹离开了人世。

在父母撕心裂肺的哭声中,少年时的邱明友久久地站在小妹的遗体旁,泪水夺眶而出。好强的他暗自发誓,将来要做一名治病救人的好医生,不让妹妹的悲剧重演!

从这以后,邱明友像变了一个人,不再贪玩了,读书也更加用心了,他在为实现当医生的梦想而刻苦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1979年的秋天,邱明友终于考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学校,当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他一路哭着跑到妹妹的坟前,他要告诉妹妹,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哥哥考上安康卫校了!以后哥哥要为老百姓看病了。

每每听到一声声谢谢,他就有一种成就感和认同感学成归来的邱明友,没有选择去城市工作,而是选择了回乡发展基层的医疗卫生事业,他要学以致用服务乡亲。

他上病房、坐门诊,还经常出诊,只要哪里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流水镇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留下了他一双双坚实的脚印。他知道,在这里,有他的父老乡亲;在这里,有他白发老娘的墓碑;在这里,有他曾经为小妹留下的誓言。

他,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医务工作者,一年365天,每天与病人打交道,很少休息。他超负荷地工作,从没有叫一声苦,说一声累,只要看到病人一个个转危为安,一个个由满脸痛苦变为灿烂笑容,听到病人及家属道一声“谢谢”,邱明友就有一种成就感和认同感。

1990年夏,村民陈某患右食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来医院就诊,自述经西药治疗数月无效,听人说邱明友医术高明,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改看中医。邱明友接诊后,见患者指尖端破溃流脓,全指三分之二皮肤变紫,局部发凉,疼痛难忍。经过问诊,邱明友决定采用重剂量中药“四妙勇安汤”进行治疗。陈某按照医嘱一日一剂,水煎服,在服用60余剂后病情好转。为答谢邱明友大夫,他专门制作了一面锦旗赠予邱明友大夫,上写“药到病除 妙手回春”八个大字。

1998年中秋节,邱明友正准备休假回家,村妇王某将他拦住,哭诉她的儿子流鼻血不止,又没有钱到大医院看病,请邱医生救救她的儿子。他问明原因,二话没说,提着药箱,就跟着王某匆匆出诊,他以中医“红见黑则止”之理,先用炭药止血,随后便用清热、凉血、止血之中药调理一周而愈。王某一家人十分感激地说:“邱医生,您是娃子的大救星啊,这一辈子咱们都不会忘记您的大恩大德。”

他对待患者如春风般温暖,对家人却充满愧疚和无奈多年来,邱明友总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不计较个人得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就像上足了发条的机器人一样,不知疲倦地为广大患者解除痛苦带来福音,但对待家人,他却始终充满愧疚和无奈。

“邱医生,求您救救我妈妈,求您了!”2002年的除夕之夜,正当邱明友一家吃团圆饭时,一名少年气喘吁吁地跑来,双膝跪地声泪俱下。邱明友赶紧将他扶起来,关切地问:“咋了?”少年答:“我妈喝甲胺磷了!”邱明友立即放下饭碗,带上急救药品赶往病人家,老远就闻到屋里有刺鼻的气味,此时患者呼吸困难,口吐白沫,瞳孔缩小,他一边紧急抢救,一边联系救护车,并连夜将患者护送到上级医院救治。直到第二天清晨病人转危为安后,他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往家走,可他万万没想到,年老多病的母亲在一小时前突发脑出血病故。

“娘啊!我的娘啊!”噩耗传来,犹如晴天霹雳,一下击垮了邱明友。大年初一,76岁的老母亲没有再见邱明友最后一面,带着遗憾走了,邱明友知道,母亲在临终前多么想自己在跟前啊,可是为了病人,他是忠孝两难全,这也成为邱明友日后难以释怀的一块心病。

2012年5月,身患子宫肌瘤的妻子住院了。手术前,妻于拨通了邱明友的电话:“老邱啊,我明天要手术了,你说应该不要紧吧?我若是出现意外……”电话那头妻子哭了。这头邱明友安慰妻子,并答应明早到医院陪妻子。

可是计划没有变化快,还没来得及走,病人就先找上门来了。

“咋办?”其实邱明友已经有了答案。整整一天,他照常坐在门诊室,为病人把脉治病,直到一名亲戚路过医院发现了他,责问道:“老邱啊,你真是铁石心肠吗?你妻子做那么大手术,你都不去照顾?”邱明友一时无语,最后还是在亲戚的帮助下,妻子平安渡过难关。他就是这样,为了自己热爱的医学事业,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舍小家顾大家,做到了无愧于医生的称号,但对家人却充满了愧疚和无奈。

他传承国粹以师带徒,为发展中医殚精竭虑从医四十年,邱明友养成了“在干中学,学中干”的好习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对中医理论、古典医籍、汤头歌诀、药性赋及现代医学理论颇有研究,并理论联系临床实际,按照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扶正祛邪的辩证规律,结合现代医学理论,走中西医结合之道,来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取得了明显成效;他还对部分病案进行分析梳理,如《金匮要略》治湿探微、老年脾胃不和的中医辨证治疗,以及痰瘀同治法治疗中风等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所著论文刊发在《陕西中医》和《内蒙古中医药》等刊物上,受到了业界的充分肯定;他在慢性肝病、肾病、消化道及妇科疾病方面也有治疗心得,并通过了临床验证,他把几十年总结的经验和做法都言传身教给几名年轻医生,努力为发扬光大中医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2020年,邱明友光荣退休了,但安康市汉滨区流水镇中心卫生院需要他,群众需要他,广大的患者朋友更需要他,他又被医院返聘,继续以优秀的品质,精湛的医术,为人民群众发光发热……

邱明友不仅仅是一名好医生,也是关心家族发展,传承家风的楷模。2002年邱氏家族编谱著书,他组织家族宗亲广泛参与,并且带头捐款资助;修建家族宗祠时,他依然一如既往地鼎力支持,促使仲亮公祖先牌位在宗祠供奉,享受人间烟火,荫及子孙后代,受到了邱氏宗族的普遍赞誉。

原载《今日作家》2021年度选本

坚守小站

一声声巨响之后,陡峭的牛头山被活生生炸平了一半,三十几台推土机日夜轰鸣,把土一车车推走,填平了五十多米的一段沟壑,这是千里襄渝线上,铁道兵为了修建火车站,曾上演的一幕“愚公移山”。

这填平的沟壑建起了一座名叫向阳的小站,一个新时代的“愚公”就在小站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默默地坚守着。这个“愚公”,四十多岁,总是穿一身干净整洁的铁路制服,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表情看似有一些严肃,但接触后,发现他性格很温和,他就是小站的站长杨中锋。

杨站长是外地人,分配到巴山腹地的这个小站工作后,就爱上了小站,也在小站成了家,妻子是小站所在镇上的小学教师。平时他的生活圈子很小,除了家庭,就是单位。他始终铭记入党誓词,工作中像一颗不生锈的螺丝钉,紧紧拧在小站的铁道上,为南来北往的列车报一声平安。

职工们说,杨站长每天回家吃饭总是来去匆匆,除了睡觉,总是“拧”在铁道上不松劲。是的,排头兵的一言一行,在职工眼睛里就是无声的动力,就是榜样的力量;风雨无阻的示范岗,演绎在大山深处的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奉献之歌。

夏秋季节,四川个体户老吴经常发运大米到陕南各站,这次不巧,他到向阳小站卸车时遇上了雨天。老吴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雨,雨像千军万马奔腾而来,地面上溅起半尺高的水花,二十米开外就看不到人影,大雨封住了运送大米的路,老吴在大雨里发愁:这可怎么办呢?如果不及时想办法,一旦大米被雨水浸泡发霉,损失将是不堪设想的!正在他无计可施之际,一个亲切的声音传来:“同志,看你这么着急,有啥事需要帮助的吗?”老吴的眼睛顿时放出了一丝光芒,这不就是小站站长杨中锋吗?他赶紧握住杨站长的手,说:“杨站长,你看这么大的雨,我的这一车大米没有地方卸货啊,你帮我想想办法吧?”“放心吧,老吴,在小站就像到了自己的家一样,没有解决不了的事。”

杨站长给了老吴一颗定心丸。

杨站长的话如一缕春风驱散了老吴心头密集的阴云,紧绷的神经一下舒展开来。杨站长说到做到,他叫来十几名职工,亲自安排卸货搬运,腾出车站候车室来放大米,硬是在雨中忙活了几个小时,看到候车室堆成半边山高的大米,老吴激动得热泪盈眶,一把握住杨中锋的手说:“杨站长,以前我没有觉得这个小站有什么特别之处,没想到在最关键最困难的时候,是你们鼎力相助,让我真心体验到这份真情实意,不然的话,这价值几十万元的大米就要打水漂了!”

山东青年小华谈起杨站长帮助他的事,也是非常感动。

他说:“杨站长在我最无助的时候,伸出援手,改变了我的一生,也让我从此爱上铁路这一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春运期间,高中厌学的小华到四川走亲戚,结果未遇上亲戚,返回时无票乘车流浪到小站,没有钱住旅社,就在小站候车室里睡觉。第二天早上,小华还在睡梦中,就被一个声音叫醒,他张开惺忪的眼,见一名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轻声地问他:“准备到哪里去?”小华见这名工作人员态度和气,就把实情相告,没想到工作人员把小华带到铁路职工宿舍,让小华洗了热水澡,换了干净的衣服,还领他去职工食堂吃了饭,这是小华离家出走十来天第一次吃到那么香的饭菜。这名细心的工作人员还慷慨解囊,其他职工也纷纷出手相助,凑了六百元路费用以帮小华安全返乡。

最后,小华才得知帮助他的人,就是小站的站长杨中锋。杨站长的爱心帮助,让小华爱上了铁路,也让小华感受到人间温暖。通过这件事,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不再东跑西跑了,他要通过努力学习,来报答杨站长的恩情。后来,小华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一所铁路高校,毕业后也在铁路系统工作,他要以杨站长为榜样,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共产党人最讲“认真”二字。说到党员站长杨中锋,就得说到他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他知道,铁路安全无小事,安全重于泰山。他一心扑在工作中,日夜巡查,事无巨细,一次又一次处理了存在的安全隐患。每次车停小站时,他总是会逐个排查每节车厢的安全,比如车厢之间的接头,比如门锁等是否存在隐患,在他的眼皮底下,险情是藏不住的。一次,从外地发运水泥的一节货车,由于装载加固不牢,将车门挤开,他发现后,立即找来铁丝将车门捆绑结实。还有一次,一辆货车停在小站,他巡查时发现一节平板车上冒烟,他赶快组织职工灭火,半小时后终于消除了这起火灾隐患。

在小站工作的十余年里,杨中锋连续四年被铁路车务段党委评为优秀站长,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党员。自他上任以后,小站也先后多次被授予“文明单位”“先进集体”

光荣称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