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excel中如何排序和筛选 > 秦腔一枝梅的艺术人生(第1页)

秦腔一枝梅的艺术人生(第1页)

李梅女,1969年6月16日生。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实验团主要演员。工正、小旦。国家二级演员,被誉为“秦腔一枝梅”。陕西省青联委员。

1980年考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第八期演员训练班。坐科六年,学习政治文化课和形体功训练及唱念音乐课,受业于名家。在老师的严格培育下,唱念做打,基本功扎实,文化课学习成绩优异。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加入了共青团。

她天资聪颖,扮相漂亮,嗓音清脆甜美,穿透力强。她悟性好,有一双水灵灵有神的很会表演的眼睛。初排启蒙戏《三对面》饰银屏公主,唱得有腔有调,韵味很足。表演不瘟不火,很到位。受到领导、师生的好评,被列为重点培养对象。随后,又陆续排演了《打神告庙》《压发》《寒江关》《杨七娘》等戏,体现了她对角色的深刻理解,表演分寸掌握得很准确,更加展示了她在艺术上的可塑性。在排演《杨七娘》本戏时,她饰演主角杨七娘。这是一出文武兼备的重头戏,集“唱念做打”于一身。为了强化基本功,她双腿绑上沙袋,在烈日下练功。一趟功练下来,浑身湿透。她同时还练靠旗出手,终于圆满地演出了《杨七娘》(与李娟轮换演出)。一举连演60余场,震动剧坛。

从艺十多年来,她演出过十多部戏,如《西湖遗恨》《仇荐》《清水衙门糊涂官》《隔门贤》《儿大不由爹》等本(折)戏。有现代戏、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其在《西湖遗恨·鬼怨》中饰演李慧娘,颇受专家、观众赞誉。她谙熟秦腔、眉户、碗碗腔,人称“三门抱”。戏路宽广,文武兼备,正反皆能。唱腔委婉动听,声情并茂。艺术感觉好,很有悟性和表现力,善于刻画人物内心世界。

曾访问香港。赴芬兰演出时饰杨七娘,被誉为“中国女将军”。

参加过省内外及全国性重大艺术活动,如第一、二、三届中国艺术节,亚洲传统戏剧国际研讨会,西北五省(区)秦腔新秀“公主杯”电视大赛,获奖不下十余个,被评为“金延安”十佳演员。

她思存高远,事业心强,能潜心悟道,刻苦钻研,勤学苦练。为了在艺术上有新的突破,她抓紧业余时间学习文化知识,阅读中外有关专业书籍,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她经常拜访专家,向名师学习。一位学者送她一幅题词“心智圆通操行方”。她十分珍视老前辈的教诲,立志在艺术上不断进取,再上一个新台阶,创作出几部舞台艺术精品。她在阅读和演出时,写了许多心得体会和日记。其中,有的发表于期刊上,如《我演李慧娘——〈鬼怨〉排演随记》(见《当代戏剧》1995年第3期)。

对于工作,她能顾全大局,克服困难,服从工作需要。1993年她生完孩子三个多月后,剧团要涉外演出《杨七娘》。因任务紧急,时间仓促,组织决定由她饰演主角杨七娘。这个角色允文允武,唱念做打繁杂。对她来说,身体尚虚弱,难度不小。为了工作,她毅然答应,并做好家人工作,给孩子断掉奶,噙着眼泪走进排演场,顺利完成任务。

她乐于为工农兵演出,特别是到边远贫困山区,多次参加社会性赈灾义演和慰问演出。她经常演配角或跑龙套,甘为人梯。她平易近人,尊师敬长,能主动搞好同志(学)关系,是一个有追求、有理想的青年,是一个广受群众欢迎和爱戴的秦腔新秀。《人民日报》《中国戏剧》《文汇报》《陕西日报》《甘肃日报》《云南日报》等都有关于她的评论文章。她还被誉为“西北双珠”“东方爱神”等,是一名具有一定高度和水平的实力派青年演员。

1996年3月28日

(原为李梅申报1995年中国戏剧梅花奖材料,选入本书时,新加了篇名,做了改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