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雀儿药粥 > 六(第1页)

六(第1页)

早晨刚上班,二强的电话就打过来了,他问雀儿晚上有没有时间,想请雀儿到易俗社看秦腔。

雀儿喜欢秦腔,小时候在学校还表演过《红灯记》里李铁梅的一段清唱,好像是“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唱得台下一片叫好声。县剧团的导演都说这娃娃有培养前途,要不是后来县剧团解散了,雀儿说不定早已成了演员。雀儿估计二强记着这件事儿,要不,他怎么会想到请她看秦腔。

雀儿犹豫了一下,就答应了。

世界上的事情有时很难说清楚,明显的好人坏人都好区别,可是遇到那些缺点和优点都不十分鲜明的人,那就难了,只能让时间去解决,或者听天由命。此刻,雀儿就是这样做的。

易俗社在西一路,距离雀儿住的地方很近,看秦腔的人还不少,听口音、看服饰,很快就发现大部分观众是乡下人。他们说话的嗓门很高,声音很大,听这些人对话交流,能听出他们不但对剧情熟悉,而且对台上演戏的演员也很熟悉。

易俗社这个名字,是雀儿看“西安事变”这个历史故事时知道的。

杨虎城、张学良将军为逼蒋介石抗日,在西安发动了“西安事变”,抓蒋介石的那个晚上,他们请西安城里的国民党高级军官在易俗社里看秦腔,然后才派人抓了蒋介石。雀儿一直也想在这里看场秦腔,今天总算如愿了。今天,她还增加了一些知识:易俗社是1913年成立的,大文学家鲁迅先生给易俗社题了“古调独弹”四个大字,毛泽东、周恩来、习仲勋、杨虎城、张学良等历史人物对易俗社都有过评价和赞扬。这些历史和故事又增添了易俗社的神秘感。

透过熙熙攘攘的人群,雀儿看见了二强。二强穿着黑皮鞋、黑裤子、白T恤,留着寸头,在雀儿眼前忽然亮堂多了。几年没见二强,二强真的变了,这是雀儿没有想到的。人常说,女大十八变,看来男过十八也会变的。雀儿发现二强还是个细心人,不但买了汽水、瓜子、花生米,还买了一把很漂亮的小纸扇,用一只塑料袋提着。

戏演的是《五典坡》,扮演王宝钏、薛平贵的都是西安城里的名角,雀儿在广播里听他们唱过,见真人却是第一次。雀儿是个戏迷,平时听广播就认真,这时候就更投入,特别是王宝钏唱“老娘不必泪纷纷,听儿把话说原因……”那一段时,竟感动得泪流满面。二强一直想找个机会说几句话,可是一点儿空隙也没找到。

戏演完了,两个人出了剧场,二强问雀儿:你还这么爱看戏?

雀儿说:爱么,都几年没看戏了。

二强问:演得咋样?

雀儿说:这是我这辈子看过的最好的戏,可是过瘾了。

二强说起那年雀儿演李铁梅的事儿,把几个细节都记得很清楚,还说,那天晚上他就趴在戏台跟前的大槐树上。

雀儿静静地望着二强,心里有点儿感动了。

这是雀儿这几年最开心的一个晚上,她对二强的看法发生了转变。

走到雀儿宿舍跟前,他们不由自主地停住了脚步。二强问:你回咱村,你妈没给你说啥?

雀儿一笑,没说话。

二强问:那你的意见呢?

雀儿看了二强一眼,说:再看么。

二强又问:再看是啥意思?

雀儿又笑了,说:再看就是再看的意思么。

二强深情地看了看雀儿,忽然拉住了雀儿的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