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党家山庄免费阅读 > 第十四回 太爷新谋划 东山再起城(第1页)

第十四回 太爷新谋划 东山再起城(第1页)

党殿杰忧心忡忡,一夜都没合眼,他的心上总是燃烧着熊熊的火焰,也不时闪现出父亲斥责的面孔。

长长的一条门缝,由暗慢慢变亮,像是一根银针,无情地插入他的胸膛。他伸出困倦无力的手,把窗户打开,屋子全亮了。这卧房太小了,不到老家住所的三分之一,墙壁用泥土筑成,和老家的也不能相比。而今老家的房子没有了,难道以后要长期住在这里?

妻子张氏得知小城被毁,也特别伤心。但她不敢在丈夫的伤口上抹盐,怕他承受不了,只得默默不语,把眼泪流进肚里。她穿好衣服,回头对丈夫说:“千万别想不开,事情总有下场之处。我去把儿子叫来,商量下一步该怎么走。”

党淳的心情和父亲差不多,他哪能安心入睡,早早地就起了床,坐在门前的台阶上沉思。此时见母亲来了,他连忙站起来,和母亲低声细语地说了几句话,就来到父亲的床前。

党淳低声说:“爹,事到如今,愁有什么用?我和我娘商量过了,是否先派人下山打探一下,然后再告诉我爷。”

殿杰再无良策,只好说:“好吧,听天由命。你叫你杨力叔带个家丁下山去,悄悄地,不要声张。”

此时,老太爷哪能安心地就寝,他的脑海中总是现出那高大的城楼,还有一砖到顶的厅院,他多么希望捻军不要重来,这样他们就能早早返回老家,安度晚年。

却说工头杨力和随从来到自家的小城,发现城内还有余烟在冒,城外来了许多围观的人,乱哄哄的,不知在说什么。大村的群众也拖儿携女,陆续回到村里,看来好像风波已过。

忽见老刘向他们走了过来,杨力便上前打听情况。老刘有点儿兴奋地说:“我才得到消息,说是朝廷派兵把捻军赶跑了!没事了,没事了!不过不知是谁少道缺德,把你家的房子点着了。”

原来,那群捻军因没有了首领,军心涣散,无法作战,就去向攻打县城的上级求援。不料,朝廷派兵平乱,大军节节胜利,势如破竹。捻军原想攻打华阴县城,见形势不利,便越过渭河,向朝邑方向撤去。这帮人自然也没再来演家小城,而是跟大队人马一起北去了。

大家原以为捻军一定会来报复,才慌忙南逃,听刘老汉这么一说,才彻底放心了。杨力这才有心思打开城门,看小城到底烧成了什么样子。

进门一看,天哪!只见房子没有了,剩下的仅为残垣断壁。未燃尽的粗大屋梁还冒着余烟。灰尘瓦砾遍地,一片狼藉。正院前门上“耕读传家”四个字还在,但墙体摇摇欲坠。马厩烧得只剩下铁镬与石槽,园子里的农器家具也都烧得只剩下没把的锄头。

杨力痛心地说:“可惜呀!宫殿一般的宅院,眨眼就没有了!是谁黑了心下此毒手?该不是捻军吧,他们都走了,这城门不是还锁着吗?放火的人是怎样进来的?怪!”

他俩继续前行,来到城内东南角的菜园里。这里的蔬菜倒完好无损,黄瓜和豆荚还挂在架上。他们走过去摘了一根黄瓜嚼在嘴里,止渴又压惊。

实际上,由于党泷说漏了嘴,大多数人都已知道了实情,众人议论纷纷,有的还骂了起来。

殿杰想,这事老父亲马上就会知道。再则,这桩事虽然会让老人生气,但也不至于气死人,还不如早点儿“自首”为好。他便模仿《将相和》剧中的情节,拿一根棍子,双手举在头上,跪在父亲面前说:“爹,儿子不孝,闯下了大祸!是我纵火把城里的房屋烧掉了。虽然不是故意的,但此事由我引起。你也不用问怎么引起,打我几棍,让我消灾灭罪!”

老太爷听言后,如乱箭穿心,一下子瘫坐在椅子上,半天都起不来,哪还有什么力气打人?连骂的劲儿都使不出来。

张氏也闯了进来,见公爹气成这个样子,连忙前来安慰,唯恐气坏了家里的主心骨。党泷弟兄也跑了进来,共同说着宽心的话语。

老太爷好容易才缓过气来,有气无力地说:“完了!完了!你爷苦心奋斗了一生,拼命地经商务农,积攒银钱,用十二年的时间才建成了这个深宅大院。它是我县独一无二的大宅院,如今却瞬间没有了!唉!”他流下了极其伤心的泪水。

当他看到勤劳孝顺的儿子还跪在地上请罪时,又心疼了,说道:“你平时小心谨慎,今天怎么这样鲁莽!打死你也别叫屈。事已如此,责打有何用!算了,快给我滚出去!”殿杰谢过,垂泪而去。

党进小子却无忧无虑,和哥哥党迅在院中嬉戏。

匡茜走过来说:“哎,小家伙,别只管玩儿,娘教你俩认四个字。”

她指着城楼说:“这四个字念作‘蔚霞云蒸’。”小进问:“这是什么意思?”她解释说:“咱这山城特别美,好像是飘在云彩中一样。”小进摇摇头,好像还没听懂。实际上匡茜解释得也不一定全对,她只是从字面上理解。但这两个小家伙还是学着念道:“蔚霞云蒸,蔚霞云蒸……”

此时的山庄里,人人垂头丧气,情绪低落。惨重的损失使党家上下所有人都心痛不已。为了鼓励大家重建家宅,东山再起,老太爷强打精神,用刚劲有力的口气说:“小城之战,我们是赢家。捻军没有攻破我城,我们却把他们赶跑了;他们死了几个人,我们却安然无恙。再说了,船烂了,三百六十个钉子还在;城内毁了,城墙还在;房没有了,三百亩地还在,城里的街坊门面还在,钱庄里存的银子还在,最宝贵的是,人还在。

有了人,一切都可以从头再来。等到时局稳定了,咱再建一个党家小城,不是没有可能。到那时我们再回到老家去。”老太爷的一番话说得大家愁眉稍展,嘴角也翘了起来。

太爷的神情又凝重起来,他收回笑容,语重心长地说:“话又说回来,要恢复元气,还必须加倍努力。钱庄虽存白银万两,但要把小城按原样建好,钱还差得很远,必须再积攒点才行。”

太爷又说起当务之急。他指着城内的房子说:“如今最要紧的是吃饭和住宿。首先要扩建房子,必须在入冬以前完工,因为大家住得太挤了。”

太爷对管家朱有才说:“建房的事由你主持,做个计划,报给我看。”

太爷特别强调:“别忘了,我们是靠农商起家的,城里的生意不能放松。”他对殿杰说,“你巡视督促各个商号认真经营,不可大意。租出的店铺要按合同及时收费。”

太爷又把工头杨力叫到身旁,对他说:“你立即去演家,在村中暂时租些房子,带领工友继续种田。同时在城内先盖些简易房,起码要有寝所、灶间、库房、马厩等,建一个农场,你就当个农场的总管。家里的丁壮人力由你支配使用,钱从我这里直接领取。有什么难处,尽管给我说。

行吗?”

杨力见太爷这样信任他,心中十分激动,说道:“小人愿效犬马之劳,当好这个农场的领工人。”

杨力虽是个长工头,可总管农场事务,所以大家都亲切地称他“杨总管”。

太爷又把两个心爱的孙子叫到跟前,对他们说:“小淳、小泷,因战乱错过了辛卯科考,你们两个必须好好准备下次的乡试。家里的事情不用你们去管,立即去上庠念书,不得误了学业。”

根据老太爷的安排,各人都去办自己该办的事,山庄秩序井然。

只有殿臣在外做官,家中事务无法顾及。当他接到小城被毁、全家南逃的家书后,十分震惊,便告假回家,参与料理家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