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走笔乡情深几许(第1页)

走笔乡情深几许(第1页)

桂维民

湘霖曾与我同事多年,其文思敏捷,文笔畅达。他在职场上行事低调,勤勉谨慎。退休后,只知道他喜欢摄影,不时欣赏到他拍摄的精彩瞬间。不承想他仍没有放下手中的笔,用散文和随笔的形式,记录了过往的亲情乡情、老巷趣事和旅游见闻。他从美好的生活、秀丽的山川和异域他乡的风情入题,回望当下的社会变迁,反映所见所闻,坦陈心路历程,几年下来已有数十篇,最近拟结集出版,嘱我写序。我不是评论家,虽勉为其难,但作为老友盛情难却,就写几句读后感言吧。

湘霖的散文多为旧时记忆、乡村经历、寻常生活,以及旅居游历中的记叙、杂谈和感悟。作为写作爱好者,思绪所至,信笔写来,清淡自然,多以白描的手法娓娓道来,少见华丽的辞藻和精致的文字,平铺直叙中不乏真情和趣味。文章记叙的时间跨度很大,但都是作者自己难忘的经历和生命的体验,读后让人体悟到生活的情趣、社会的百态和时代的变迁。

在《想母亲》和《我的父亲》中,母爱深情和父亲的言传身教等细节跃然纸上。在物资短缺、生活艰辛的年代,父母为子女、为家庭的付出令人感动,儿子成人后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愧疚让人动容。《何处寄乡愁》《麦收那些事儿》《奶妈的家在汉城》等篇章,在对故乡田园生活、关中风土民俗的真切追忆中,充满了化不开的浓情;在对辛勤耕耘于黄土地的乡亲们的生动描摹中,充满了褒扬和赞叹。一幅幅逝去的乡村生活图景,散发着浓郁的乡情与乡愁,让我们这些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读后如身临其境,备感亲切。

湘霖从小是在西安四方城里长大的,《四合院记忆》记述了亲人和朝夕相处的邻里间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却折射出那个时代的人间真情和社会生态。许多老街巷、老字号、老故事,犹如一幅20世纪中叶古城西安寻常百姓的风土人情画,生动有趣,还兼具史料价值。《新城广场记忆》通过西安这个曾经唯一的城市广场的今昔对比,记录了发生在那里的历史事件和趣闻逸事,从一个侧面见证了西安的发展变化。《住房印记》更是充盈着市井烟火气,从近半个世纪住房的变迁,反映了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使人感受到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带来的巨大变化,让人感慨良多。《当知青的日子》写得生动诙谐,从亲身经历的一件件往事,描绘了一个城里的学生娃如何适应农村的苦日子,学干农活,了解乡村,了解农民。他与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历练,逐渐积淀成为难得的人生财富。

湘霖退休后,也当起了“候鸟”一族,每年去海南岛过冬。在他的笔下,琼岛俨然成了第二故乡。《爱上山根》《小镇风情录》《绿色家园》等篇章,用生动朴实的文字描摹出南国的生态环境、秀美的海岛风光、独特的风土人情,读来令人印象深刻。《邀你一起去看海》《石梅湾观海》等篇章,则描绘出内地人对大海的向往之情,以及面对风云变幻的大海时,由心灵的触动而引发的思考。《站在东坡书院前》和《走近海瑞故居》,写了两位对海南历史文化影响深远的人物———苏东坡在贬谪儋州期间,尽管居无所、食无肉、病无药,但他依然乐观旷达,传道授业,教化文明。字里行间对这位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巨匠、海南文明的启蒙者和开拓者充满了敬意和颂扬。海瑞是海南人,为官清正,疾恶如仇,被誉为“南海青天”。文章通过描写瞻仰海瑞故居时的所思所感,将海瑞的傲骨品性诉诸笔端,特别是对他那篇冒死上奏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做了深入浅出的评述,让人读后对海瑞不畏权势、刚正不阿的品格感佩不已。

“人在旅途”这辑的文章,记录了作者旅行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充满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特别是对边境和少数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地域特色、文化遗产的描写,十分生动有趣,读来如身临其境,令人心驰神往。几篇国外的游记,对异域的山水风光和风土人情的描写,虽是浮光掠影,但把自己的游历体验融于其中,也颇有看头。特别是对巴西的狂欢节,写得精彩纷呈,让人感受到现场迷幻的光影、激越的律动和四射的魅力,领略到巴西人热烈奔放、激情飞扬、狂野不羁的性格特征。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创作是对现实永无止境的探索,是不断向着生活深处的掘进,是直入内心世界的迸发,同时,也是作者在岁月风尘中穿行、思索和积淀后对现实的观照,在反思自我的过程中的再出发。在人心浮躁不安的当下,湘霖仍能沉下心来,用颇有感染力的文字,记录下自己熟悉的生活状态,这是难能可贵的。正是这种不求技巧、自由着笔、有感而发的本色书写,充满了真实的情感和生活的气息,同样具有一定的认知和审美价值。从其前前后后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的用功和明显的进步。期望湘霖在散文园地里不断耕耘,写出更多的佳作来。为勖勉他从生活出发的诚意创作,谨作七绝一首为赠:平生文字本天然,

清水芙蓉不骋妍。

走笔乡情深几许,

归来旧梦自成篇。

(桂维民为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原会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