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蚕沙的功效与作用 > 第四章(第1页)

第四章(第1页)

.做大事的人

海玉终于迎来了考核。考核合格才能拿到基本工资,这让她的心一直悬着,紧绷了三个多月。

负责考核的主考官不是别人,正是副厂长兼生产科科长吕蒙。和他一起对海玉进行考核打分的还有两位值班班长。三人拿着秒表站在海玉身后,她必须按照厂里缫丝工统一的考核标准完成考试程序:第一关,一分钟之内穿八只瓷眼,凿出十二根鞘,咬出十八个结。第二关,半个小时内至少索两桶新茧,两锅中茧,两锅薄皮茧。必须多粒拿备,先理后缫,还必须把二十绪瓷眼调配好。

第一关海玉轻松拿下。第二关开始才十分钟,由于紧张,她额头上便渗出了细密的汗珠,那二十只瓷眼在她眼前活蹦乱跳,令她做每个动作都提心吊胆。在一旁观看的师傅夏莉莉着实替她担心了好一阵子。不过还好,她最终以总分八十一分的成绩通过了考核。

夏莉莉也在那天工会组织的缫丝技术大比武中拿了第一名,过去的两个月里,他几乎没怎么在厂里停留,六十天一晃就过去了。先是县里安排的到广西、浙江、四川三地的调研学习,调研重点就是缫丝和丝织加工的产业发展。同行的除了县内几位优秀企业负责人,还有县政府的领导同志。回来之后,县里又马不停蹄地召开学习研讨会和上半年产业经济发展工作总结表彰大会。经过上半年的多次检测,缫丝厂生产的白厂丝,质量已迅速冲到了全省第一。产量也从刚投产那会儿的计划年产七十吨,提高到半年就生产了近五十吨,产值近四百万元。一个才投产九个月不到的企业,能有如此骄人的成绩,方文贺岂能不喜!

面对他的激动和无限感慨,与他同路的何立秋不时点一点江城缫丝厂与外省丝业存在的差距,让他保持清醒。方文贺也没有全然如何立秋担心的那样得意忘形,他回厂立马召开了全厂干部职工总结表彰大会,通报了缫丝厂的成绩,还表彰了一批生产标兵。

但那时,他已经在酝酿一个更大的计划。

他决定利用现在的资源扩大生产线,缫丝车间五组机床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外贸市场所需。通过这次在其他缫丝厂的参观,他明确了适合江城缫丝厂的生产规模与格局。两个缫丝车间各安排十台机组的话,需要再采购十五台立缫机,产能扩大到两千四百绪。另外,他还想拓展生产品类,新建织绸车间。这事拿到厂部党委班子会上研究讨论,大部分人拍手叫好,也有人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织绸虽然说是在白厂丝的基础上进行深加工而已,但织绸是织绸的技术,缫丝是缫丝的技术,机器不同,产品不同。若没有一套成熟的技术,到时候生产出来的产品不符合国内国际市场标准,销路就会大有问题。

方文贺说:“咱们不是还有从无锡请来的老专家嘛,有现成心》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那天来帮韩秋燕搬东西的,就有她的兄弟,也就是舞会那晚小芳迷恋上的那个人。

他见到和小芳在一起的夏莉莉似乎有些羞愧,一句话也没说,提着韩秋燕的铺盖卷和装锅碗瓢盆的网兜就走了。

夏莉莉也对韩秋燕搬走的事只字不提,怕小芳难堪。但小芳见海玉搬到了原先韩秋燕的那个床位,就什么都明白了。

这次众目睽睽之下经历的难堪何尝不是她青春道路上的一次小考。一个人在家时,她想了很多。虽然恨,但她最在意的并不是韩秋燕的辱骂,而是当她人生第一次遇见让她芳心萌动的人,还没来得及表露情愫,就遭遇如此难堪的境地。

小芳若无其事地跟那些曾在一个班组的姐妹聊最近车间的各种八卦,一直等夏莉莉下班她才心满意足地在欢愉中回家。

在这些好姐妹的调侃中,她听出了一件与她多少有些瓜葛的事,就是那个看起来像港台歌星的江城水电厂的电工居然托关系调到了缫丝厂。水电厂是多好的单位,满江城的人都知道。她隐隐感觉,这个电工是冲自己来的,同时也有一丝丝的欢喜,不管她爱不爱这个人,但如果这个人能为她做到不惜降级调动工作,他就值得她高看一眼。

他叫什么来着?她想了一路,终于在进家门的刹那想起来——孟苏州。

农历七月末,正是江城天气最热的时候。

方文贺终于能重新坐回办公室吹吹风扇喝喝茶了,回到家,老宅子阴凉舒适也正合他意,单凭这一点,他就忍不住感叹了多次:“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外面哪有家乡好啊!”

办法找找资料,再深入研究一下。”

方文贺点点头,说:“我心里有数。”

儿子方海大学毕业回到了江城。

因为先前的房子卖了,他现在只能和父亲一起住筒子楼。

父亲方文贺一忙起来就顾不得回家,更不要说父子在一起吃饭,这让方海觉得家里过于冷清。县城没有多少可供游玩之处,去市里又觉得不方便,一个人在家里除了看书还是看书,很是无趣。

这天中午,他去菜市场买了猪肉和土豆,想做顿红烧肉吃。

买完菜,他骑着自行车到厂里恰好十二点。下班铃声响过,车间里的姑娘们叽叽喳喳地鱼贯而出。他一只脚蹬着地,一只脚踩着踏板,从姑娘们中间穿过。到了车间门口,一眼瞥见父亲和吕蒙站在车间门口好像在商量什么事。

方海就这样跨坐在自行车上等父亲。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缫丝厂女工下班时的壮观场景,环肥燕瘦,花枝招展,圆脸和瓜子脸,披肩长发和充满青春朝气的短发,通通与他擦肩而过,带着香气,一阵风似的,令他眩目。

夏莉莉认出了方海。去年方海回江城做市场调研期间,刚好她父亲请方文贺去喝酒,见方海在,就叫上一块儿去了。

“嗨!小海,你回来了?”她走近按了一下他自行车的铃铛。

方海一怔,一时没想起来这是谁。

“我是夏莉莉呀,去年你回来,和你爸一块儿去我家的,江城东街簧学巷的,记得不?”

方海想起来,笑着招呼:“莉莉姐呀,你下班了,我接我爸回家吃饭。”

夏莉莉看到他车筐里的菜,问:“你会炒菜?”

的顾问在,咱们还怕什么?”因为大多数人举手通过,方文贺在扩建生产线和拓展生产品类的计划上并没有半点迟疑。

但当他去经委跟何立秋报他的计划书时,何立秋并不赞同他的做法。

“能专心做一件事,并且在能力范围内把它做到极致,再长期保持技术与质量的同时进步,这就很厉害了。你不能看别人做啥赚钱你就眼红,人家织布你也织布?人家做服装你也做服装?

如果这样,那你就是跟风,一旦生产有瑕疵或者技术有问题,影响将是巨大的,你知道吗?所以一定要慎重。”

方文贺笑着问:“你觉得我是那种盲目跟风的人吗?”

“你怎么不是?”何立秋严肃地说,“自打受表彰回来,你的心就飘了,觉得自己啥都能行,好像无往不胜!你是一厂之长,你的言行决定了这个厂的走向。我必须以经委主任的名义提醒你,这样的思想很容易把厂子带偏。”

这一瓢冷水泼得他半晌没吭声。他想,这些天自己确实沉浸在莫名的亢奋和喜悦中,沾沾自喜是真的。那么,这些心理变化来源于他一直都想得到的社会认可,还是来自上级领导给予的肯定和荣誉?这些问题都值得他安静下来认真去琢磨琢磨。但同时他仍然固执地认为,想要做成一件事就不能瞻前顾后、畏畏缩缩。作为厂里的一把手,他必须有敢于试错的能力。

何立秋看他不高兴了,便不打算再劝。响鼓不用重锤,她想她已经说得够清楚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