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拿来一幅中国画请你欣赏,或者让你发表一下意见,你该怎么办呢?
从物质层面讲,中国画装潢得再富丽堂皇,也不过是一张纸、一幅绢或者一本册页什么的,所以欣赏中国画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更应上升到精神层面,看画家画了什么、怎样画的。
普通人见了画家画的山水、人物、花鸟,觉得形象逼真,色彩艳丽,往往就说一句:“画得跟真的一样。”难道画得跟真的一样就是好吗?如果这样,我们欣赏西方的写实油画或者看摄影作品岂不更好?可见,画得真不见得就是画得好,完全忠实于大自然只能表明画家的写实能力强大,而并非判断中国画好坏的标准。
大画家齐白石有句名言,说中国画“太似则媚俗,不似为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句话完全适用于对中国画的欣赏。我们看齐白石画的虾活灵活现的,可现实生活中我们根本找不到那样的虾;画上也没有水,但你就觉得虾是那样“逼真”,那样生动活泼,仿佛正在水里游动嬉戏一样。“逼真”
两字,便是欣赏中国画的诀窍。
能够做到“逼真”,是画家个人功力的体现。自然万物都蕴含着美的质素,画家通过深入观察,用审美的眼光,精确捕捉物象中这些美的“鳞甲”,反复记忆摹写加以强化,然后用巧妙的艺术加工手段把物象中美的气质表现出来,达到“逼真”的程度,这是一幅画成功与否的基础,也是欣赏一幅画的关键。
但“逼真”却又不是真,完完全全与自然物象等同,既不可能,也无必要。这个“逼”字体现着画家的心性美、精神美和创造美,是画家心灵、品德、智慧、修养的集中体现。画家的综合修养,都凝聚在他的艺术作品中。我们普通人所要欣赏的,就是中国画的这种心性美、精神美和创造美。
画家吴冠中曾说过,艺术品就是艺术家把感情深处没办法表达的秘密,用艺术传达出来。郑板桥画竹子,他要题写“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把竹子扎根土地、不惧风吹雨打、傲然挺立、生生不息的精神美画了出来,同时也把自己所崇尚的那种傲岸、顽强、坚韧的人格精神,用“竹石”这种绘画形式传达出来,感动了后世千万个欣赏者。中国画家创作中国画,是一个发现美、发掘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所有优秀的中国画艺术家,如徐渭、八大山人、齐白石、黄宾虹等,无一例外都是这样做的,他们把自己所推崇的自然之美和人格精神结合起来,用各自最擅长的艺术形式传达给欣赏者。
中国画的表达方式类似一种诗性的表达,画家要把自然物象通过夸张、剪裁、组织等意匠加工手段表现出来。画春天,不可能把所有的花花草草都放在画面中,而是“触目横斜千万朵”,只留最赏心悦目的“两三枝”,恰恰正是对这“两三枝”的深入刻画和突出表现,才代表了整个生机盎然的春天。
中国画离不开笔墨。齐白石的画师法造化而笔精墨妙。看他画上的笔墨是安静的,你会领悟他在挥毫落笔时内心也是安静的;他画上的东西仿佛有重量,让人感觉沉甸甸的;画上的颜色往往比较饱满,对比强烈,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画面物象有呼有应,紧密联系,整个画面像聚着一团气……齐白石的画为万物传神,达到了很高的审美层次,欣赏他的画,你定会发自内心地赞叹这位视觉美学大师。
欣赏中国画,你无疑正在进行一次寻美之旅、畅神之旅。
你与画家促膝而谈,展开心灵的对话,他把一颗赤诚的心掏出来给你看,你能不能看到,能不能接受,完全取决于你有没有那个审美意识,有没有那个感悟能力。
201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