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后世那句话换过来说就是,原谅你是上天的事,而我的任务就是送你去见上天。
[原来我们小时候崇拜的那些历史人物,竟然也有塌房的一天。
凿壁偷光的匡衡,他被认为是勤奋好学的榜样,最后,匡衡凭借着自已的努力当上了官,但他在当官期间却大肆搜刮百姓的钱财,非法圈地四万余亩,还勾结奸臣陷害忠良,是个名副其实的大贪官。
还有小时候老师经常用孔融让梨的故事来教育我们要懂得谦让和分享。但长大后的孔融却是一个不忠不孝傲慢自大的人,他甚至还提出过极其离谱的亲子无亲论,他认为,孩子和父母之间是不应该存在感情的,父母就像器物一样,当物品从器物中取出之后,物品和器物就没有关系了。
你们听听这哪是人说的话,最后孔融让曹操以不孝之罪,直接处死了。
原以为写下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人李绅是个勤俭节约的人,但当官后的李绅生活中却极度奢靡。他有个特别的嗜好,喜欢吃鸡舌,每一顿饭他都要求上一盘鸡舌,而这一盘鸡舌需要杀三百多只鸡才能做成,在他家的后院,光是杀掉的鸡都快堆积成山了。]
「他为什么不白天学习。
——白天需要抢人家钱财。
——白天在睡觉。」
匡衡脸色惨白,他积累几十年的声誉,今天的天幕已出,算是毁了。
他小时候确实家境贫寒,但是根据朝廷规定,博士弟子掌握“六经”中的一经,即可通过考试获得官职,他一共参加了九次,最后勉强考中了丙科,被补为太原郡的文学卒史。
后来,因为当时身为太子的汉元帝对儒家学说格外感兴趣,而他又以研习《诗经》而为大儒,深受汉元帝赏识,历迁郎中、给事中、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光禄勋、御史大夫,封乐安侯,最终由一代名儒而成为当朝宰相。
曾经的他也有一身抱负,他在政治上也有一定的建树,曾提出过一些有益的政治主张,如整顿吏治、减少宫室用度、提倡礼让等。
可后来……
石显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宦官,可作为丞相的匡衡不但没有站出来反对石显的胡作非为,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与之合作,听之任之,“不敢失其意”。
在石显的怂恿下,汉元帝加重了百姓的赋役,而匡衡也趁机利用郡图之误,非法扩大自已的食封土地。
匡衡被封侯时的封地应为31万亩,由于地图的错误多划了4万多亩。匡衡的下属发现后,为了讨好上级,并没有声张。匡衡对此也是心知肚明,可一时的贪心让他心安理得的将多余的地租收入了囊中。
此外,匡衡还迎合石显,打压了有功之臣陈汤和甘延寿。陈汤和甘延寿曾远征西域,击败匈奴,立下赫赫战功,但匡衡却假托皇帝的名义对他们进行打压,使他们没有得到应有的封赏。
后来汉元帝去世,汉成帝即位。虽然成帝为太子时,石显护佑有功,但成帝并不领情,还是将他调任他职。
匡衡做过成帝的老师,颇得成帝宠幸,见石显大势已去,遂与大臣一起上书,历数石显及其党羽的“旧恶”,成帝为了收拢人心、树立权威,也顺势借机铲除石显及其党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