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韩七爷才道,“殿下是不打算用侧妃之仪迎娶我家女孩么?那当然为什么要这么说?”
信郡王不动声色道,“这中间只怕有什么误会,本王并没有这么承诺过。”
“哼!殿下现下当然不承认了,木已成舟,就能不当回事了。”韩七爷再次冷哼,“既然王爷背信弃义,嫁娶之事还是作罢。”
说罢,拂袖而去。
信郡王也有三分火气,说他背信弃义?他何时又许下过承诺?难道不是韩家临时变卦,想拿乔么?
一气之下,也走了。
韩七爷本来想装装样子,也让信王府更重视自已的女儿,没想到这乔拿砸了,信郡王不再登门,也是慌了神。
家里大部分人都知道,他女儿要嫁王府,现在事情不成,别人不会说是王府有问题,只会猜疑是不是女孩本身不好。
他一慌,就去找大哥诉苦,韩家大爷也不明白到底哪儿出的问题,之前不是聊的好好么?
他只好让夫人进宫,去问贤妃娘娘,探个底。
贤妃娘娘语焉不详,只说她会跟信郡王商议,韩夫人才回府告知,等着消息。
*
实际上,宫中的贤妃也正忐忑,暗恨韩七爷说漏了嘴。
她本来是打算等养子更中意韩十一姑娘一点,亲事商量的差不多,再说起求圣旨的事。
信郡王开口,她负责敲敲边鼓,撒个娇什么的,事情多半就成了。
如今提前泄露,场面就僵住了。没奈何,她只能先找信郡王进宫来,跟他商量此事。
信郡王听罢贤妃前言不搭后语的解释,总算明白怎么回事。
合着贤妃是两头骗啊,对着信郡王说韩十一姑娘格外中意他,愿意进府。
对着韩家人说,信郡王诚意十足,想要迎娶侧妃,两好并一好。
若是没有韩七说漏嘴了,事情确实就成了。
信郡王有些恼怒,但面上还是恭恭敬敬的,“母妃,您也知道郡王名下,只得两位侧妃的配置,此乃祖训,非是儿臣不愿意。韩姑娘若是进府,我一定好好待她,也会给她侧妃的待遇,只是在名分上稍差了些,别的没区别。”
“怎么会没区别?”贤妃脱口而出,“你去求一道圣旨赐婚,此事不就结了?”
室内顿时一静,空气都开始凝结起来。
信郡王似笑非笑,“韩姑娘是母妃的侄女,母妃也不疼疼她?母妃去求圣旨,这不是刚好么?
若是圣旨赐婚,多添一位侧妃,也无不可。”
那怎么可能呢?贤妃才不愿意为了这点小事,消耗自已在皇帝面前,本就不多的情面。
想要让皇帝破例,总要拿出一点值得破例的能耐吧。
谁去求这道旨意,就是消耗自已的情面。
情面这东西,也是用一点少一点啊。
母子二人都不说话,就此僵持,最终还是信郡王先拱手,“宫中不能久留,儿臣先出宫了,免得宫门落钥。”
贤妃勉强笑了笑,让人送信郡王离开。
人还没走远,贤妃气的砸了七八个瓷瓶,在一地碎瓷片里,咆哮着,“他翅膀硬了!竟然敢不听我的话!我家的姑娘,哪儿配不上侧妃之位了!就算是我要正妃,也该恭恭敬敬拱手奉上!”
周围的宫人不敢出声,唯有贤妃的老嬷嬷心中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