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台上一幅曹植之作《洛神赋》缓缓飘落的内容: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说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一一一文言文诸位可能看不懂,所以给它全部翻完白话文)
我赶忙拉住车夫,兴奋地说道:
“你看到那边的人了吗?那是谁呀?怎么如此美艳动人!”
车夫回答道:
“我听说河洛有位女神,名叫宓妃。不过,大王您见到的,莫非是太阳?她长得啥样呢?我好想听听。”
我告诉他说:
“她的模样啊,就像受惊的鸿雁那样轻盈,又像游动的蛟龙那样婉转。她的光彩胜过秋天的菊花,她的茂盛赛过春天的青松。她仿佛是那轻云遮住了明月,又像是那飘风回旋着雪花。远远望去,洁白得好像太阳从朝霞中升起;
走近一看,艳丽得如同芙蓉从清水中冒出。她身材不胖不瘦,高矮恰到好处。
她的肩膀像削成的一样,腰部纤细得如同束着的素帛。她的脖颈修长秀美,洁白的肌肤露在外面。她既不施粉黛,也不涂抹脂粉。她的发髻高耸如云,眉毛修长如蛾。她的嘴唇红润,牙齿洁白,明亮的眼睛善于顾盼,两颊的酒窝承接美丽的容颜。她姿态奇丽,容貌艳丽,神情优雅,举止娴静。她的柔情绰态,比言语更能打动人。她的奇装异服举世无双,骨骼相貌都符合图画。
她披着璀璨的罗衣,戴着瑶碧的华琚。她戴着金翠的首饰,身上点缀着明珠,闪闪发光。她脚蹬远行的文鞋,拖着如雾的轻纱裙。她身上散发着幽兰的芳香,在山角徘徊漫步。于是她忽然纵身一跃,自由自在地嬉戏玩耍。
她左边靠着彩旗,右边遮蔽着桂旗。她伸出洁白的手腕在神水边采摘,采摘那湍急的濑水中的黑色灵芝。
我喜欢她的美丽善良,心情激动难以平静。可惜没有好媒人替我传达情意,只好借助微波来传递我的话语。
我希望自己真诚纯洁的心意,能符合她的愿望。只恨人与神的道路不同,埋怨自己正当盛年却不能与她相配。我举起罗袖掩面而泣,泪水沾湿了衣襟。我哀悼这美好的相会永远断绝,哀叹自己从此要流落异乡。我没有办法表达我的爱意,只能献上江南的明珠。
虽然我深藏在太阴之中,却永远把心寄托在大王身上。忽然间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离开,心情惆怅,神思恍惚,光彩也被遮蔽。
于是我登上高山,又走下低谷,脚步虽然离开了,心神却还留在那里,留下情意,想象着她的模样,回头张望,心中充满忧愁。
我希望她的灵魂能重新显现,我要驾驭轻舟逆流而上。我在长河上漂浮,流连忘返,思念之情越来越深。
夜晚我整夜睡不着觉,直到寒霜沾满了衣裳,天也亮了。我命令车夫准备好马车,我要回到东边去。我抓住缰绳,举起马鞭,心中惆怅,徘徊不前。
只见才子谢灵运,开始询问楼阁的客官,“兄台可知,《洛神赋》是谁所做。”
客官微微一笑,回答道:
“此乃魏文帝曹植所作。昔日曹植途经洛川,偶遇洛水女神宓妃,被其美貌所震撼,遂写下这篇流传千古的《洛神赋》。”
谢灵运听后,心中涌起一股敬仰之情,他感叹道:
“曹子建之才情,真乃天下奇才也!我若能亲眼一见宓妃,定要为她赋诗一首。”
正说话间,一阵微风吹过,楼阁上的《洛神赋》轻轻飘落,仿佛是宓妃在回应谢灵运的感慨。
谢灵运伸手接住,小心翼翼地展开阅读,每一个字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读完之后,谢灵运更是心潮澎湃,他决定亲自前往洛川,探寻那传说中的宓妃。
于是,他告别客官,踏上了前往洛川的路途。
没问题,以下是为您续写的内容:
几日后,纣王一行抵达洛阳,受到了当地官员和百姓的热烈欢迎。
在游览洛阳的名胜古迹时,纣王偶然间看到了《洛神赋》这篇辞赋,被其中描绘的宓妃之美深深吸引。
他反复品读,赞不绝口。苏妲己一直陪伴在纣王身边,她看到纣王对《洛神赋》如此赞赏,心中不禁有些好奇。
她轻声问道:“大王,您觉得这宓妃之美,与奴家相比如何?”
纣王听后哈哈大笑,他放下手中的辞赋,转身看向苏妲己,眼中满是宠爱。
他轻轻揽过苏妲己的纤腰,深情地说道:
“当然是我的小美人最美了。宓妃虽是文中描绘的绝世美女,但她终究是虚构的人物。而你,却是我现实中的珍宝,你的美貌、智慧和温柔,都是无人能及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苏妲己听后心中欢喜,她撒娇地抱住纣王的脖子,两人在洛阳的美景中享受着这温馨的时刻。
而纣王对《洛神赋》的赞赏也传遍了整个洛阳城,使得这篇辞赋更加广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