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天皇老祖是哪位大神 > 第96章 临别之谏(第2页)

第96章 临别之谏(第2页)

李世民静静地站在床边,眼中满是悲痛和绝望,宛如一座失去生机的雕像。他看着妻子憔悴不堪的面容,那些曾经美好的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们一起度过的年少时光,一起经历的风雨岁月,每一个微笑、每一次拥抱,都如同利刃般刺痛他的心。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他低声呢喃:“观音婢,你怎么能抛下朕和孩子们呢?你一直都是那么坚强,这次也一定可以挺过来的啊,你怎么能……”

整个皇宫都沉浸在悲痛之中,宫女和太监们也都默默地流泪,那压抑的哭声在宫殿中回荡。大臣们得知消息后,纷纷赶来吊唁,他们为长孙皇后的离去感到深深的惋惜,也为李世民失去这样一位贤妻而痛心疾首。此时,宫殿里一片寂静,只有众人压抑的哭泣声。宫女们站在一旁,也都默默地抹着眼泪。

长孙皇后又坚持了一日有余,她的气息越来越微弱。在一个寂静的时刻,与世长辞,年仅三十六岁。

这一天是己卯日,整个皇宫仿佛被一层哀伤的黑纱所笼罩,哭声回荡在每一个角落。

李世民看着李治,眼中满是疲惫,说道:“治儿,你母后一生仁厚。她对待庶子,就像对待自己亲生的孩子一样,甚至比亲生的还要好。妃嫔们也都对她爱戴有加。她训诫你们兄弟,总是把谦虚和节俭放在首位。”

李治点头说道:“儿臣记得,母后经常教导我们,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李世民站起身来,在房间里踱步,一边走一边回忆着:“你母后最喜欢看书,就算是梳妆的时候也手不释卷。她还曾经采集古代妇女得失的事情,编成了《女则》三十卷。”

李治好奇地问:“父皇,儿臣还没见过《女则》,是怎样的一本书?”

李世民走到书架前,轻轻地抚摸着一本书,眼中闪着泪光,说道:“这是你母后的心血之作。她把古代女子的智慧和教训都写在了里面,希望能够给后人一些启示。只是,她在世的时候,没有让这本书流传出来。直到她崩后,宫司才奏闻于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世民拿起《女则》,翻开书页,一边看一边流泪。他对李治说:“治儿,你看,皇后此书,实足垂范百世。朕不是不知道生死有命,只是朕一想到回宫后再也听不到她的规诫,失去了这样一位良佐,心中就悲痛不已。”

李治已经悲伤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在旁边默默抽泣,李世民看着李治的样子心疼不已。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世民始终沉浸在对长孙皇后的思念之中。他常常会独自一人来到长孙皇后的寝宫,坐在床边,回忆着他们曾经的点点滴滴。

有一次,李世民对身边的侍从说:“朕每次来到这里,就好像看到观音婢还在,她坐在那里,微笑着看着朕。可当朕回过神来,才发现她已经不在了,这种感觉,就像有一把刀在割朕的心。”

侍从劝慰道:“陛下,皇后娘娘在天有灵,一定不希望看到您如此伤心。您要保重龙体啊。”

李世民摇了摇头,说道:“你们不懂,观音婢对朕来说,不仅仅是妻子,更是知己。她总是能在朕困惑的时候给朕建议,在朕冲动的时候让朕冷静。如今她走了,朕感觉自己就像失去了方向的船只,在茫茫大海中漂泊。”

在朝堂之上,大臣们也感受到了李世民的变化。他变得更加沉默寡言,处理政务的时候也时常会走神。

一位大臣站出来说道:“陛下,臣知道皇后娘娘的离世对您打击很大,但国家大事还需要您来处理。臣等恳请陛下振作起来。”

李世民看着大臣们,深深地叹了口气,说道:“朕知道,朕不会让皇后失望的。”

为了纪念长孙皇后,李世民下令在宫中为她设立了一个小祠堂。他亲自挑选了工匠,雕刻了长孙皇后的塑像,放在祠堂之中。

祠堂建好的那一天,李世民带着李治等皇子们来到祠堂。他看着塑像,眼中满是深情,说道:“观音婢,这是朕为你建的祠堂。朕希望在这里,还能感受到你的气息。”

李治在一旁说道:“父皇,母后看到这个祠堂,一定会很开心的。”

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朕希望后人也能记住你母后的贤德。”

随着时间的推移,长孙皇后的去世对唐朝的宫廷政治和社会文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宫廷中,妃嫔们时常会回忆起长孙皇后的善良和宽容。一位妃嫔对另一位妃嫔说:“皇后娘娘在世的时候,对我们是多么好啊。她从来不会为难我们。如今她走了,我们更要记住她的教诲,好好地在宫中生活。”

在社会文化方面,长孙皇后编写的《女则》开始在民间流传。女人们都把这本书当作珍宝,互相传阅。一位女子对自己的女儿说:“你要好好看看这本书,这是长孙皇后写的,里面有很多做人的道理。”

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追思和纪念,也成为了唐朝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人们在谈论起长孙皇后的时候,都会称赞她的贤德和智慧。

喜欢天皇大帝之老婆是武瞾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天皇大帝之老婆是武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