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大哥大嫂和大壮他们夫妻,四人一道拉着木板车去了县城,这次是用黑风拉着去的。
走的时候,田冬竹还吩咐许三丫,“卖了野猪,手上有了银子去买些布回来,天要冷了,得赶着给家里人做一身冬衣。”
“哎!好的。”许三丫坐到木板车上,挥着手道别。
秦明则是留在家里,认真抄写经文。
每抄写半个时辰就停笔休息一会,可要保护好眼睛,近视了也配不到眼镜。
两个侄女对小叔送的绒花爱不释手,坐在院子里要阿奶帮她们梳头,再戴上绒花,欢快的笑声传遍这个破败的农家小院。
秦老三的腰也好利索了,正在院子里劈柴,秦明休息时,搬个小凳坐在一旁。
“爹,您把这些材捆起来干嘛,堆砌在一边不就好了?”秦明问。
“这是打算装成捆了,拉去县城卖,价格是低了些,可是不愁卖。”
真是朴实的农家人,时刻都想着勤劳致富,秦明问:“怎么卖?”
“15文一捆。”秦父答。
听到这个价格,秦明都快噎住了,“爹,还是算了吧!您这年纪大了,劈树砍柴这些活太累人,儿子想在城里租个摊位,你和大哥大嫂去摆个摊。”
“摆什么摊?卖啥?”一直偷听的田冬竹走了过来。
“儿子听说,县城河码头经常有商船停靠,会在河提边批量销售一些商品,我们可以批发价买进,在城里租个摊位零售价卖出,赚个差价。”
“这能行?这要是好赚,城里人不去做?”田冬竹暗自嘀咕。
“不急,等家里存够租摊位的钱先。”秦明说完又回房写字去了。
能不能行,秦明不知道,不试试又怎么能知道,万一成功了呢!毕竟咱也是有小超市的人。
又抄写了半个时辰,休息的时候秦明去了竹林,和潘叔聊了好一会。
晌午刚过,秦奋他们就回来了,个个喜形于色,看来这次去县城很顺利。
秦老三,田冬竹,秦明都从屋里迎出来,帮着拿车上的东西回屋。
“爹,娘,这次咱们的猎物特别受欢迎,几乎一拿出来就被抢购一空。”
秦奋边卸货边兴奋地说。
秦老三笑得合不拢嘴,拍了拍秦奋的肩膀:“好小子,我就知道你行!这次卖了多少银两?”
秦奋从怀中掏出一个沉甸甸的钱袋,递给秦老三:“爹,您数数,这是今天的收获。”
秦老三接过钱袋,沉甸甸的感觉让他心花怒放。他数了数,眼中闪过一抹惊喜:“这么多!咱们这次可真是赚大了。”
这时,许三丫也进了屋,她手里提着一包棉布和几斤棉花:“娘,我听您的,买了棉布回来,还买了几斤棉花,只是棉花贵,没敢多买。”
田冬竹接过棉布和棉花,慈爱地摸了摸许三丫的头:“三丫真懂事,知道为家里着想。有这些棉布和棉花,咱们冬天就不愁没衣服穿了。”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秦老三打开钱袋,倒出大小不一的银子和铜板。
秦奋在一旁汇报:“爹,娘,这次我们把那些猎物分开卖给了城里的酒楼,总共卖了三十九两,分给大壮十三两银子,又买了一些家里需要的东西,剩下的都在这里,二十五两左右,爹娘你们数好了收着。”
秦老三将银子都推给田冬竹,起身说道:
“我去看看你们爷,家里还有新鲜的獾子肉,今晚叫你们大伯二伯两家都来吃饭,秦奋你把你们房里那个桌子也搬出来,整两桌。”
“好嘞!”
一家人快快乐乐的忙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