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哥似来了兴致:“我偶尔也会做一两首,不过他们都说是打油诗。”他说着抓抓头发笑着:“我们师爷做的诗,那才是好呢。不如谢兄弟你做一首,我请师爷点评点评?也许他能写封举荐信,这样你做先生也容易些。”
羲赫欲拒绝,但张大哥一再要求,便只得答应了。
他想了想:“请他点评倒不是不可,只是这里没有笔墨。”
黄婶忙道:“有的,之前我们描花样子,家里有一些纸和墨。”说着便找了出来。
羲赫实在无法再推脱,只得硬着头皮走到桌前。
我见他为难,知道他心中担忧,上前一边为他研磨,一边低语道:“你随便做一首便好,想来不会有事。”
他点点头,挥毫在纸上写下: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我看着那诗,这诗做得甚好,且字也不错,虽然他已经改变常用的字体,但是毕竟十几年练下来,不会不好。
我轻轻笑了,若是他愿意,哪个做不好呢?
张大哥拿起纸来仔细读了又读,眼中的敬佩越来越重:“谢兄弟,你这样的才华,不去考功名,实在可惜了啊。”
羲赫向他抱拳:“不瞒张大哥,我实在不喜官场,只想做个山野间的村夫。还望张大哥谅解。”
张大哥摇摇头,连叹可惜,却没有再提此事。
回家路上落下雪珠子来,却不大。我捧了一盘汤圆,正是之前自己亲手包的。黄婶专门挑出来,让我带回家中煮来吃。
羲赫一路都不停地望着那汤圆,我看到他眼中的期望,当下浅浅而戏谑地对他道:“在婶家没吃饱吗?”
他揉揉鼻子笑道:“吃饱倒是吃饱了,可是没有全饱呢。”
我嗔怒地看他一眼:“没全饱是什么意思啊?”
他指指肚子:“我看到黄婶将你包的留出来了,自然是留一点吃汤圆啊。”
我正走进房门,回头看一眼他:“那你得劈柴烧水哦。”
他朝我回应地一笑:“遵命。”说着去屋后了。
我突然闻到一丝淡淡幽香,不由道:“是屋后的梅花开了么?这样香!”
他闭了眼细细闻了:“我倒没闻到什么,你先进屋去,我去劈些柴来。”
我走进屋子将水烧上煮汤圆,袅袅白气中传来淡淡幽香。我一惊,回过头去。只见羲赫一手抱了捆柴火,另一只手上拿了一枝初绽的梅花。
“真的是梅花开了。这是好兆头呢。”他在水汽中朝我温柔地笑着,我突然觉得这一切仿若梦境般不真实起来。好似天一亮,这美梦便会醒来,徒留伤感与回忆。
“薇儿,就这梅花做首诗如何?“羲赫建议道,自己先说起来:“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