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有着对于那株药材具体的介绍,比如说——
【别名】:
凫公英、蒲公草、耩褥草、仆公英、仆公罂、地丁、金簪草、孛孛丁菜、黄花苗、黄花郎、鹁鸪英、婆婆丁、白鼓
【药材类别】:
根茎类
【性味】:
味苦;甘;性寒。
①《唐本草》:味甘,平,无毒。
②李杲:微苦,寒。
③《本草述》:甘,平微寒。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苦甘,寒。
【归经】:
入肝、胃经。
①李杲:足少阴经。
②《本草衍义补遗》:入阳明、太阴经。
【入药部分】:
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带根全草。
【产地和分布】:
生长于山坡草地、路旁、河岸沙地及田野间。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全国大部地区有产。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25cm,含白色乳汁。根深长,……冠毛。花期早春及晚秋。生于路旁、田野、山坡。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大剂量60g;大剂量60g,或捣汁;或入散剂。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事项】:
阳虚外寒、脾胃虚弱者忌用
【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主乳痈;肺痈;肠痈;痄腮;疔毒疮肿;目赤肿痛;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胃火;肠炎;痢疾;肝炎;胆吓炎;尿路感染;蛇虫咬伤。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疠,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
一通看下来,甚至就连底下具体的药方都有,搭配什么药,怎么熬制,需要新鲜蒲公英,又或者是干制的蒲公英等等。
各种搭配下来的药理药性相合,相辅相成。
面对这一出,林琛除了脑子发懵,其他似乎都还好——
慌张。
咳咳咳。
除了蒲公英以外,整座山上其他各种药材也是数不胜数,随便点开一个都有完整的介绍。
甚至就连一些剧毒的植物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