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鼎定南北朝QQ > 第226章 水淹之计(第1页)

第226章 水淹之计(第1页)

在元融等人眼中,源子雍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混蛋。可他本身其实拥有极高的军事才华和实战经验,否则也不会被胡太后和朝廷委以重任了。只不过他在平定叛乱与削弱元深元融之间,没有把握好“那个度”,从而导致局势变成这个鬼样子。

现如今,源子雍已经成功把元深拖死、把元融拖垮,算是完美的完成了胡太后暗自交待的密令;然后他现在陷入一个相当危险的处境,整个家族都要为他的失策负责。

正是基于这个认识,他只好想尽一切办法来满足有兵、能战的卫铉。

他和驻军于范阳城以南的杜洛周、葛荣一样,并没有缩在新城城之内,而是以新城城为后勤重地,亲自率领大军扎营于城池西北二十多余外的龙山一带。

敌我双方的两座大营相距二十余里,中隔一条自西北流向东南的徐水。

中军大帐之内,身兼北讨副都督的元融已经摆烂了,他默不作声,当他听完源子雍、行军司马丘念、行军长史裴之礼等人商定出来的作战计划,心中暗自冷笑。

按照这几个不知死活的王八蛋的说法而言,杜洛周和葛荣的军队都是不堪大用的乌合之众。

这种说法当然也有一定道理,但是源子雍带来的五万大军,有三万是乌合之众,若乌合之众与乌合之众对决,叛军只要出动一万名久经沙场的杂兵,就能轻松将不经战事的三万杂兵击溃。剩下的两万羽林军确实强悍,但杜洛周的精锐也不差,而且对方的精锐人数多;要是打将起来的话,羽林军照样会吃大亏。

唯一可取的地方,也只有行军长史裴之礼提出的策略了。他认为杜洛周、葛荣的联盟是暂时的,如果其中一方出现重大损失、另一方却无所损失,两者之间必将产生矛盾。

有鉴于此,裴之礼建议源子雍主攻势弱的葛荣。然而源子雍觉得大军士气高昂、饥渴难耐、求战心切,应当集中兵力攻打杜洛周所在的西大营,只要将其主力击溃,使其没有绝对的优势,野心勃勃的葛荣的必然有所异想。

元融也不否认源子雍的想法,可问题是要打得赢才行啊。再从就胖了一大圈、铠甲都被勒得紧紧的两万名羽林军的模样来看,他不认为这些将士打得过久经沙场、能征善战的杜洛周精锐。

至于源子雍所说的羽林军能够以一挡十、以一挡百,要反过来说才对。

他也好好的分析过了、好好的劝说过了,然而源子雍只会敌视自己,完全听不进良言;源子雍原来听了裴之礼的分析、丘念的建议,是有些犹豫不绝的的。但是自己发言以后,这个狗一样的东西突然就干脆利落的说要攻打杜洛周。

要是他早知源子雍混蛋到这步田地,就不应该说话。

源子雍无视元融的的怒目而视。他也有自己的考虑:如今的元融已经被叛军打残了,他算是完全了胡太后的交待;在之后的战斗中,元融半点作用都没有。

况且他现在骑虎难下、处境极其不妙,根本就不敢和元融有一丝一毫交集、根本不敢给元融建功立业的机会。再加上他对麾下的五万大军有绝对的信心,故而非但没有听元融的良言相劝,反而对着干。

与深受胡太后忌惮的元融相比,源子雍更愿意相信真小人一般的卫铉。

“大都督,前方斥候发来紧急军情。”一名亲兵都伯步履匆匆的进入大帐,将一封书急报呈给源子雍。

源子雍一目十行的看完军情,脸上露出狂喜之色。

“大都督,发生了何事?”副将王悦见源子雍喜上眉梢,连忙问道。

“哈哈、哈哈哈……好哇、好哇!”源子雍忽然哈哈大笑,他兴奋难掩的站了起来,向众人说道:“诸位,杜洛周和葛荣出动四万骑兵向西方的燕州东代郡进发,显然是追着卫将军而去。”

裴礼之听得眉头深锁,沉声问道:“大都督,叛军出动了四万骑兵?”

“对,正是四万骑兵。”源子雍扬了扬手中信笺,笑着说道:“军情上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叛军一人双骑,已然远离范阳数十里。”

似乎担心大家有所怀疑,他又补充道:“范阳郡固然有很多隆起的山丘,但本身还是一马平川的平原。这支的大军的行踪根本就瞒不过我军斥候。所以诸位不必担心这支大军突然杀回。”

裴礼之总是觉得有些不对劲,不过他着实想不出哪儿不对,便起身拱手问道:“依大都督之见,我军应当如何对应?”

源子雍闻言,毫不犹豫的说道:“卫将军先后引走一万骑兵、四万骑兵,将压力尽数扛了下来。从而给了我们破敌良机;我军应当抓住机会与敌决战。”

元融也没有想到叛军舍近求远,竟然派出四万精骑追击卫铉军,可是当他想到卫铉军步骑兼备,又携带大量粮草辎重;立刻理解了叛军速战速决、先破一军的用意。

源子雍固然不愿元融立功,可是他现在也不敢拿大军、成败来开玩笑了;见到元融若有所思、默不作声,于是出声询问道:“章武王可有不同见解?或异议?”

“大都督,末将没有异议。”元融沉声说道:“但是末将想说的是,千万要防止叛军在徐水执行水淹之计”

源子雍是西平乐都人(青海海东市),他对燕州和幽州地形地势的认识来自地图、来自斥候,本身并没有去过燕州和幽州。元融的封地是瀛州章武郡,从小就在这里长大,而且他的续弦妻子又是范阳卢氏女,所以他也认为元融对这方大地的了解远比自己多。但所谓的“水淹之计”就让他无法理解了。

想到这里,他连忙问道:“章武王,现在已是深秋时节,徐水还有大水么?”

“大都督,徐水发源于五回岭东麓,这个时节的流量确实不大,也淹不了大军。”元融缓缓的说道:“但是在数十年前,北方的涞水和易水汇合处老是泛滥成灾、老是决堤淹没南方田地。人们为了减轻‘易徐地域’洪涝灾害,为了补给缺少水量的南方,便自发从涞水和易水汇合的駮牛山西麓挖了一条漕渠,最终连接到南方的徐水。这条漕渠只要不结冻,便是冬天也能通过两千石大船。而徐水有了涞水和易水的补给,水量也非常大。”

介绍完毕,元融建议道:“未免发生意外,中了叛军之计,依末将觉得当派斥候沿岸巡视为好。”

源子雍颔首道:“章武王所言极是,我会派人巡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