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鼎定南北朝QQ > 第211章 三才拜主(第1页)

第211章 三才拜主(第1页)

分主宾入座,卫铉问了他们三人为何会在一起。原本是苏绰和李穆在望都县一带遇叛军溃兵了,而独孤信正带着家兵前来投军,顺手让人把他们给救了。

卫铉怎么也想不到三个人宰相级大人物会凑到一起,还到了自己身边,只是他现在严重缺乏文官,尤其是缺乏富有大局观的宰相级文官;三人的到来,便如雪中送炭一般。不过以他前世学到的贫瘠的历史知识来分析,觉得有任命书的书苏绰多半选择从政。而独孤信和李穆则会从军,因为他俩都是以军功起家、以军功名垂青史的人物,使后世人忽略了他们在政治上的成就。

稍作寒暄,卫铉目光看向有正式任命书的苏绰,微笑道:“一般官员都不愿意去战乱频发的地方的任职,那里条件艰苦、远离家人不说,而且也有身殒的危险;也只有胸怀大志、锐意进取的人愿意。你愿意放弃朝廷度支曹掌固、担任战乱之地的寻事参军事,可见你是志存高远。既然你来了,那我也说一说我们这儿的规则。”

“我的用人标准就是人尽其才、公平公正,在座诸位都是凭才能上来的人,与我卫铉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如果你有才能、有贡献,升职其实非常容易;若你只会高谈阔论、纸上谈兵,亦或是执法犯法,那我一定依法惩处、永世不用。”

苏绰从中枢度支曹掌固变成地方上的寻事参军事,本身就是降职而用,再加上此时又是战争期间,其处境比以前更差;可他明知如此,还带李穆前来闯一闯,本身就做好了最坏的打算。闻言立刻知道了卫铉的意思,然而他非但没有觉得这种相当直接的交流方式不好,反而认为卫铉远比中枢那些人真诚、坦率。

他起身拱手一礼,肃然道:“将军,卑职不是夸夸其谈的人,一不会执法犯法、二不会消极怠工、三不怕挑战;卑职只怕没有施展才华的地方、没有凭本事晋升的公正。”

“看来苏参军与我们是一路人,都是不受人喜欢的异类。”卫铉笑着向堂中众将说完,然后神色欣然的看着苏绰,说道:“我说话不喜欢拐弯抹角,有些话就直说了。”

“将军但说无妨,卑职洗耳恭听。”苏绰深施一礼,面色严肃的看着卫铉。

卫铉亦郑重的说道:“苏参军肯从无战乱的帝都洛阳前来,想必除了朝廷的任命,还对上党行台、对我卫铉有着一定的认同,不知我说得可对?”

苏绰和旁边的独孤信、李穆听得暗自心惊。

独孤信知道得民心得天下的道理,又有强烈的建功立业之心;若非杨忠拦上一拦,他早就投奔葛荣了。他最后虽然没有投奔葛荣,却也十分关注北方战事、关注骁果军。

骁果军表现出来的战斗力,他其实并不怎么在意的,因为只要正规军的主将不是废物,都能在野外打出这样的战果,然而令他震撼的是骁果军令行禁止的严明军纪——

骁果军“冻死不折屋,饿死不虏掠”的堂堂正正的、王师之风;独孤信别说是见所未见,便是听都没有听说过。他不但被这样的军队的震撼住了,而且觉得这种爱民的军队和主将才是自己想要追随的对象,于是就来了。

从洛阳而来的苏绰和李穆,也有了解卫铉为人之心。其实如果按路程来计算的话,他们在三天前就应该抵达北平郡;之所以拖到现在,主要是他们认为战争期间更能探清卫铉的为人、骁果军的行事风格,为他们提供是否拜主的依据。于是他们在途中走走停停、四下打探骁果军情况。最终得出的答案,与独孤信类似。

但是他们三人没有想到的是,卫铉似乎看穿了他们的想法和做法,故而说“还对上党行台、对我卫铉有着一定的认同”。

“将军所言不错。”苏绰再次深施一礼,直接就认了下来。像他和独孤信、李穆这种文武双全的顶尖智者,其实都有非常强烈的主观意识。他们一般不会受私交、朋友情谊影响,而朋友间的情谊和鼓动,最多只是为自己择主提供一个参考而已。

苏绰正是因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明白于谨有所决断以后,并没有加以劝说,反而站在对方的立场来考虑问题。

同样道理,卫铉麾下的念贤和韩轨、王佑、窦泰、段荣、尧雄、蔡俊、达奚武、若干惠、厍狄干、寇洛、斛律光、王思政等人亦是如此。

一开始,他们的心态和苏绰所说一样:他们既不怕艰苦,也不怕死,怕的是没有获得公平公正的机会。此前他们由于尔朱英娥、尔朱荣,故而纷纷视卫铉为自己升迁的跳板;故而在卫铉麾下安分守己、老老实实。可之后的所见所闻、耳闻目睹、亲自参与,使他们心态全变了,也都服了努力走上王者之道、长久之道的卫铉本人,而不是服了“尔朱家女婿”这一层身份。

“既然苏参军明白,那是再好不过了;不过上党行台现行军政之制,与中枢、与其他地方大有不同。你在未来几个月内,主要还是以适应新制为主。”卫铉顿了一顿,又说道:“我的意思是让你按朝廷任命,先当录事参军事一职、帮我处理政务,同时了解新政。如果有自己的想法,亦或发现我军有何不当之处,可第一时间对我说。三个月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你是升还是贬,你以为如何?”

“多谢将军,卑职决不辜负将军厚爱。”苏绰明白地方上的录事参军事品级很低,甚至没有资格列入品级,但是此职离主将、主官最近,是地方官吏梦想里的职务。他见卫铉把一切说透了,还让自己担任这个要职,心下异常欣喜。

他也不忘独孤信和李穆,于是拱手道:“将军,独孤信、李穆才于军事,才干远在卑职之上。只是他们一直怀才不遇,卑职特向将军举荐。”

“独孤将军之名。我从贺拔允、贺拔岳将军那里听过,他们都说独孤将军是斩杀破六韩拔陵主将卫可孤的大功臣,只是因为某些原因,得不到应有的封赏。”卫铉知道独孤信在六镇之乱前后,是魏朝的忠臣,贺拔度和三个儿子的付出的也不遑多让;而宇文泰的父亲宇文肱、大兄宇文颢、次兄宇文连显得更加悲壮,他们三人都死在为魏朝效力的战争之中;可结果呢?

结果就是朝廷因为他们属于六镇一员,怀有偏见;最后非但没有认可他们的忠诚、付出、功绩,非但没有加以褒奖,反而以叛逆论处;然后不分青红皂白、不问对错将他们打为“附贼贼众”。

家破人亡的有功之士面对朝廷的偏见,无缘无故的敌视,又怎么可能受得了?

独孤信以为卫铉不会收留自己而感到黯然、心寒的时候,只听卫铉又说道:“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觉得独孤将军怀才不遇、生不逢时,既然独孤将军来了,那我们就是一家人。只不过正如我刚才所说那般:我上党行台的军政都之制都与朝廷不同,当下又处在战争时期,军制和各级将领职位全部不宜变化。所以我打算让独孤将军、李郎先跟在我身边一边适应、一边为我出谋划策,不知二位以为如何?”

独孤信和李穆的确是潜力无穷的统帅、宰相之才,可他们不是北周时期的成熟的独孤信、李穆;而卫铉定下的军政新制和上党行台、骁果军是他的根本和未来。两相比较下来,后者无疑重要千倍万倍;要是独孤信和李穆一来就想当高高在上的大将,接受不了自己的安排、亦或是心怀抱怨和反感,那他宁可不要。

“将军快人快语,信愿意为将军效力。”独孤信的确有些失落,可他明白卫铉的做法是对的,也是一方势力长长久久的根本;而且他的心态和苏绰一样——

既不怕苦,也不怕死,只怕没有出头机会;只要卫铉等人今后真的没有有恶意打压,他的心愿已足。

“李穆、李显庆,愿为将军效力。”李穆亦是起身行礼,郑重向卫铉表明自己的态度。

“好。”卫铉点了点头,向下首的斛律光吩咐道:“明月,你带三人去沐浴更衣。”

“喏。”斛律光应了一声,向苏、独孤、李团团一礼道:“三人,请。”

“卑职告辞。”三人都不是婆婆妈妈之辈,他们明白大战当前,自己此时应该好生休息、养精蓄锐,而不是强行撑着;他们向卫铉行了一礼,跟着斛律光离开。

四人退下不久,负责与章武王元融联络的卫灵匆匆忙忙赶来,行礼道:“家……将军,章武王来信:他在新城县已经击溃葛荣主力,不过由于杜洛周部将王延年率领南下趄葛荣,使他伤亡惨重、主力损失殆尽,请将军尽快与他会合。”

“杜洛周军南下了?”唇亡齿寒之理,杜洛周不可能不明白,所以南下助战一事,早就在卫铉等人预料之中,只不过让大家感到意外的是元融。

元融此前折损的兵力可不少,但是他竟然把兵多将广的葛荣给击溃了?

“正是,这是章武王派人送来的急报,请将军过目。”卫灵上前几步,将一封信交给了卫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