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股票大作手回忆录和股票作手回忆录 > 第十六章 投资商和投机商不是一个物种找到最确切(第3页)

第十六章 投资商和投机商不是一个物种找到最确切(第3页)

一天,我遇到了著名漫画家W。A。罗杰斯70先生。券商们都很喜欢他以股市为题材的漫画。他的作品每天都刊登在《纽约先驱报》上,多年来给成千上万的人带来了欢乐。他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发生在美国与西班牙开战之前。有天晚上,他在一个券商朋友家里坐了一会,离开时,他从衣帽架上拿起自己的圆礼帽,至少他认为那是自己的帽子,因为它和自己那顶长得一模一样,而且戴起来挺合适的。

那时整个华尔街都在思考和谈论对西班牙作战的问题。会打起来吗?如果打起来,股票就会跌;不仅国内的股民会抛出,更大的压力来自持有我们的股票的欧洲股民。如果不打,就一定要买进,因为经过媒体对战争的大肆渲染,股价已经跌得很低了。罗杰斯告诉我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前一天晚上,我在券商朋友家里聊天。第二天早上,他站在交易所里,焦虑地做着思想斗争,不知道该做空还是做多。他对两方面再三权衡,还是无法分辨哪些是谣传,哪些是事实。没有可靠的消息引导他。他一会认为战争不可避免,一会又觉得不可能交战。纠结的内心一定让他身体发热了,因为他摘下礼帽,擦了擦发热的前额,始终无法确定是该做多还是做空。”

“他碰巧朝帽子里看了一眼,上面用金线绣着WAR三个字母。这正是他需要的启示。‘这难道是上帝通过帽子传递给我的消息吗?’于是他放空了大宗股票。后来果然宣战了,他在暴跌中回补空头,来了一记绝杀。”W。A。罗杰斯用一句话结束了他的故事,“我一直没有要回我那顶帽子!”

我听过的众多内幕故事中,最经典的一个,是关于纽交所里最著名的操盘手之一J。T。胡德的。一天,另一个场内交易员波特·沃克告诉他,说自己帮了大西洋南方铁路公司的董事长一个大忙。为了报答他,这位内线让他全力买进大西洋南方铁路的股票。公司董事会计划采取措施把股价抬高25点以上。只有部分股东参与了此事,但大部分其他股东也必将赞成。

沃克确定公司会提高股息率,所以把消息告诉了他的朋友胡德,然后俩人各买了几千股。他们买进之前和之后,股票持续疲软,但胡德说这显然是内线集团吸进前的洗盘,而内线的首脑正是对波特感恩戴德的那位朋友。

第二个周四收盘后,公司召开董事会,否定了分红方案。周五早上开盘后的前六分钟内它就跌6个点。

波特·沃克恼羞成怒,去找那个欠他人情的董事长。后者对此也很难过,非常后悔。他说不记得说过让沃克买进了,所以忘了打电话告诉他董事会的主导派改变了计划。充满悔意的董事长急着想弥补自己的过失,所以又给了波特另一条内幕。他善良地解释道,自己判断错了,他的几个同事想低价吃进股票,所以大力打压了股价,而为了赢得他们的选票,他只得退让。但是现在,他们正全力吃进,股价必定会涨。现在买进绝对保险。

波特不仅原谅了他,还热烈地握住了大金融家的手。自然,他马上又去找他的患难兄弟胡德,分享这个令人高兴的消息。他们准备大赚一笔。当初听说它会涨,他们买进了,而现在股票跌了15个点了,这就好办了,他们以联名账户买进了5000股。

他们一买进,它就应声而落,跌势表明显然是内线在出仓。两个专家一打听,还真是内线在出货,所以挺高兴没继续持仓。胡德抛光了他们那5000股后,沃克对他说:“如果那个白纸一样的白痴前天没去佛罗里达,我一定会扯出他的肠子!是的,我会的。你跟我来。”

“去哪儿?”胡德问。

“去电报室。我要给那只臭鼬发封电报,叫他一辈子都忘不了。跟我来。”

胡德跟着波特去了电报室。波特的情绪被那5000股上的重大亏损攫住了,挥就了一篇骂人的杰作,读给胡德听,读完后说:“这差不多就是我要骂的话了。”

他正要把电报递给在一边等候的电报员,胡德说:“等等,波特!”

“怎么了?”

“我看咱们还是别发了。”胡德诚恳地建议道。

“为什么?”波特厉声说。

“这会让他暴跳如雷。”

“这不正是我们希望的吗?”波特惊讶地看着胡德。

可胡德不以为然地摇摇头,十分严肃地说:“如果你发了这封电报,他就再也不给咱俩内幕了!”

一个专业的场内交易员,竟然说出这种话!对于听信内幕的蠢蛋们,我们还能说什么呢?人们听信内幕,不是因为他们太蠢,而是像我说的那样,他们喜欢沉溺于希望的酒精之中。

老罗斯柴尔德男爵赢钱的秘诀尤其适用于投机。有人问他:在证交所赚钱不是很难吗?他回答说恰恰相反,他认为非常容易。

“那是因为你有钱。”问话的人说。

“才不是呢。我找到了捷径,并坚持走它,所以不想赚钱都难。如果你想知道,我可以告诉你我的秘诀,它就是:我从不抄底,且见好就收。”

投资商和投机商不是一个物种。大多数人喜欢研究公司的存货清单、收入数据和各类数字资料,好像这些就是确定无疑的事实,人的因素通常被最小化,很少有人会看人持股。但我认识的最高明的投资者却不这样。他是一个德裔宾州人,在华尔街栖身,堪比罗素·塞奇。

他善于做调查,永远在不知疲倦地调查中。他只相信自己的研究,只相信自己的眼睛,从不需要别人的眼镜。几年前,他似乎持有艾奇逊公司的不少股票,但很快就开始听说关于该公司及其经营状况的利空消息。据说,公司总裁雷哈特先生根本不是大家传说中的奇才,实际上只是个年轻的管理者,挥霍无度又轻率鲁莽,所以公司一片混乱,总有一天会倒大霉的。

这个德裔宾州人一辈子就是干这个的。他立刻赶往波士顿去见雷哈特,问了他几个问题。宾州人先复述了人们对雷哈特的指责,然后问这个艾奇逊——托皮卡——圣菲铁路公司的总裁那些指责是不是真的。71雷哈特先生不仅断然否认了这些指控,还说可以用数据证明其完全是一些骗子对他的恶意中伤。德裔宾州人想要更确切的信息,总裁就将数据一一奉上,让他充分了解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细致到一分一厘。

德裔宾州人谢过雷哈特总裁,一回到纽约就马上卖掉了艾奇逊的所有持股。大约一周后,他用闲置资金买进了一大批德拉华——拉克万纳——西部铁路公司的股票。多年后,我们在一起聊一些幸运的换持事件时,他就举了自己的例子。他是这样解释原因的:“你瞧,我发现雷哈特总裁写数字时,会从一个红木圆角柜的抽屉中抽出几张信纸,那是高级的重磅亚麻纸,抬头上还有精美的双色浮雕,很贵,完全没必要地贵。他会在纸上写下一组数字,告诉我公司某个分部的精确收入,以及他们是如何缩减开支和减少运营成本的,然后就把这张昂贵的信纸揉成一团,扔进纸篓里。很快,他又想给我讲讲公司正在推行的一些财务制度,于是就又拿出一张这种精美的纸,这种印着双色浮雕抬头的纸,写下几个数字,又砰的一声扔进纸篓里了。想都不想就又扔了不少钱。这件事让我想到,如果总裁是这样的人,一定没有节俭的员工,也不会奖励员工的节俭行为。所以我决定不信他那套,而是相信人们告诉我的信息:公司的管理层铺张浪费。于是我卖掉了手上所有的艾奇逊股票。72”

“几天后,我碰巧有机会去了德拉华——拉克万纳——西部铁路公司。老山姆·史隆是公司总裁,他的办公室离大门最近,而且办公室的门常常是开着的。不管谁走进公司,都能看到总裁坐在办公桌前。任何人都可以走进去和他聊工作,如果你有工作可聊。当其他股东着急用钱来申请资金时,和他说话完全不用拐弯抹角,只需直截了当地问能不能批准,山姆·史隆总会直接说行或不行,不管其他股东在股市上多么着急用钱。这些股东常跟我谈论他的高效。”

“进门时,我看到老头正忙。我一开始还以为他在拆信,走进去靠近办公桌才看清他在做什么。我后来听说这是他的日常习惯。每天信件分类并打开后,他都会把空信封收集起来拿到办公室,而不是扔掉。闲下来的时候,他就把信封拆平,这样就有两张背面空白的纸了。他会把这些纸摞起来,分发到各处,代替草稿纸使用,就像雷哈特用精美浮雕抬头的信纸写数字时一个用途。空信封没有浪费,也有效利用了总裁的空闲时间,物尽其用。”

“这件事让我想到,如果这家公司有这样的总裁,各个部门都应该比较节俭。总裁就是保证!当然,我还知道这家公司资产雄厚,股息稳定,所以我全力买进了德拉华——拉克万纳——西部铁路公司的股票。那之后,我的股本翻了一番又一番,我的年红利和原始资本一样多。我现在还持有它的股票。而艾奇逊——托皮卡——圣菲铁路公司后来则破产清算,换了主人,就在几个月前,其总裁还把带有双色浮雕信头的亚麻信纸一张张地扔进纸篓,用数字向我证明公司并没有浪费。”73这则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这不是他编出来的故事,而这个德裔宾州人持有的其他股票都不如他在德拉华——拉克万纳——西部铁路上的投资成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