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旁观”
“易耳,届时直接来礼部便是,身为教谕便带你长长见识,只是……”
“学生都懂,学生都懂”
王清晨信誓旦旦,司马广信以为真。
“三日之后自来便是,可别带刀啊!”
司马广不忘再次叮嘱,只要不打死打伤,他都能有所交代。
毕竟当街截杀他的学生,只是挨他几句骂岂能了事,还是正主报仇最为妥当,他也权当自家学生想要出口恶气罢了。
由他便由他,大不了重新回书院教书就是。
王清晨也没想到老先生竟然想了这么多。
苍天可鉴他真没有别的想法。
最多就是想对对线,让那些原始人感受一下来自阴阳家的艺术。
至于让他们归天那是以后的事。
与此同时,第一期的《大朔新闻》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筹备。
除了时事板块,王清晨还规划了诗词文章,奇人异事,官场趣谈,百姓民生等,
他甚至还为此重新开了话本连载版块。
连载的正是他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因为戏剧‘柳荫记’的爆火。
他的话本如今在京师也炙手可热,即便是官员也不能免俗。
同时也是为自己的梨园打波广告夹带私货自古便有。
而四海梨园也远比想象中更加火热。
如今业已成为京师最富盛名的消金窟,只要大幕拉开,每天财源便滚滚而来。
无论是刚来京师的外地人还是祖祖辈辈都在京师的本地人,都以四海梨园为谈资,其戏票更是一票难求。
而随着四海梨园的火热,京师之中竞相出现了不少类似的梨园。
但是多数只学到其形,未学到其魂,尤其是剧目质量更是天差地别。
相较之下,四海梨园的含金量仍在进一步提高。
如今京师百姓每每闲暇总是要唱上两句当下最火的台词,一方面是自娱,一方面是炫耀。
进出四海梨园也逐渐成为一件有身份的事情。
因为有着征北侯府这块金字招牌,杜绝了诸多麻烦,毕竟将门勋贵自古便是一体,最不好惹。
而郑良趁着这次机会也招收了诸多前来学艺的女子,这也是为后续的发展做准备。
女子学艺自古都要比男子难上许多许多,不仅要看机会还要提防诸多东西。
也因为四海梨园的特殊性质,所以招徕了诸多艳羡者。
而郑良想要继续做大做强的话,自己培养演员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王清晨给他出的主意。
四海梨园目前的赚钱能力甚至比有容小筑还要强上不少。
如果再开上几家,那岂不赚得盆满钵满,而人手就是最大的问题。
名利遮人眼,为了这两个字很少有人能忍住自己的底线。
但恰恰郑良和王清晨都不是那种丧失底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