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当贫富差距过大时会发生什么 > 2 章(第1页)

2 章(第1页)

者比较好理解,一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民众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工资(劳动力价格)自然会水涨船高,也就没有多少人愿意再站在流水线上了,所以一些低技术的、走量的产业,就失去了成本优势。

后者,则是因为MadeinJapan太能打了,打得美国工厂成批破产,失业大幅上升,贸易保护主义迅速抬头。

说来话也不长,美国人那段时间确实够倒霉的,屋漏偏逢下冰雹,先是在越南战场上被坑得死去活来,后来中东火药桶又连着爆,导致油价飞涨。

工业时代,能源是成本之母,石油涨价,一切商品,都要涨价,然后美国就陷入了惨烈的滞胀危机。

学过政治经济的都知道,在所有的危机中,滞胀最麻烦,一边是失业率飙升,另一边是物价飞涨——老百姓本来就挣不到钱,生活成本还上升,这不是把人往街头上逼么?

严重的通胀叠加经济下行,就叫滞胀。

为什么说滞胀最麻烦呢?

因为滞胀和萧条不同,无法使用货币刺激的手段来进行逆周期调节,这时候通胀已经很严重了,再放水的话,物价就会涨得更厉害,货币就彻底变「纸」了,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危机。

解决方案只有加息、收缩货币这一条路,但这样一来,又会加剧经济萧条,使失业更严重。

上世纪80年代初的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克,就顶住了白宫和民间的压力,开启壮士断腕般地加息,才成功遏制了通胀,让美国走出滞胀,赢下了冷战。

经济决策哪有两全其美?他这一加息,美国打工人的生活就更难了,失业率一度飙到了10%,而且扩大了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利差,一看有套利空间,国际资本大量买入美元,促使美元急速升值。

升值听起来好像是个发财的词,但实际上,推高了美国商品在国外的售价。举例:

以上就是日美贸易摩擦时期,美国的基本国情:国内物价飞涨,失业飙升,国外美元汇率上涨,商品出口困难……可谓是内忧外患。

而日本那边却风景独好,经济一派欣欣向荣。

美爹这些年打完朝鲜打越南,还要操着和苏联硬刚的心,结果让这小子闷声发大财,能忍?

于是美国先给日本安了个「不公正贸易国」的帽子,再指责其窃取美国的高新技术……反正几十年了,翻来覆去就是那套,先安上罪名,再发起调查,目的都是制裁和敲竹杠。

日本已然是当时美国社会最大的敌视对象,「老白男」普遍认为是日本人抢了他们的饭碗,于是上街砸日本车,叫嚣抵制日货。

美国的资本家也趁机利用了这波民族情绪,卡特·皮勒公司是美国有名的工程机械龙头,那时正被日企小松制作所完虐。傲慢的美国人肯定不会去找产品质量的问题,他们只会认为是美元汇率偏高,导致了自己竞争力不够。

于是乎,卡特公司当时的总裁李·摩根写了份报告,称:「只要美元贬值20%,我就能把推土机开到日本帝国首都。」

紧接着,G5就酝酿了推动美元贬值、日元升值的《广场协议》。

现在还有好多人认为《广场协议》是阴谋,坑了日本,其实还真不是。

广场协议的直接目标是增加美国的出口,减少其贸易赤字。

具体办法是让美元贬值,前面曾提到了过,相当于美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降价,这时候再让其他国家刺激消费,那美国货不就能卖更多么?

日本人也很配合,先主动升值日元,再祭出了《前川报告》,表示要:刺激内需、升级产业结构、增加进口、扩大开放、加快金融自由化。

为什么日本人这么配合?

因为日元升值其实对日本也有好处:

一是,日元适当(20%)升值,有利于促进国内的产业结构升级,因为他们以前也是山寨大国,靠低价走量取胜,现在国际售价要涨,参与竞争的日企压力增大,自然会在成本控制和技术升级上下更多功夫。

再者,日本是资源稀缺国,日元升值,会降低进口原材料的成本。

三者,日本居民也很开心,因为日元升值,国内还在多发钱,日本人不就有了越来越多的值钱的钱么?就可以到外国买买买啊!

为什么被玩坏了呢?

因为日元升得太猛了,远远超出了控制。

《广场协议》的签订,等于官宣日元会升值,什么概念?

这就相当于用政府信誉保证,买日元一定赚!

有钱不赚不是王八蛋么?于是国际资本大量涌入,日元蹭蹭蹭往上涨,完全超出了预定的20%左右的变动幅度。1985年广场协议刚签的时候,约240日元兑1美元,很快啊,就突破了120日元兑1美元。

日本央行也觉得这么猛涨下去不行,又出手遏制日元升值的速度,开始降息,向市场大量释放日元供给。

上图可以看到,日本央行在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把基准利率从5%降到了2。5%。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