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不得不做」的比例降低,把「想要做」的比例慢慢慢慢的提高。
长此以往,最后自然就会由量变到质变获得回报。
曾经有一位同学跟我留言说:王老师,我工作了五年,换过六份工作,也试了很多行业。
但是每次尝试后,我都觉得眼下的工作不适合自己。
我也认可你说的,要用简洁思维去简化自己的人生,选择一个适合我的职业方向,然后集中精力,往这个方向走。
但是,我根本就不知道,怎么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这个问题非常好,而且特别有代表性。
这些年职场上的跳槽率、离职率越来越高,就说明了:大部分的人都在不断试错,这些人不怕做选择,只是不知道自己工作的目的是什么?
自然也就没办法在择业上确定方向。
一切都是为了幸福,工作也是。
我们工作的目的是什么?
美国盖洛普调查公司曾经对中国人的工作满意度做过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中国人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
你知道这些人不满意的原因是什么吗?
不是因为真的没有选择,而是他们在选择职业的时候,把对物质和财富的追求,放在了幸福感之上。
也就是为什么大部分职场人心怀画家、音乐家、旅行家梦想,却不敢动身实现,毕竟现在忙碌甚至疲惫的工作提供给自己相对优渥的生活水平以及稳定的未来。
但从我的角度来看,我做过企业,我知道衡量一家企业的商业成就时,金钱确实是最好的标准。
比如,我们用钱去估算它的资产和债务、利润和亏损。
但是对人来说,就有点不同了。
几乎谁都不会否认,衡量一个人一辈子过得好不好的最大标准,是幸福,金钱无非有时候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幸福,但它归根结底,只是实现幸福的一种手段。
SMP模式:找到最有幸福感的职业方向明白了幸福感在确定职业方向时的重要意义后,就可以来回答刚才那位同学留言中的问题:怎么去找到这个有幸福感的职业方向?
我今天给你分享的方法,是哈佛大学幸福学之父泰勒·本·沙哈尔教授提出的MPS模式,也是我自己在用的找到人生定位的方法。